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统”的台前幕后:(30)叶秀峰上位

 兰州家长 2023-04-26 发布于甘肃

1945年2月1日上午9点,国民党中央党部统计局局长交接仪式正式开始。

参加交接仪式的一共有488人,其中男467名,女21名。这488名人员皆是中统局的在职特务,他们有的悲伤,有的沮丧,有的窃喜,有的无所谓。

主席台上,一切从简,除了话筒,什么都没有,甚至连个盖碗杯都没有,叶秀峰就此低调接手中统局,成为中统局历史上的第二任局长。

上任伊始,叶秀峰就出了洋相。

文章图片1

图片来自网络

国民党有一个惯例,所有部门每次会议前,都要首先纪念孙中山先生。即由会议主管带领全职人员向孙中山遗像鞠躬,同时,还要带领大家恭读总理遗嘱。

蒋介石非常重视这个仪式,曾经多次亲自主持这样的纪念活动,叶秀峰刚刚上任,主持这种纪念方式还是第一次。

第一次中统全体会议上,他按照惯例,先带领全体职员纪念孙中山先生,先是对孙总理遗像鞠了三躬,而后,他率先背诵了总理遗嘱。

叶秀峰以为自己对中山先生的遗嘱已经烂记于心,于是连本子都没拿,昂首挺胸开始背诵总理遗嘱。

然而,正如文人“提笔忘字”一样,叶秀峰背诵完前几句之后,竟然忘词了。

他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后面的特务们足足等了5分钟,叶秀峰才终于张口:“是所至嘱!”

此时,后面的人已经小声议论起来,“没想到局长功课不到家,若是总裁检查起来,他麻烦就大了。”“幸亏我早就背会了,要不然跟着局长背错了,就麻烦了!”

叶秀峰听到议论声,涨红了脸。其实,中山先生的遗嘱仅仅只有一百来个字,叶秀峰平日里都能背得出来,偏偏做了局长,在这么多特务面前,一紧张,就忘了个精光。

中山先生遗嘱如下:“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

丢人之后,叶秀峰回去“恶补”,然后让自己的妻子、儿子定时检查他的背诵情况,以备不时之需。

与其他新上任的头头一样,叶秀峰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件事,就是调整人员。

上任初期,叶秀峰把中统局的领导班子重新布置了一遍,拿下了徐恩曾的许多老亲信,换上了自己的人,接着,逐渐培养“新人”为己所用。

当然,某些特务不仅与徐恩曾有瓜葛,与陈立夫等高层也有瓜葛,对这类特务,叶秀峰自然不敢下手,毕竟他想要在中统局站稳脚跟,还要和陈立夫处好关系,而且,叶秀峰一直是CC系成员,怎样都逃不出陈立夫的手心。

之后,叶秀峰一改徐恩曾那种宽松的管理模式,身先士卒,紧抓纪律,从自己做起,树立典范。

每天早晨,他总是第一个来“公司”上班的人,来了之后,先是仔细打扫个人办公室的卫生,然后才打开文件开始办公。

当然,刚开始的时候,中统局的特务们有些不习惯,他们懒散惯了,可后来,他们看到叶秀峰天天如此,就不好意思迟到了。

叶秀峰“身先士卒”的办法很奏效,而且他并没有像徐恩曾一样只有三分钟热度,也没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所以没多久,徐恩曾时代留下的懒散的“顽疾”就被彻底根治。

徐恩曾在任时,人浮于事的现象非常普遍,叶秀峰上任后,采取了“抽查”的方式定期检查特务们的工作状况,如果特务对工作进展的回答不能令叶秀峰满意,他便采取降级、扣薪等方式惩罚,结果,那些特务再也不敢在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叶秀峰深知,徐恩曾留给他的这个摊子是个烂摊子,人浮于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虽说这里藏龙卧虎,可不管是龙还是虎,心思都不在工作上。

在这种情况下,树立权威非常必要,要树立绝对权威,就要臣服元老级的特务,比如郭紫峻和顾建中,郭紫峻野心极大,一直觊觎中统宝座,顾建中虽无野心,但自恃能力突出,不服管束。

于是,叶秀峰想了两个办法对付这两个人,首先是收回权力,不管大小事宜,均须上报,而且只有他的亲笔签字,才算有效。第二,高悬任命大权,表明身份,如有不服,降职或者降薪。

如此策略,果真有效,过了一段时间,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叶秀峰为“叶局长”了,连郭紫峻和顾建中也对他恭敬起来。

徐恩曾之所以丢官,主要是因为他在后期,“业务能力”屡遭总裁蒋介石质疑。所以,叶秀峰认为,要想博得总裁的好感,必须提高业务能力,侦破一些大案、要案。

于是他上任伊始,就把侦破案件当成首要任务来抓,竟然就破获了一宗蒋介石亲自督办的“文萃”案,轰动京沪。

1945年10月,抗日战争胜利不久,上海出现了一份中共领导的进步刊物《文萃》。

文章图片2

图片来自网络

《文萃》是个综合性的刊物,内容以政论为主,多以十分犀利的笔法,猛烈抨击和揭露国民党当局破坏和平、发动内战的行径,如实报道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战场上的较量,并经常对军事形势作精辟的分析。

由于《文萃》影响不断扩大,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注意,蒋介石亲自吩咐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吴铁城把这案子抓起来。

吴自然把这个皮球踢给了中统局,中统又将此案交给了上海特派员办事处全面负责侦破。

上海中统人员仍按老规矩顺藤摸瓜,先是找到了杂志上刊登的地址,结果扑了个空,根本就不见人影;又奔到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和上海市社会局调资料查阅,也是一无所获。

中统人员急了,竟一连几天在某个地段挨家挨户地查,几个月来没有丝毫的收获,蒋介石那儿不好交差?

时间不长,蒋介石又向吴铁城催问案件的进展情况,急得中统局的人直跺脚,但也没有办法,眼看案子破不了,上海中统办事处只好向南京方面汇报了实情。

中统局本部为了下个台阶,责令上海方面将《文萃》杂志全部收缴,看到一份就收一份,尽量使市面上看不到,上海方面只得按此办理。1947年3月,《文萃》 转入地下出版。

正当此案一筹莫展时,忽然又出现了一个新情况,上海某报纸刊登了一则奇怪的广告:在报纸的四版的右下角一个较为显著的位置,刊出了一则寻人启事,醒目的大字只有六个字“找寻银老太太”。

这则奇怪的广告,许多人看到后,都在议论,但仅是说说而已,唯独被一个人重视,这个人就是中统局长叶秀峰。

长年的特务生涯让叶秀峰在看到这则广告后,立即引起警觉。但经过几天几夜的苦思冥想,依然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他只好用一个笨办法:守株待兔。

叶立即剪下报纸,派专人前往上海向下属转达指示:到报社去蹲守,看看究竟会有什么人,去再登一次广告,结果几天下来,仍是两手空空。

几天后,叶秀峰亲自前往上海,与上海办事处处长陈庆斋共商破案之事,他问:“这则广告肯定有问题,为什么就这么几个字,我断定是在暗示一个什么信号或找某一个人,你对这个广告怎么看呢?”陈庆斋答话道:“奇怪是奇怪,这段时间里我也在琢磨,总觉得这是在等待一个什么信息。”

叶秀峰说:“既然泡在报社也没用,那么是不是我们也去登一个类似的广告,来应答他一下呢?”

陈一听,连忙说:“好,好,我们试试看吧。”第二天,陈就派人着便衣前往报社,也要求在报纸同样的部位刊登一则广告,内容是这样的:“白发娘望儿归。”下署名为“银老太太”。最后又加了一个地址:“上海亚尔培路某号。”

广告刊登后的第二天,中统就派出行动人员卢志英前往亚尔培路守候,专等有人前来上钩,另派出中统行动队队长苏麟阁暗中前往监视。

卢志英是中共打入中统的地下工作者,三天后,卢向中统局上海办事处汇报说:“没有发现有人前来接头。”而实际上在第二天,就有人来到亚尔培路与“银老太太”接头,卢志英发现后没有汇报。

这件事引起了中统对卢的怀疑,并对卢进行了暗中监视,后又因叛徒出卖,卢志英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门口被捕。第二天,中统上海办事处立即对他审问,严刑拷打,但卢志英坚贞不屈,中统没有挖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在卢志英身上没有捞到油水,中统只好病急乱投医,派出大批人马到上海大街小巷的地摊上,守候前来联系发行的《文萃》地下发行员。另外又派出一批人,四处查找《文萃》的地下印刷厂。

没想到这一来,两处都有了收获,先是在北四川路守候的人,发现了几个前来与摊主联系的小贩,又顺藤摸瓜,抓了四个地下发行员。

五天后,又发现了印刷《文萃》的地下印刷厂,中共地下党员吴承德正在装订最后一本《文萃》时被抓获。特务们又跟踪追击,追踪到印刷厂经理骆何民的家,捕获了骆何民。在骆的家中,住在骆家的另一名地下工作人员、 《文萃》案的另一“要犯”陈子涛也被捕。

文章图片3

图片来自网络

陈子涛是《文萃》的主编,是这个案子的首要分子,被捕后还常与难友分析形势,交流斗争经验,千方百计地发动越狱。骆何民是1927年加入中共的老党员,关押期间曾试图越狱未遂。另经中统局人员押解骆何民到上海某报社,被指认前去登“寻银发老太太”广告的正是骆何民,系为寻找共产党组织而花钱登的广告。

此案破获后,叶秀峰得到了蒋介石的点名表扬:“接事伊始,立建勋功,殊堪嘉式!”

叶秀峰上任后,大权独揽,管理甚严,特务有一会儿不见踪迹,他都要过问,让特务们觉得连上厕所这等小事都要被局长监督过问,颇为不满,而副局长郭紫峻、顾建中手里的权力也被全部没收,副局长的名头一下子就成了摆设。

终于,一直觊觎中统宝座的郭紫峻坐不住了,他致电朱家骅,询问自己期盼的“局长”一职是否还有希望?朱家骅回说:“此次聘任乃总裁亲自批示,不好改变!”

朱家骅的回电,给郭紫峻的“中统局长梦”判了死刑,于是他私下找了找关系,去中统局华北办事处做了个山高皇帝远的主任了事。

至于顾建中,亦是如此,按理说,徐恩曾下任后,他还做过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美梦,眼瞅着半辈子一晃而过,顾建中如今却仍是个挂名的副局长,于是托关系,跳出了中统局,到两淮盐务管理局去做了局长。

眼看两个副局长都相继离开了中统总部,小特务们也不安分起来,他们都想为自己找点出路,逃离中统局,无奈关系不够,只能待在中统听任叶秀峰使唤。

而郭紫峻和顾建中的远离,让叶秀峰也安心了许多,他觉得位置稳固,可以安心做自己的局长了。

时间不长,中统局改名为“中央党员通讯局”,局长仍是叶秀峰,其所有班底成员、部门均不变。

改名之后,仍旧从事自己驾轻就熟的特务工作,虽然工作性质没变,但是各种经费却比徐恩曾时期减了不少。

本来,中统局就是一清水衙门,如此一来,更加成了穷衙门,叶秀峰着急起来,徐恩曾时期的“特别补加费”没有了,中统局过去赖以揩油的“走私”活动也因为抗日战争的结束而大幅缩水,囊中羞涩,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党通局的经费问题了。

叶秀峰没有徐恩曾的商业头脑,他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裁员”,用“裁员”的办法达到减少开支的目的。

裁员前,叶秀峰号召大家:“当前,国共对立,前线军队花钱如流水,党国只能节衣缩食。本着从大局出发,根据我局的实际情况,允许职员跳槽,只要有关系者,随时可以离开!”

他的这番话,无疑在为自己的裁员埋下伏笔。局长既然开口,有些特务也乐得就此跑路,毕竟特务名声太臭,做小贩也比做特务强,而且,形势变了,特务不吃香了,与其继续从事这份赚钱少,一不小心还会搭上性命的特务工作,不如拿着遣散费回家!

随即,以人事代理主任孙翼谋、专员陈文昭等为代表,共计三十余人,向叶秀峰提出离职申请,叶秀峰丝毫不予阻拦,大开绿灯,放行离职。

叶秀峰的做法让曾经的元老级特务们坐不住了,顾建中、季源溥等人听闻党通局的特务们纷纷离职跑路,开始担忧起来。

过去再难,也没有出现过大批特务离职跑路的现象,更何况是局长号召大家“跑路”,如此下去,党通局岂不要解散了?于是,顾建中和季源溥分别致电叶秀峰。

顾建中在电文中这样说:“如果仅仅是因为资金匮乏而放人跑路,会被外人看作不耻!钱没了还可以继续赚,但是人走了,就很难再拉回来了!”

季源溥在电文中如是说:“中统人员随随便便离开党通局,与誓词精神相违背。长此以往,中统精神成为摆设,党通局也将慢慢消灭!”

这两个元老级特务的话绝非危言耸听,在徐恩曾时代,每一个特务进入中统局都要进行一番庄严宣誓,其中的一句誓词为:保守组织秘密,绝不自动求去。而中统局的规章制度则写明:特务工作是终身的选择,一旦背叛组织,将接受严厉的处罚。

此时的叶秀峰,终于清醒过来,他也回过神来:是啊,倘若这些人去了别的部门,把党国的秘密透露出去怎么办?倘若真有人泄密,中统局岂不成了泄密局?看来,裁员不是可行的做法啊!叶秀峰为此非常苦恼,夜不能寐。

他意识到,当务之急是留住个别重要人物,如果失去这些重要特务,党通局就失去了骨架,必将垮台。于是他致电季源溥和顾建中,感谢他们的提醒,请他们帮助规劝特务们留下。

可是,“跑路”的意见是叶秀峰亲自提出来的,而且徐恩曾的下台,随着战事的变化,国民党日趋没落,中统特务的心也都逐渐凉了。人心涣散、拆台走人已成大势所趋!

叶秀峰自己拆了自己的台,眼看着中统局如溃堤一般,特务们纷纷离去,他欲哭无泪。

为了离开中统,特务们编了各种各样的理由,甚至还有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谎话。

有一个特务填写的离职理由是:家父病重需回家照顾,特申请离职!

这个特务刚刚填完辞职书,另外一个特务便效仿这个“版本”,复制了一篇:家母病重需回家照顾,特申请离职。

结果第三个特务也照法效仿。

结果,叶秀峰收到的十几份离职申请书中,有一半以上都源自“同一版本”。

小特务们刚走,大特务们就坐不住了。连叶秀峰一手栽培起来的心腹杨博清也写了离职申请,杨博清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经济系,曾混入延安抗大,是叶秀峰的心腹特务。尽管叶秀峰一再挽留,但杨博清还是不肯留下,最后,辞职而去,远渡印尼,当起了华商。

叶秀峰其人,着实没有太多号召力,他狭隘贪财,缺乏凝聚力,与叶秀峰相比,徐恩曾虽然财迷,但徐恩曾能够通过自己的“商业头脑”,让大家都得到一些实惠,哪怕在最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依然能够让大家住进唐家沱。

而叶秀峰虽然也做了不少生意,开发了自己的“商业头脑”,但是他只是妄图通过搜刮党通局内的“民脂民膏”发家致富!小特务们本来赚钱就不多,徐恩曾走后,他们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

叶秀峰不仅贪财,而且吝啬,他的吝啬是出了名的,当然,叶秀峰对自己非常大方,天天酒席不断,但是对自己的下属,却出奇的吝啬。

叶秀峰极少宴请中统局内的老特务,反倒总是蹭老特务们的饭局。私下里,特务们还给叶秀峰起了个外号,叫他“打捞局”局长。

总体来说,叶秀峰的局长做得并不成功,1948年,解放军连连胜利,准渡江之时,叶秀峰开始心慌。他慌的不是自己的性命,而是这几年聚敛的钱财。

他让自己的儿子带着钱财乘上海招商局的太平号轮船先行奔赴台湾,但没有想到,当船行驶到台湾海峡时,竟然触碰了暗礁!叶秀峰的儿子,连同叶秀峰在中统搜刮的2700根金条,一起沉入了大海。

在党通局的特务们因为吃不饱穿不暖纷纷跑路之后,叶秀峰竟然还私藏了2700根金条,可见其贪婪之至。

当儿子和金条均沉入大海的噩耗传来,叶秀峰两眼一黑,晕倒在自己的办公室里,1949年4月,身无分文的叶秀峰跟随国民党,一同去了台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