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2年,陈毅元帅在北京逝世,追悼会上,周总理当众宣布3个安排

 nygf 2023-04-26 发布于安徽

1972年1月10日中午,正在审阅文件的毛主席,突然询问秘书张玉凤:“现在几点?”张玉凤回答:“主席,现在一点半,您是想午睡了吗?”毛主席闻言,立即放下手中文件:“给我调车,我要去陈毅同志追悼会。”

毛主席的决定太突然,让工作人员猝不及防,一月的北京,寒风刺骨,毛主席也才大病初愈,卫士长张树迎上前劝说:“主席,您的肺炎才好,就别去了……”

毛主席充耳不闻,穿着薄毛裤和睡衣,颤巍巍地向门外走去。大家顿时手忙脚乱,张树迎赶紧调车,另一名卫士急忙给主席披上一件大衣,张玉凤则拨通了周总理的电话:“总理,主席刚才决定要亲自参加陈老总的追悼会,我们已经准备出门!”

周总理得到消息后,当众宣布了3个安排:

1、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务必出席陈毅追悼会;

2、凡是主动要求参加陈毅追悼会的同志,都能去参加。

3、转告西哈努克亲王,请他出席陈毅追悼会。

文章图片1

陈毅遗孀张茜得知毛主席要来的消息后,泪流满面,此前,毛主席并没有表示要出席陈毅的追悼会。她忍不住问周总理:“毛主席老人家为什么要来啊?”周总理长叹了一声:“这是主席对陈老总的认可和肯定啊!”

没多久,毛主席在工作人员搀扶下来到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他面色憔悴,腮边的胡须很长。张茜立刻迎了上去,抽泣地说:“主席,这么冷的天,您怎么来了?”

毛主席看着灵台前的陈毅同志遗像,忍不住凄然泪下,他悲伤地说:“我也来悼念陈毅同志,陈毅是一个好同志。几十年来,我们一直合作的很好,他一直是支持我的。”毛主席的这番话是对陈毅一生的最好肯定,张茜顿时泪流满面。

文章图片2

1928年,陈毅在龙江书院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他激动的握紧毛主席的手说:“毛泽东同志,你的大名我早就如雷贯耳了,一直盼望你上井冈山!”从此,在数十年的革命岁月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

毛主席和陈毅既是战友也还是诗友,陈毅常将自己的诗抄寄给毛主席,请毛主席进行修改。两人谈诗论文,彼此唱和。毛泽东曾对柳亚子说:陈毅同志的诗豪放奔腾,充满侠气,很多地方和我很像。陈毅也特别推崇毛主席的诗词,常常反复研读。文革初期,陈毅受到冲击,毛主席特地手书李固《遗黄琼书》选段“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送给陈毅,并明确告知他:“我相信你,我是保你的”。

文章图片3

1970年9月之后,陈毅的身体每况愈下,后来确诊为肠癌。到了1971年,陈毅常常处于半清醒半昏迷状态,当年的12月26日是毛主席78岁寿辰,他特地要张茜煮了一碗寿面,笑着说:“今天是毛主席生日,大家来吃寿面,祝毛主席健康长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陈毅一直挂念着毛主席,他对毛主席的情谊让人为之动容。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与世长辞,享年71岁。当时,陈毅元帅已经不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追悼会规格只能由中央军委组织,参加人数限制为500人。

如此规格,与陈毅一生的功绩相比实在是太低了。周总理也非常无奈,毕竟中央有文件规定,只能照办。

陈毅的生前好友和民主党派人士纷纷要求参加追悼会,宋庆龄副主席和柬埔寨的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更是直接把电话打到周总理那里,希望参加。周总理只能耐心解释和安抚。

按照文件规定,陈毅元帅的悼词限制在500字以内,周总理几易其稿,尽可能的让悼词和陈毅的一生贡献相符合。周总理和叶帅的几经磋商,决定追悼会由军委政治部主任李德生担任主持人,叶帅致悼词。

文章图片4

毛主席仔细审阅了陈毅的悼词后,大笔一挥把“有功有过”四个字划掉了,并在旁边批示:陈毅同志的功过论述不宜出现在追悼会。毛主席的批示,是间接的肯定了陈毅的功劳,周总理高兴地说:“陈老总九泉下也会感到欣慰!”

当周总理接到张玉凤通知时,大喜过望,他立即作了三个安排:1、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必须出席;2、但凡想参加追悼会的同志都可以出席;3、通知陈老总生前好友宋庆龄副主席和西哈努克亲王前来参加追悼会。

随后,周总理找到叶帅,提出想由自己来亲致悼词。总理的一番苦心,以及对陈毅的真挚感情,令叶帅感动不已。

毛主席亲自参加,周总理亲自致辞。至此,陈毅元帅的追悼会上升到最高规格。

文章图片5

毛主席站在陈毅元帅的骨灰盒前,深深地三鞠躬。当他抬起头时,老泪纵横。周总理致辞时,几度哽咽失语,现场哭声一片。

毛主席离开时,因伤感过度,腿脚无力走不动路,在张树迎等人的搀扶下才上了汽车。这次追悼会,是毛主席生前最后一次出席的追悼会。

斯人已逝,但是陈毅元帅的伟大功绩将永载史册,他和毛主席的深厚革命友谊将世代传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