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年以后最深刻的顿悟:30岁前,一定要《大胆投资自己》

 zhp001007 2023-04-27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图片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主播林静朗读音频

作者:每晚·瑾山月

来源 :每晚一卷书原创

1982年,日本东京,一个小伙子,因极度厌学辍学回家。

为了填饱肚子,家境贫寒的他,不得不四处谋生。

五十年过去后,小伙成了全民推崇的“魅力大叔”。

他经营着一家大型书店,出了十几本畅销书,身家过亿,生活闲适又富足。

他,就是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他的人生,被豆瓣网友称为“普通人的逆袭范本”。

一次访谈中,有个年轻人问他:“我今年35岁,没房没车没存款,是不是完蛋了?”

松浦说:

“我30多岁的时候也一无所有,但我始终坚信,只要把自己经营好,就一定有翻盘的机会。”

关于逆袭,他提出了“投资自己”的理念,并将毕生经验浓缩成了一本《大胆投资自己》。

这本不到10万的小书,今年一经出版,就引爆各大书市,备受年轻人推崇。

在书里,松浦写道:投资的本质,是用你现在拥有的,去换取未来的报酬。

大胆投资自己,财富会不请自来,你想要的一切,都会如约而至。

1


图片

做记者时,松浦弥太郎采访过一个顶级富豪。

谈起成功的秘诀,富豪笑笑说:“不过是运气好。”

可随着了解的深入,松浦弥太郎发现,这人根本没说实话。

一直以来,富豪都过着极其自律的生活。

每天按时作息,一周阅读一本书,还经常参加讲座,规律性地拜访商界精英。

他所谓的“运气好”,不过是一个个好习惯的回报。

恰如《半山文集》所言:养成一个好习惯,就是给自己准备了一箩筐运气。

关于这点,松浦弥太郎也深有体会。

他有两个雷打不动的习惯,一个是合理饮食,一个是坚持写稿。

这两个习惯,在给他健康和智慧的同时,还帮他打开了事业新局面。

因为身体棒,能力强,他总能得到领导认可,获得升职机会。

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

我们不是被时间推着向前,而是顺着日常的惯性慢跑。

人生,不过是无数习惯的总和。

投资习惯,就是用现在的时间,换取未来的美好。

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遵循健康的生活习惯,完善自己的人生计划。

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分一秒的坚持,都将放大时间的效用,让人生实现指数级飞跃。

2


图片

微博上,经常看到投资专家为网友答疑。

不管是初出茅庐的毕业生,还是挣扎在温饱线的中年人,得到的答复,几乎都是:投资自己的能力。

毕竟,没有能力,所有机会,都会绕着你走。

这世上,钱会花光,财富会贬值,唯有能力,不会被剥夺,永远能保值。

在书里,松浦弥太郎,讲过一段极其难堪的往事。

初中辍学后,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他处处遭人欺辱,甚至被骂废物。

为了被人看得起,他下定狠心,奋发图强。

去夜校学文化课参加成人考试;去事务所边打杂边学专业;跟着销售跑客户学沟通技巧;在报社跑腿时,还学会了写作和媒体运营……

他说,30岁前,自己像一具永动机,总在马不停蹄地学习。

而这份对能力的投资,在30岁后给了他满满的回报。

他顺利当上主编,还兼职做商品开发和投资顾问,彻底实现了阶层跃迁。

巴菲特说:没人能夺走你学到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投资潜力。

多学一门技能,多做一些实践,广泛涉猎书籍,谦虚向人求教……

无论哪一样,都将回馈我们超高的回报率。

投资股市有赔有赚,投资生意有赢有亏,而投资自己稳赚不赔。

3


图片

社会学上,有个“重复博弈”的理论。

意思是,所有的社交,都是我们与别人多次博弈的结果。

而信用,则是重复博弈中,我们手里最大的底牌。

信息时代,一旦被盖上不诚信的印鉴,人便失去了立足之地。

松浦弥太郎将信用比拟为一张票据,绝不可弄虚作假。

他甚至将“为信用而奋斗”,作为人生的座右铭。

为报刊撰写通讯,他从不为了博眼球而胡编乱造;开书店卖书,也绝不为了销量去虚假宣传;

有人向他求教如何致富,他认真回应,写下了这本《大胆投资自己》;

有人请他做演讲,只要答应了,即使再忙也会如期前往。

他用诚信的票据,为人生背书,最终名利双收,受人尊敬。

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也说过: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投资信用这项无形资产,收获的却是切实的好处。

就像松浦弥太郎,和他共事过的同事,甘愿给他事业上的助力;与他合作过的书商,都尽力帮他出书卖书。

人无信不可立。

只有夯实信用这个人生底座,我们才能筑牢生活的宫殿。

4


图片

看过这样一幅漫画。

图片

一个人若想跑得快,爬得高,需要无数人的铺路与托举。

关系社会中,人脉是最重要的成功变量。

松浦弥太郎之所以成功,也在于他的人脉极其广泛,几乎涵盖各大行业。

然而,他却在书里坦言:

我这个人不会喝酒,不会打高尔夫,不喜欢应酬,几乎不参加聚会。

如此不合群的他,是怎么经营人脉的呢?

松浦弥太郎说:“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人脉;其次,要懂得打开社交的诀窍,是创造价值。”

投资人脉,绝不是聚众喝酒,吹牛胡侃,而是与高手建立有价值的连接。

20岁那年,他在某公司做保洁,每天都按五星级酒店的标准把办公室打扫得一尘不染。

领导见他办事靠谱,就让他做自己的助理。

这样一来,松浦弥太郎就有了接触客户的机会。

只要客户有需求,他都想尽办法,快速有效地解决。

渐渐地,赏识他的人越来越多,择业的机会也接踵而至。

他跳槽去报社,后又自主创业,每一步都有高人指路,贵人相助。

而松浦弥太郎,也一直抱持着感恩之心不断地回馈。

在众人的“搭把手”中,他的事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有段话很扎心:

生意人的圈子谈项目,成功者的圈子谈合作,聪明人的圈子谈智慧,而普通人的圈子,谈的是吃喝拉撒,借钱还钱。

接触的人不同,机会就不同;混的圈子不同,人生就不同。

30岁前,投资人脉,是为人生编织兜底的大网,也是为成功搭建攀登的天梯。

5


图片

年轻时的松浦,曾走过一段漫长又崎岖的夜路。

十几岁时辍学后,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工地上干苦力。

那几年,他时常摔得头破血流,浑身上下满是伤口,还惨遭包工头打骂,被同事排挤孤立。

但令人不解的是,无论生活多难,他都干劲十足,神采奕奕。

究其原因,是他从一开始就给了自己一个美好的愿景:成为有用的人,被他人所需要。

为了这个宏大的目标,他总能排除万难,兴致勃勃地一路向前。

心理学家威廉·戴蒙,曾用“J型”和“U型”曲线,揭示愿景的重要性。

图片

有目标的人,即使最初表现平平,但之后会出现无限上升的趋势,人生是J型发展;

而没目标的人,就算跌落低谷触底反弹,也只能回到原来的水平,人生就像字母U。

1970年哈佛大学的“愿景测试”,也表明:目标清晰且长远的人,更容易成为顶尖人士。

如果一艘船不知道驶向哪个港口,那么任何方向吹来的风都是逆风 。

投资愿景,就是点亮前路的灯塔,只要愿景在,人生就不会迷航。

我们能走多远,不在于起点在哪,而在于目光投向的地方。

人,只有看得见未来,才有勇气走下去。

6


图片

希腊神话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宇宙之神宙斯,带灵魂们乘马车去赴宴。

半路上,车翻了,灵魂们摔断了翅膀,坠落人间。

从此,残缺的灵魂只能寄居在人的身体里,而人毕生的使命,就是修补自己的灵魂。

只有灵魂恢复元气,人才能感受到幸福。

在书里,松浦弥太郎不止一次讲述过心灵被触动的美妙瞬间。

去无人的山谷漫步,鸟儿悦耳的鸣叫,令他心旷神怡;去国外采风,千年前的古道,令他百感交集;

独处时,读一本书,听一首音乐,欣赏一幅画作,他倍感愉悦,仿佛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幸福的光圈。

他感慨道:灵魂的幸福,远比成功重要。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终日奔波劳碌,内心匮乏麻木,感知不到生活的美好;

总是急于求成,盼着升官发财,忽略了身边的感动。

我们走得太快,把灵魂远远甩在身后,渐渐活成一具空壳,成了这世间的行尸走肉。

松浦弥太郎说,所有的投资,最终都将归于灵魂的投资。

一颗饱满丰盈的灵魂,才是一个人的终极财富。

7


《大胆投资自己》,是写给年轻人的投资指南,也是松浦弥太郎对自己58年人生的回顾。

他在书里写道:

我这辈子,所有的成就,其实在30岁前早已注定。

17岁的我,拼尽全力去干活,去学习;20岁的我,努力向人请教,认真替人办事;25岁的我,开始阅读与游历,学会了向内行走安抚心灵。

30岁前,松浦看似一事无成,却为自己的后半生,攒足了能量与运气。

他的成功,让我们看到:

对自己的投资,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人生充满“不确定性”风险,最好的对冲方式,就是对自己的增值。

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一个人的硬实力,才是贯穿一生的资本。

点个在看,就是现在,请不遗余力,大胆投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