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最好的状态:想得开、放得下、看得透

 人杰地灵h8p9lk 2023-04-26 发布于湖北
内容图片
古语有云:“福田心耕,慧命心造。”
人活一颗心,心是我们的根,心是我们的本。
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才能更好地去生活,更好地去走好人生的路。
佛说:“凡事想开,方能放下,唯有放下,心才自在。”
想得开、放得下、看得透,才能得洒脱人生,从容自在!
内容图片
01
想得开,顺其自然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天道的运行有其自身的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夏桀的暴虐而改变。
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只好与母亲相依为命,贫困度日。
19岁时,孔子给鲁国贵族季孙氏做管理仓储和畜牧的小吏,经常做一些粗活。
30岁时,孔子广收门徒,并做了一件前无古人的事情:首倡“有教无类”。
这一倡导,打破了文化的垄断,使底层人也能读书。
35岁时,鲁国发生政变,孔子去了齐国,待了两年后,受到齐国大夫的迫害,只好仓皇逃回鲁国。
51岁时,孔子终于做了官——县长,后面一路官运亨通,先做了建设部副部长,又担任司法部长,最后升任鲁国总理。
可是后来,受到一系列诬陷,被迫离开鲁国,在外流亡14年。
70岁时,孔子被季康子迎回鲁国,尊为国老。
孔子的一生可谓颠沛流离,没有任何一个国君肯重用他,但他的思想却影响后世千年。
用孔子的一句话总结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人生的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强求不来,由不得自己意愿的,只能听从上天的安排。
与其烦恼,与其抱怨,不如顺其自然。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内容图片
02
放得下,名利看淡
陶渊明有诗云: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意思是:将房屋建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中所想远离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陶渊明在彭泽当县令的时候,正欲大展拳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一日,陶渊明正在府上专心办公,突然,督邮刘云带着一帮人闯了进来,一见面就斥责了他一番。
事后,他才知道,原来是因为他没有贿赂。
陶渊明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当晚,便脱去官服,解下官印,辞官而去。
陶渊明看清了当时的官场,黑暗、腐败、贪婪,他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所以选择放下名利,归隐田园。
在他往后的人生中,大多是在贫苦的耕读中度过,但他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愿我们也能像陶渊明那样,不被金钱束缚,不被名利左右。
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片安详恬静的世界。
内容图片
03
看得透,乐观豁达
《菜根谭》有云:
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天地尽属逍遥。
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毛便生缠缚。
意思是:以我的精神力量为中心,来掌控外在一切事物的人,成功了不会觉得高兴,失败了也不至于忧愁。
因为失去了一物可取另一物,失败了一事可再创另一事,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间无忧无虑,逍遥自在。
反之,如果以物为中心,而受物欲所奴役的人,就会患得患失。
遭遇逆境时心中就产生怨恨,遇到顺境时又会留恋不舍,因为些许小事,便使身心受到困扰。
有一个“快乐定律”的定义是:“遇事只要你往好处想,你就会快乐,就像你如果掉进沟里,你就可以设想说不定刚好有一条鱼钻进你的口袋里。”
有一对夫妻,妻子开车回家时刚起步,一不小心把车开到消防栓上,导致车翻了。
确认双方都没事后,丈夫拿出手机,和妻子合影发了朋友圈,因为他觉得这件事可以让他们笑一年。
等他们老了可以坐在轮椅上慢慢聊,回味很久,很久......
这个丈夫的做法折服了很多人的心,因为看似平常的一件小事,很多人确实做不到。
人生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生活,是美好的,只要你能摆正心态,放宽心怀。
让我们做个乐观豁达的人,舍弃抱怨,忘掉烦恼,笑着面对每一天!
内容图片
丰子恺说:
“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经沧桑悟然。”
人生在世,想得开,放得下,看得透,是大格局,更是大智慧。
愿我们都能看开看透,安于当下,把日子过成诗,把生活过成想要的模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