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艺术馆 —嘉靖的内心世界你了解吗?

 那个老撕机 2023-04-26 发布于广东

上次去香港艺术馆还是20年1月,片子都没了一直很遗憾。这次又去了一趟没想到中国古代文物展厅并非常展,2022年嘉靖登基500年时更换了《浮华·仙境 - 嘉靖皇帝的虚拟世界》。名字听着有点low,但策展思路较为独特,以历史背景,嘉靖的成长,信仰等结合嘉靖朝青花纹样尝试构建了一个隐藏在瓷器中的嘉靖内心世界。想想也确实如此,君王的喜好必然会反应在同时代的器物上,瓷器作为明代最重要的产品更是首当其冲。

嘉靖作为正德皇帝的堂兄弟,即位之初就搞出了“大礼议”事件,所以嘉靖一朝一直很注意祭祀以标明自己的合法性。同时嘉靖自幼身体不好,所以对于长寿有着一种执着的追求,这又是他笃信道教的主要原因,尤其在嘉靖二十一年几乎被宫女所害后更是对道教痴迷道极点。加上只有一子一孙分别是后来的隆庆和万历,并且所以祭祀的官样题材,百子图,道教的八仙,八卦,符箓,云鹤等题材都是嘉靖朝瓷器常见的纹样。

明代瓷器的精华都在永乐宣德时期,嘉靖则很容易被忽略。实际上根据文献记载,从嘉靖八年至三十八年间共派烧御器厂瓷器有63万件左右,加上从弘治时期已经派发御窑厂但还未来得及烧制的30多万件,总数越有百万件之多,数量十分巨大。如此大的数量,单靠御窑厂的力量已经无法完成,所以也采取了官搭民烧的做法。把订单分派到民间中去,这使得在嘉靖一朝民窑的质量有了极大的进步。

根据研究,嘉靖时期民窑的的烧制数量已经超过官窑,但这有个前提,官窑只重质量,同一窑中位置不好的地方只放空匣钵,民窑需要盈利,自然要放满瓷器,只把中间最好的位置留给官窑,这样只看数量当然有差异。

尽管从经济账上看,官府给与的补偿与要求往往不成正比,民窑即便完成了任务也未必能盈利,但官搭民烧带来的是工匠的共享,专用材料壁垒的打破,一些过去只在官家能用的纹饰也偷偷摸摸走向民间。即便这种变化在嘉靖朝时可能还不太明显,但至晚明时,一些民窑的出品已经能不输官窑。

并且根据御窑厂的发掘,在嘉靖地层的作坊遗址不仅有官窑,还发现了一定数量的民窑产品,这一时期御窑厂已经开始烧民用瓷,开始了一定的商业化运作。

还有一类是官窑的次品,嘉靖以前的做法是先入库储存,日后再做处理,能修复的修复,不能修复的砸碎掩埋。但嘉靖朝的瓷器却没有这种掩埋坑,因为隆庆五年提出了一项制度,希望把这些产品进行变卖或者折俸,直到万历十三年才实施。这也加速了嘉靖朝的官窑瓷器大量流向民间,而少见于御窑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