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当全面!蓟马、红蜘蛛、粉虱用药配方汇总!<珍藏版>

 我的图书馆ys68 2023-04-27 发布于山东

一、蓟马

蓟马为昆虫纲缨翅目的统称。幼虫呈白色、黄色、或橘色,成虫黄色、棕色或黑色;取食植物汁液或真菌。

文章图片2

蓟马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夏、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温室大棚中,危害茄子、黄瓜、芸豆、辣椒、西瓜等作物。发生高峰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3~5月份则是第二个高峰期。雌成虫主要进行孤雌生殖,偶有两性生殖,极难见到雄虫。卵散产于叶肉组织内,每雌产卵22~35粒。雌成虫寿命8~10天。卵期在5~6月份为6~7天。若虫在叶背取食到高龄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

蓟马喜欢温暖、干旱的天气,其适温为23℃~28℃,适宜空气湿度为40%~70%;湿度过大不能存活,当湿度达到100%,温度达31℃时,若虫全部死亡。在雨季,如遇连阴多雨,葱的叶腋间积水,能导致若虫死亡。大雨后或浇水后致使土壤板结,使若虫不能入土化蛹和蛹不能孵化成虫。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定时采取灌水后提升温度和湿度的方法来预防蓟马。

防治措施

1、虫卵兼杀。对于害虫的防治,菜农多注重杀虫,而不注意杀卵,所以蓟马数量就容易很快又增加起来。因此,防治蓟马应虫、卵皆杀。

2、选对用药时间。因为蓟马具有趋花的习性和昼伏夜出的习性。趋花的习性,决定了防治蓟马在花前用药效果才好;昼伏夜出的习性,则决定了防治蓟马在傍晚用药效果才好。发病严重时喷药结合熏施烟剂进行全面防治。

3、360°喷洒药剂。蓟马的卵、若虫及成虫不仅存在于植株上,也大量存在于土壤裂缝中,若只喷植株杀虫,防治效果就很差。为求杀虫彻底,在喷药时应加大施用量,不仅要喷洒植株,还要喷地面,且要喷严喷透。

4、在蓟马迁飞季节,使用致密防虫网可阻挡蓟马进棚。蓟马体形小,一般孔径1毫米以上的防虫网对蓟马阻挡效果差,因此棚室通风口处可覆盖60目以上的防虫网。

5、利用蓟马对蓝色的趋性,可悬挂蓝板进行诱杀,蓝色粘虫板的高度要与幼嫩部位接近,即生长点附近。注意,25厘米×40厘米规格的蓝色粘虫板,每亩悬挂25-30块左右。

文章图片3

6、鉴于蓟马落地化蛹的特点,可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阻挡。

7、湿度管理。每隔一定时间,采取勤浇水、提棚温的方式,将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保持在80%以上,棚温保持在33℃以上,可抑制蓟马生存。但要视棚内病害的发生程度而定。

8、25%噻虫嗪+阿维菌素,同时用螺虫乙酯+吡虫啉、联苯菊酯+噻虫嗪、乙基多杀菌素+吡虫啉+有机硅、多杀菌素+溴氰菊酯+有机硅(或红糖)等轮换喷施效果更好。放蜂期禁用以上配方

二、红蜘蛛/螨虫

红蜘蛛,别名红叶螨,属蛛形纲前气门目叶螨科,常见的有有3个近似种,主要危害茄科、葫芦科、豆科、百合科等多种蔬菜作物。

红蜘蛛如何有效防治?

文章图片4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发生20代以上。越冬虫态随地区不同而异,多以雌成螨、幼螨和卵在土缝、树皮和杂草根部过冬。越冬场所大多在秋后寄主附近的土缝里或树皮下。次年早春2~3月开始活动,4月中、下旬至5月初陆续向作物上转移危害。一头雌螨可产卵百余粒,成螨和若螨靠爬行或吐丝下垂在植株间蔓延危害。

一、前期预防:

①清除田间枯枝落叶和杂草,并耕整土地,以消灭越冬虫态。

②利用天敌,如深刻点食螨瓢虫、七星瓢虫、异色瓢虫、食螨瘿蚊、小花蝽、中结草蛉等控制螨害。

③在螨虫发生以前,可以和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等药剂搭配使用,建议间隔15天左右喷施一次乙螨唑,每亩用水量25-30公斤。

建议搭配渗透剂如橙皮精油、有机硅等,在喷施时全株上下均匀喷施,尤其是叶背面以及地面,降低螨虫卵的基数,连续使用后螨虫基本不会大发生,即使发生也会很好防治。

二、中后期防治:

在螨虫发生后,推荐使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可以交替使用。

加强虫情检查,控制在点片发生危害阶段,做好查、抹、摘、治。

可在成、若螨始盛期,

选用

9.5%螨即死乳油2 000~3 000倍液

15%扫螨净乳油1 500倍液

5%卡司克乳油1000~2000倍液

73%克螨特乳剂2 500~3 000倍液

1%杀虫素乳油800~1000倍液

10%复方浏阳霉素乳油1000倍液

5%噻螨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5~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重点喷洒植株上部的嫩叶背面、嫩茎、花器、生长点及幼果等部位,并注意交替使用。

文章图片5

其他药剂选用:

阿维菌素:只用来防治红蜘蛛;

三唑锡:主要用来防治红蜘蛛;

哒螨灵:主要用来防治红蜘蛛;

炔螨特:主要用来防治红蜘蛛;

螺螨酯:主要用来防治红蜘蛛;

四螨嗪:螨卵抑制剂,主要用来抑制胚胎发育,对部分若螨有效,对成螨无效;

乙螨唑:螨卵抑制剂,用来抑制胚胎发育,使雌成螨绝育,对若螨以及幼螨都有效;触杀性杀螨剂,对红蜘蛛、二斑叶螨和茶黄螨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快,对若螨、幼螨及成螨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腈吡螨酯:触杀性杀螨剂,对红蜘蛛、二斑叶螨及茶黄螨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各个螨态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乙唑螨腈:不具有内吸性质,主要靠触杀和胃毒杀螨,无抗性,速效性快。对红蜘蛛、二斑叶螨及茶黄螨都有效,但对红蜘蛛是特效,对各个螨态都有效果。

文章图片6

复配推荐:

1、乙螨唑+联苯肼酯:预防和灭杀红蜘蛛、二斑叶螨和茶黄螨。

2、阿维菌素+螺螨酯:主要用来防治红蜘蛛。

3、阿维菌素+联苯肼酯:用来灭杀红蜘蛛、二斑叶螨和茶黄螨。

三、针对视力不好的种植户,在看自家的作物有没有发生螨虫危害时,有以下两个小技巧:

1、从叶片正面看,叶脉两边的叶片组织是否有黄化现象,并且新叶和老叶均会发生。

2、从叶片背面看,叶片内是否有蜘蛛网一样的丝状物,如果有的话是一定螨虫的危害。但叶片背面如果没有像蜘蛛网一样的丝状物,可能是螨虫的危害,也可能是病害、药害或者是缺素。

文章图片7

四、如何提高防治效果

1、打药时进行二次稀释,预防杀卵和防治茶黄螨可以和其它药剂一起使用,但防治红蜘蛛与二斑叶螨时建议单独用,建议在温度较高30℃左右时单独喷施,重点是叶片背面。

2、最好搭配渗透剂,增加药剂的渗透能力与附着力,防治效果会大大增加。

3、在喷药时选择细喷头,增加亩用药用水量,均匀打湿打透,喷头斜向上45°进行两面喷施,均匀覆盖。放蜂期禁用以上配方。

三、粉虱

白粉虱其实就是一种白颜色的小飞蛾,大家可能都见过,比如你有时候看到有些蔬菜或者瓜果叶面的背面白茫茫的一片,没错,那非常有可能就是白粉虱在作怪!

文章图片8

1、根除虫源。

棚室通风口设尼龙纱网,控制外来虫源。

育苗室应与生产的棚室隔开,育苗前或定植时,清理基地里的残株杂草,使用熏杀或喷杀地面、土壤消毒等方法消灭残余成虫、虫卵,棚室通风口设尼龙纱网,控制外来虫源。

2、轮间作处理。

把棚室周围的露天作物换成种茼蒿、菠菜、芹菜、蒜苗等粉虱不喜欢而又耐低温的作物,可以避免粉虱飞向棚室蔓延危害。提醒您也可用以上作物间作,防止粉虱传播蔓延。也可用以上蔬菜与作物间作,防止粉虱传播蔓延。

文章图片9

3、生物防治(有机农场可用)。

人工释放粉虱天敌,如丽蚜小蜂(每株成虫或者蛹3~5头,隔10天左右放一次,共放4次)、草蛉(1头草蛉可以吃掉170头粉虱幼虫)。

4、淋根灌根驱虫和穴施药剂驱虫(菜农经验)

在定植时,选择一些可以穴施的药剂,如添了缓释成分的片剂农药、生物菌制剂等,可以起到好的驱虫效果。

5、黄板诱杀成虫(强烈推荐)。

文章图片10

粉虱成虫具有趋黄性,在发生初期就应该挂上黄板,黄板可以市场上购买1元以下/张,或是自己制作(购买黄色的硬纸板或者用油漆涂成黄色,套上透明的塑料袋,再涂上一层粘油,粘油是10号机油加点黄油调匀制成的,隔10天左右换下涂了油的塑料袋,再重新按前面的步骤换上新的)。

黄板挂在植株的上方相平或者稍高,每亩40-50张左右,视虫害程度而增加。黄板即可诱杀成虫又可当虫情发展的监控,还可兼诱杀蚜虫、跳甲、小菜蛾等害虫。

(1)黄板挂在植株的上方相平或者稍高,每亩40~50张左右,视虫害程度而增加。

(2)黄板即可诱杀成虫又可当虫情发展的监控,还可兼诱杀蚜虫、跳甲、小菜蛾等害虫。

文章图片11

6、在白粉虱发生初期及时用药杀虫杀卵,即每株平均有成虫2-3头时进行,尤其是在“点片”发生阶段除选用对路药剂外,喷药时间最好在早晨露水未干时进行,中、下午由于白粉虱翅膀干燥,便于飞翔,不易喷到身体上。

7、药剂防治。

打药潜意识:目前不同地方的粉虱对不同药剂的抗药性不一样,药剂使用需谨慎,注意短时间(用药2-3次左右)轮换使用不同类型和作用机制的药剂。

打药技巧:发病初期结合黄板加喷药防治;早上露水未干时打药效果会好一些,先从田地四周包围打药,再打中间。一定注意轮换用药,先从田地四周包围打药,再打中间。

推荐药剂如下:

(1)螺虫乙酯、氟啶虫胺腈、噻虫嗪、噻虫胺、噻嗪酮、啶虫脒、吡虫啉交替喷施。

(2)螺虫乙酯·噻虫啉、吡丙·醚乳油、高氯·啶虫脒、啶虫脒+吡蚜酮+烯啶虫胺+阿维菌素、哒螨灵+烯啶虫胺、螺虫乙酯+烯啶虫胺等交替喷施防治。

棚室作物可以使用烟剂,如氰戊菊酯烟剂、吡·敌敌畏烟剂,闷棚防治。放蜂期禁用以上配方。

关注我们

谷雨过后再无寒

人间芳菲已向暖

文章图片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