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的名字叫育王寺,坐落在城郊的山上。由于位置偏僻,这里的香火不怎么旺盛,也没有多少和尚,只有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和尚和一个十岁的小和尚。 小和尚是老和尚收养的孤儿。但老和尚收养他却不是出于怜悯,而是为了让他给寺庙干活。自打小和尚进了育王寺,老和尚就什么活也不干了,连化缘都是让小和尚去。此外,老和尚还经常为难小和尚,把很多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派给他。好在小和尚头脑聪明,每次都巧妙解决了。 这天,老和尚看寺庙破旧不堪,就命令小和尚出去化缘,要化来一千两白银,翻修寺庙。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小和尚低头想了想,竟然答应了。 他笑着对老和尚说:“师父,要我做到这事,您需要答应我两件事。第一件,请您用泥塑一座神像,神像的模样要尽量与我一模一样。神像的左脚不要穿鞋。神像要单独放在一间屋子里,屋门要锁住,不准任何人进入。神像上面还要附着一层蜘蛛网。第二件,如果有人来找我,您就说'寺庙里根本没有什么小和尚,只是您一个人居住’。” 老和尚本不想理会,可转念一想:徒弟若真能化来一千两白银,也是件兴旺寺庙的大好事,不如就依了他。 小和尚穿上袈裟就上路了。他先来到一座香火旺盛的大寺庙,仔细观看里面的情形。没多久,他就发现有个老太太出手阔绰,穿着也很华丽,还有仆人伺候,于是赶紧向周围的香客打听老太太的身世。 香客回答说:“这位老太太可不得了,是全城首富张百万的母亲。张老太一直认为,自己现在的福报都是行善积德才得来的,于是整日吃斋念佛,保佑家族更加兴旺。” 小和尚点了点头,心想:机会来了。 张老太一离开大寺庙,他就一路尾随张老太,边走边敲木鱼。 小和尚摇头说:“我不化缘。” “那你为什么跟着我?” “施主,我是育王寺的小和尚。久闻您吃斋念佛,十分虔诚,想请您去我们的育王寺,上一炷香。别无他求。” 张老太本就一心向佛,自然非常愿意。于是小和尚在前面带路,张老太坐着轿子跟在后面,一起去了育王寺。 离育王寺还有一里地的时候,小和尚忽然停下脚步,对张老太说:“施主,您是贵客,我去跟师父说一声,让他亲自来迎接您。”说完,小和尚就匆匆离开了。 小和尚走到育王寺门口,故意在门口的泥坑里踩了一脚,将左脚的鞋落在泥坑里。随后,他没有进育王寺,而是躲在了育王寺后面的山林里,还在腿上绑了一把草,边走边将育王寺后面的脚印全部清理干净。 张老太在原地等了好久,也不见小和尚回来,更没见到来迎接的“师父”,只好寻着小和尚的脚印,找到了育王寺门口,一到那里,就看到了小和尚的鞋。 老和尚却回答:“这里没有什么小和尚啊,就贫僧一个人。” 张老太吃了一惊:“怎么可能?他跟我一起来的。这里就是育王寺,没错呀!不行,我要进去找找。” 可是,张老太找遍了整个育王寺,也没有找到小和尚。忽然,她看到一间上锁的禅房,就要求老和尚打开房门。老和尚赶紧拒绝:“不可,不可。这间禅房从来没有打开过。这是我们这里的规矩。” 张老太不听,非要进去寻找。老和尚只好从命。 张老太感慨万千:“原来,刚刚去见我的那个小和尚是位菩萨呀!这育王寺虽然小,却如此有灵气,我以后一定要常来上香。还有,我要拿出一千两白银,修缮育王寺。” 可张老太的钱还没到位,当天晚上就下起了一场大雨,狂风再加上闪电,不知怎地,正好劈中了寺庙,将正在吃饭的二人一同劈死了。 故事改编自《民间故事》。故事中的小和尚真是令人气愤,为了修缮寺庙,竟然制造一系列骗局,自己假扮成菩萨,欺骗一心向佛的张老太和其他善男善女。他的骗术确实高超,但是这并不是智慧。作为出家人,智慧应该是普渡众生,为黎民百姓谋福利。而小和尚这样的做法,只是在给佛祖抹黑,枉为佛家弟子。 小和尚只是一个孩子,之所以心术不正,完全是被老和尚教坏了。然而,人在做天在看,他们以为自己即将开始新生活,结果却提前结束了性命,这也算是因果报应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