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这才是人生捷径

 走心夜读 2023-04-26 发布于河北

李商隐诗云:“更谁开捷径,速拟上青云。”

古往今来,人们都在找寻各种捷径。

想更快地成名,想更简单地成事,想更舒服地躺赢......

然而,日子,不能跳跃;人生,无法跳级。

兜兜转转后顿悟:原来,这些才是人生的捷径!

01


遗憾,是成长的捷径

张爱玲曾说:“生活,就是一袭爬满虱子的华美衣袍。”

现实,大抵如此。

悠长人生,各有各的难,各有各的憾。

然而,有人在缺憾中痛苦,有人却在缺口中,找到自己的路,迎光前行。

人这一生,总是一边遗憾,一边成长。

北宋苏洵,是个大器晚成之人。

自小,当同龄人寒窗苦读时,他却四处浪荡。

成家后,他看到夫人的忧虑、孩子的努力,开始意识到“为人夫、为人父”的不足。

后来,他回家奔丧,兄弟俩再次重逢。

当聊起游历的名川大河时,哥哥感兴趣地说:“不如你将这些秀丽风光写出来,让我一睹为快。”

苏洵一口应允,却“心中千言,下笔无言”地急得满头大汗。

至此,看着进入仕途后意气风发的哥哥,他顿感“不学无术”!

27岁时,他拿起了书本。

在苦读六七年之后,终于学有所成,与其子苏轼、苏辙一起,留下了“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的美誉。

林语堂曾说:“不完美,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所谓不完美,大抵是现实的遗憾;而所谓完美,却是对缺憾的包容。

面对职业的屡屡碰壁,一边后悔没有好好学习,一边开启“8小时以外”的苦学。

终于,伴随着一张张证书、一次次思维的跃迁,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面对妻儿的冷淡,一边痛恨自己的不着家,一边润物细无声地改变着。

终于,在一顿顿的饭菜中、一回回的关切里,等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人生如月,总有阴晴圆缺:

用完美的眼光,来审视不完美的人生;
用完美的笑容,来接纳有缺憾的生活;
用完美的拥抱,来迎接自己喜欢的模样。

过去,无法重来。

但我们总能在曾经的遗憾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演绎自己想要的人生。

原来,遗憾,才是成长的捷径。

02


执念,是放下的捷径

古人常说:“早知今日事,悔不慎当初。”

然而,若无今日事,又何知“当初”对与错?

人生的脚步,不可倒退。

走过,路过,才懂得:一边执念,一边放下。

年轻时的曾国藩,信奉“众人皆醉我独醒”。

他斥同僚、怼皇帝,以致在官场处处受阻,而在守丧之时,还被剥夺了军机大权。

在悲愤中,曾国藩痛苦地反思、领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

再次出山后,他对皇帝言辞恭敬,注重礼仪排场,与各级官员交好,并大力保举下属。

有一次,他出省作战,却特意在长沙停留。

他以二品大员的身份,低声下气地拜见各个衙门,从而获得了众人的鼓励与支持。

欲成大事,需懂得和光同尘。

变得圆融的曾国藩,有了实权,开始建功立业,更是凭一己之力给大清王朝续命50年。

古语有云:“一念执着,诸多无奈;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很多时候,偏执地坚持,往往深陷烦恼、痛苦;而轻轻地放下,反而变得强大、顺遂。

听过一个小故事。

一个迷茫的年轻人,寻求高僧倾诉解脱。

高僧听罢,给了他一个杯子,然后注入热水。

年轻人说:“大师,太烫了。”

高僧继续加水。

年轻人拿不住了,左右换手倒腾。

高僧还是加水。

年轻人大叫:“真的拿不住了!”

最后,水漫过杯口,年轻人一松手,杯子掉了。

高僧颔首道:“现在还烫吗?”

年轻人顿悟,拜谢离去。

希腊作家爱贝罗说:“不要为了一棵树,放弃整片森林。”

诚然如此。

生命的旅途中,泥沙俱下。

放下求而不得的事,不必懊恼;放下爱而不得的人,不必后悔。

人生,本就是一条单行线。

要想在有限中创造无限,就得一边放下执念,给自己多一点善意;一边又勇敢地前进,给未来多一点空间。

原来,执念,才是放下的捷径。

03


坚持,是惊艳的捷径

《论语》中说:“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慢,就是快;快,就是慢;坚持,就是胜利。

无论读书、成家,还是立业、处世,耐得住性子,才能历练自身,修成正果。

要知道,唯有一边坚持,方能一边惊艳。

小时候看《西游记》,津津有味之余,总是不解: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腾云驾雾呢?

年纪渐长,方才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

一来,作为凡人的唐僧,六根未净,他需要亲自蹚过九九八十一难,完成自己的修行之路。

二来,唐僧不知西天在何方,也不识得如来真面目。

为避免走了捷径而错过,他发愿:逢庙烧香,遇佛拜佛,遇塔扫塔。

唐僧,是个长期主义者:

他忠于生命,守着内心的秩序,不图快;
他忠于天地,守着生命的节奏,不跳级。

于是,虽然毫无缚鸡之力,却带着心猿意马的徒弟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了西天,取得了真经。

在自然界中,有一个“荷花定律

荷花在池中开放,第1天,只开一点点;第2天,开放数量明显变多……

大体上,往后一天,都会比前一天多出约2倍的开放量。

假如30天后,荷花全部开放,那么,究竟是哪一天,荷花开放了二分之一?

很多人会不假思索道:第15天。

可事实,并非如此。

开放二分之一,需等到第29天;一直到第30天,才开满另一半。

换言之,最后一天的开放总量,是前29天的全部!

陶渊明说:“坚持,似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勤于学习,犹如春天的禾苗,隐而不现地每日增高。

长期主义的精妙,就在于此。

很多人难以坚持做一件事,不是做不到,而是没看见,不相信。

而长期主义,就是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坚持到确定的东西。

这世上,本就有一种规律:量变,产生质变。

先相信,再坚持,最后在某一个终点,惊艳众人。

原来,坚持,才是惊艳的捷径。

宋代青原行思大禅师认为,人生的三重境界是:

第一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重: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重: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在层层叠叠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永远无法一跃而过。

前路漫漫,却有捷径:

在遗憾中成长,不求尽善尽美;
在执念中放下,只待大彻大悟;
在坚持中惊艳,终有高光时刻。

只愿余生,能找到自己的捷径,不急不躁,行稳致远,看到山,看到水……

点个“在看”与君共勉!

来源:

来源:走心夜读(ID:zxyd999520),作者:霞光满天,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80后,热爱国学的沉淀,喜欢清新的文字,转载请加编辑微信gzzjw888;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