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闭月羞花、蔡琰辨琴、期期艾艾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4-27 发布于北京

闭月羞花

“闭月羞花”也作“蔽月羞花”。三国时,魏国丞相曹操的第二个儿子曹丕为帝,猜忌、妒忌自己的兄弟曹植(曹子建)。曹子建怀念甄氏,以洛河之神宓妃为题作《洛神赋》:“彷佛兮若轻云之蔽月”。意即好象薄薄的一层云遮住了月亮。李白《西施》诗:“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意即从古到今都没有她漂亮,荷花虽然很漂亮,和她相比也感到羞惭,合称“闭月羞花”。成语“闭月羞花”,形容妇人容貌美丽。

【原文】

《文选》曹子建《洛神赋》:“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羞花”见李白《西施》诗:“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蔡琰辨琴

后汉蔡邕的女儿蔡琰自幼通音律,父亲弹琴,蔡琰能辨别出音律。蔡琰九岁的时候,其父蔡邕夜里弹琴断了一根弦,蔡琰听到后说:“断的是第二弦”。蔡邕又故意弄断另一根弦问她是哪一根,蔡琰说:“断的是第四弦”。蔡邕说:“你偶尔猜中了”。蔡琰说:“古时候季札观察风,就知道国家的存亡。师旷从音乐中,就知道楚军出师不利,他们从中能知道这些,我为啥不能知道?”。季札:春秋吴王寿梦少子,有贤名,曾到鲁国听周乐,从音乐中知道列国的治乱兴衰。师旷:春秋晋国乐师,能从音乐中辨知吉凶,他从南风不扬、多死声中推知楚军出师不利。成语“蔡琰辨琴”,形容技能纯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原文】

《蒙术下·蔡琰辨琴》:“九岁时,邕夜鼓琴,弦绝,琰曰:'第二弦,邕故绝一弦以问之,琰曰'第四弦’。邕曰:'尔偶中耳。’琰曰:'昔季札观风,知国之存亡,师旷吹律,识南风之不竟,以此推之,何不知也’”。


期期艾艾

“期期”是汉代大臣周昌的故事。汉高祖刘邦欲废太子,而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大臣们因此和皇帝刘邦争执,刘邦不听,而周昌争执最为强烈,刘邦就责问他,周昌说话口吃,又盛怒,说:臣口吃不能说,然而臣期……期……知道这不可行。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艾艾”是三国时魏将邓艾的故事。邓艾也是口吃,说话时称自己是“艾……艾……”。西晋文王司马昭戏之说:“卿云艾艾,定是几艾?”邓艾引用《论语·微子》中:凤兮凤兮,故是一凤来回答。凤兮凤兮:春秋时楚狂接舆唱的歌。成语“期期艾艾”,形容口吃的人说话打结,吐词多重复。

【原文】

《史记·张丞相列传》:及帝(汉高祖刘邦)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因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候策即止,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口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世说新语·言语》:'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