分享

黄芪泡水到底是升压还是降压?

 谷山居士 2023-04-26 发布于上海

黄芪

黄芪是著名的常用滋补中药材,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历代许多著名医家都对黄芪备加青睐,称其为“补药之长”“补气诸药之最”。

黄芪又名黄耆,首载于《神农本草经》,被称为戴糁,曰:“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疮,补虚,小儿百病。”被列为上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以黄芪为主的组方治疗骨疽等的记述。骨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旧唐书·方技传》中记载了一则隋唐时期名医许胤宗妙用黄芪救太后的故事:许胤宗在南陈新蔡王手下做官时,柳太后突然患中风说不出话来,请遍名医治疗都没有效果。柳太后因为口噤不能服药,眼见病情一天比一天加重。许胤宗提出用热汤气熏蒸法为太后治病,用黄芪、防风两味药煮汤数十斛,放到柳太后的床下,药汁弥漫,药雾缭绕,柳太后当天晚上就能说话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柳太后便康复如前 。许胤宗解释,柳太后是由于年老体弱、气血失调导致中风。而黄芪性温,善补气升阳、固表行滞,防风性微温,善散风、胜湿、止痛。再加上热蒸气既能温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又能润肌肤、开毛窍,促进药物成分的吸收,故能在较短时间内收效。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评价: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两者相伍,既能补气固表而健体,又能散风行滞而调气血,恰中病理。清代著名医家张璐在《本经逢原》中总结:“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入肺而固表虚自汗,入脾而托已溃痈疡。”就是说黄芪可以治疗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烂久不收口等症。

由于黄芪良好的补益作用,作为“平民补品”,可改善气虚引起的各种病症,起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民间早就有“常喝黄芪水,防病保健康”的说法,宋代文学家兼美食家苏轼曾写到“白发敲簪羞彩胜,黄芪煮粥荐春盘”。

图片

近代著名学者胡适也曾与黄芪结下过一段不解之缘。1920年秋,胡适患病,吃了不少西药总不见好,后经名医陆仲安先生诊治,用以黄芪为主的中药治疗,结果其病迅速痊愈。时隔不久,胡适的友人马幼渔的弟弟患水肿病,肿到两眼都不能睁开,众医均束手无策,又是陆仲安先生重用黄芪等药,不出百日便治好了。从此胡适便对中药黄芪的作用产生了新的认识,中年以后,他渐感疲惫不堪,力不从心,便常用黄芪泡水,代茶饮用,果然作用很好。特别是在讲课之前,总是先呷几口黄芪水,精力倍增。

现代药理分析表明:黄芪富含糖类、胆碱、叶酸及多种氨基酸等,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抗病能力。黄芪有明显的强壮作用,对正常心脏有良好的加强收缩效果,对因中毒或疲劳而陷于衰竭的情况,其强心作用更显著,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血液循环。黄芪还有持续的利尿功能,在消除尿蛋白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生活和工作的快节奏,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健康、关注养生。黄芪作为中药养生补品的翘楚之一,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野生黄芪,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年来野生黄芪的数量急剧减少,有趋于灭绝的危险,目前已被确定为渐危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而被禁止交易。一年四季,很多人都在用黄芪搭配各种食材来达到养生效果,例如炖肉做汤的时候会搭配黄芪,或者煮粥、黄芪泡水当茶水来饮用等,效果还是不错的。不过进入春季后使用黄芪就需要小心一些了,因为中医认为春天主生发,所以身体也需要进行宣发。如果合理使用黄芪可以起到益气升阳、驱赶春困的作用。不过,黄芪固表的作用很强,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春季毕竟气温变化快,老幼体弱者很容易反复感冒,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再使用黄芪,就会变成“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无从宣泄,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最近药物咨询中心接待了一位老大爷,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老大爷患高血压病已经有15年,一直吃降压药维持,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最近为了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他想着自己岁数大了,最好吃点药增强点抵抗力,免得被感染发病。大爷一下子就想到了黄芪,作为生活中常见的补益药材,便宜还安全。于是他到药店买了些黄芪,每天用大概30~40克泡水。喝了十多天,黄芪都用完了,他却感觉越来越燥热,还觉得有些心慌和心悸,到医院一量血压,竟然达到180/120毫米汞柱。医生询问他最近有没有特殊情况引起血压波动,大爷回答,除了喝黄芪水,其他都没有什么变化。医生推断,大爷血压的升高可能与黄芪有关,让他不要再喝黄芪水了,并且注意休息,一周后,大爷的血压逐渐恢复了正常。

黄芪对血压当然是有影响的,而且黄芪对血压的调节是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的。当代名医邓铁涛先生就介绍过应用黄芪降血压的经验心得:治疗低血压症,喜用补中益气汤,汤中黄芪的分量不超过15克,治疗气虚痰浊型高血压,黄芪分量必用30克以上。药理学研究显示:黄芪在小剂量使用的时候,能够帮助提升血压,大剂量使用的时候则能够帮助降血压。黄芪的双向血压调节功能可能是通过介质的信号转换通道调节血管平滑肌功能,从而调整机体的血压。黄芪可以明显扩张外周血管,对于重要血管如冠状动脉、脑血管及内脏血管有一定扩张效果,甚至可一定程度上扩张肾血管,对于微循环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因此具有降压的作用。同时,黄芪可以改善心功能,增加心搏出量,从而达到明确的强心作用。服用黄芪引起血压升高的报道并不少见。用于治疗气血两虚之低血压症的升压丸就是以黄芪作为主药的。

高血压在中医多数属于眩晕病的范畴,眩晕病在中医分型中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内阻和瘀血阻络型。最常见的是肝阳上亢型,主要症状包括眩晕、头痛、头胀、烦躁、易怒、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小便短少、舌红、苔黄等,这种证型的患者是不适合应用黄芪的。气血亏虚型,特别是劳累后容易出现神疲、懒言、气短、声低等气虚症状的患者,是可以适度使用黄芪的,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总之,一旦缺乏准确全面的辨证,补药入口也可能会变成毒药,危害很大。黄芪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迅速出现“上火”症状,如面红、心烦、睡眠差或失眠、咽痛、血压升高或头晕等,甚至使病情加重或逆转病势,所以即使是日常常见的药物,也要慎重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