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文拾趣

 施训洋 2023-04-26 发布于安徽

        两年一度的全县青年数学教师综合素质大赛如约而至,早在年前就已见到文件,最终确定参赛已是三月底。这样的比赛已不是第一次了,每次的收获都大不一样。

       前两次,一次获县二等奖、一次获市二等奖。本来,这次的大赛是不打算参加的,毕竟机会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后来,又转回了我这里。

       上周五接到通知“4月23日,在庐江中学实验初中科学馆比赛”。首先仔细地查阅了课表,与两位老师进行了调课,他们很热情,丝毫没有推脱。同时,向校长和分管负责人汇报。

       早上的雨挺大的,来到比赛地点已近开赛,相识的几个相互打了招乎:上届一道去合肥参赛的有两位,名师工作室的有两位。其他的就不大认识了,尽管大家都是教数学的,足见平时交流的机会还是少了些许。

       比赛开始了:做一套题。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一套题是完整的中考题,而不是十道题。这一变化有点突然,更有点措手不及。稍微地稳定了一下情绪,便逐题展开,感觉还是不错的,但也有知识点出现暂时性遗忘的。很快地,两小时过去了,还有三个小题没有完成,但也是尽力了。

       中场休息半小时,又开始了“命一道题”的比赛,可能是受前面解题的影响,没有做过多的思考,命了一道难度较低的试题。离比赛结束还有半个小时,便交卷离场。

       总觉得这次的比赛没有前几次那样兴奋,或许是参加的多了吧?更觉得现在的脑子不够用,没有过去那么灵光。

       出来的倒早,但却走不了,恰好城关小学放学,堵车。城里的学校人满为患,城乡差别真是挺大的。

       明天,比赛继续,但愿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感觉。加油!

       上午3小时,听、评一节录像课,写一节说课稿。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失,听得是杨帆老师的《三角函数  正弦》,杨老师能放手让学生去探究,给孩子们更多的表现机会。“小老师”的角色是很值得学习的,上台的孩子能像模像样地讲解,并与其他同学互动。


       说课是《方程、不等式与函数》,这节内容是典型的数形结合,也许是平时自己过份依赖教案书了,写的并不顺手。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但又不知道少了什么?大约是少了一种向上的激情吧?


       下午的课件制作,仍然停留在两年前的水平上,没有太大的进步。还是凭着同事教得那几招,凑合着弄出了两个课件。坐在身旁的校友就厉害多了,几何画板用的相当娴熟,制作的课件动态感明显。的确是平时应用的少了许多,而且投入的精力不足,更多地是没有用心。


       随着十五分钟的无生上课结束,整个大赛画上了句号。虽不够完美,但也用心尽力了。三天,六个项目,很累,却又感到充实,毕竟对于自身而言是一次锤炼。


       对于乡村教师而言,平时交流的机会限,尽管有很多的想法却又那么得难以实现。更多时仍然是一支粉笔、一本书,还是沿用着老一套的做法。


       期待着能有好的成绩,但一切随缘吧!参与了,就是一种成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