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越王博物院数字化展示将增加互动体验效果

 广州龙联科技 2023-04-27 发布于广东

“南越王博物院是国家大遗址数字化展示的试点单位之一,现在我们的项目已经完成了两期,第一期是南越宫苑,第二期是南汉王宫。”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里,副院长王维一对记者说,“第三期是以南越国宫苑区域的水井作为展示的主体,预计在今年能完成。”

4月23日,第133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中外客商云集琶洲会展中心。广州这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名城,再一次张开宽博的臂膀,欢迎四海的宾朋。

南越国宫署遗址叠压了自秦汉至民国共13个历史时期的文化层。在这个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大遗址里,展现在记者面前的,却是淙淙的“流水”、缓步攀岸的“乌龟”、快乐游动的“红鱼”、灵动吃草的“白兔”;不远处,南越王赵佗和汉大夫陆贾相向而坐,聊起河北真定老家的故事……数字化的加持,令本来让人看得一头雾水的古遗址,变得生动,许多“这是啥”“那是乜”的疑团,仿佛迎刃而解。

王维一说,今年计划完成的第三期数字化展示,将复原南越水井之上的井亭,也会增加互动体验效果。届时相信大家对秦汉时期广州的历史场景,会有更丰富的认识。

弘阔的历史令人心潮澎湃,细节的温度则更能打动人。在荔湾区文化公园里的广州十三行博物馆里,广州“老西关”一带在过去两三百年间的万家灯火、家族兴衰渐次展开,无数工匠巧手生成的精美工艺品、万千商行生意往来的缜密票据、巧思与心血造就的各种设计图样……在展柜中排成壮观的阵列,通过“开海设关”“十三行风貌”“十三行行商”“十三行贸易”“中西汇流”“走向近代”六大板块,系统展示十三行的故事。

从海外传来的,不仅有商品和货物,还有新知与思想。1923年6月15日《新青年》季刊第1期,刊载了瞿秋白译《国际歌》的曲谱。同年6月20日,在广州举行的中共三大闭幕式上,全体代表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园举行悼念活动,由瞿秋白、张太雷教唱《国际歌》。从此,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式上奏唱《国际歌》成为延续至今的传统。

这段往事,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的主体陈列里,通过一部老式电话、一段滚动显示的词曲,娓娓道来。穿行在那些英挺、潇洒的面容之间,就好像在穿过一段段有志青年的热血心路,聆听大时代的潮声。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来源:广州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