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曾无数次坐在主席台上(散文) 郭兴军

 在陇州 2023-04-27 发布于陕西

我曾无数次坐在主席台上(散文)

郭兴军

人生于世,有许多事情是无法预料的。比如说:我天生不擅交际,也不善言辞,在人多的场合,常常会面红口吃,神情慌乱,样子显得很狼狈。

就是这么一个天生有缺陷的人,阴差阳错,竟然在前半生的谋生经历中,也勉为其难地进行过无数次演讲。从三尺讲台到乡村农民运动会的主席台,从六一儿童节歌咏比赛的评委主席台到大中专院校的演播大厅……我一路口灿莲花,一路成长,也真是天大的造化。

16岁那年,在本村叔父闫存录的举荐下,我参加了陇县关山乡民办教师招考,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用为关山乡韩家山小学的一名代理教师。当时的考试成绩用毛笔写在一张大红纸上,张贴在乡政府门口一月多时间,也真是给我长脸了。这里山大沟深,条件异常艰苦,当时全乡还没有通电,晚上点的是煤油灯。由于学生少,居住又十分零散,所以开展的教学方式是复式教学。一个学校就一个班,全班14个学生,分4个年级,配有我一个教师,其授课方式十分繁琐,但我依然认真备课、讲课,因为热爱,所以全力以赴。

在简陋的三尺讲台上,我一站就是五年,一个青葱少年,不觉间就长成了身材魁梧的英武青年。五年间,在乡文教专干闫存录的正确带领下,我教的学生屡获佳绩,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嘉奖。顺带说一句,闫存录家离我家就几十米远, 我与他的女儿还是初中同学,所以两家人走得十分亲近。而且,叔父闫存录工作能力强,人品堪比君子兰,他是我心中十分敬重的长辈。

1994年秋天,为发展计,我进入宝鸡市《炎黄》杂志社做编辑。半年后,我以责任编辑的身份,参加了在宝鸡文理学院举办的李明涛先生中篇小说《男旦》作品研讨会。会前,主编常智奇鼓励我发言要大胆,说话要看着别人的眼睛。在会上,面对宝鸡市的一大批著名文艺评论家和宝鸡文理学院的一大批教授、讲师,我做了简短的书面发言,主要讲了我阅读小说《男旦》的切身体会,以及编发该篇小说时的一些思考,赢得了阵阵掌声。

1996年夏天的某一日,我接到时任陇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的杨晓明老师的电话,他告诉我县上在招录文化专干,让我回来试一试,也许可以改变在外漂泊的命运。我经过深思熟虑,就立马辞了《炎黄》杂志社的编辑工作,回到故乡陇州。通过专业考试,我被县、乡两级政府部门双聘为牙科乡人民政府文化站长。平时每天按时参加乡上的日常工作,每年还要以包村干部的身份,驻守一个固定的村子,带领村干部负责该村全部的工作。开村民大会时,我常常坐在主席台上,与村支书、村主任、村妇联主任一起,给村民们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安排计划生育,农田基建,教育费附加、农林特产税、农业税、基金会欠款等的收缴工作。一个毛头小伙子,坐在庄严的主席台上,通过话筒侃侃而谈,台下一片黑压压的男女老少,场面宏大。

每年正月十五,我要组织全乡10多个村子的社火在乡政府门口进行游演比赛;每年秋天,我要组织全乡10多个村子的运动员代表队在乡文化站院内开展农民运动会;每年六一儿童节,我和乡上主管教育、文化的副乡长一起代表乡上,戴着红领巾坐在主席台上,与乡教育组领导、乡教育专干、中心小学校长等人一起参与比赛的组织、讲评,最后给孩子们颁奖。想想当年的风光,也真是赶鸭子上架。在牙科乡政府工作的8年,我年年包村,跑遍了全乡的每一个村子,在主席台上口灿莲花的机会多到数不清。

为此,1998年3月14日,宝鸡市文化局授予我“宝鸡市文化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2002年夏天,在文友肖寒的举荐下,我进入刚刚创办不久的《文化生活快报》社,当时的主编就是刚退休不久的原《宝鸡日报》总编卢愚先生。他为人和善,业务水平高,对我也十分关爱。我当时负责采写报纸一版的头条稿件和四版的倒头条稿件,主编要求以社会热点、生活纪实为题材,文字要有文学的活泼与可读性,每篇不少于5000字。虽然任务重,但由于报纸是月报,出版周期长,所以闲余时间,我就到设在群众路上的宝鸡希望专修学院兼职,教授新闻写作与现代文学。院长关金虎,也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人,所以对我十分器重。我每周根据自己的时间过去两次,每次上一节课,一节课两小时,每节课他给我100元报酬。这在当时,也极大地缓解了我的拮据生活。在这里,我面对的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来自宝鸡各地,也有从周边的甘肃、河南过来的,他们主要学的是烹饪、汽修、电气焊、美发美容、企业管理、酒店礼仪等,而我,是他们学习专业技艺之余,拓展有趣灵魂的导航者。站在神圣的讲台上,面对一张张朝气蓬勃的笑脸,我内心始终有一股神圣的力量在涌动,它暗暗激励着我认真讲课,倾囊相授,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三个月后,由于报社的工作忙了,脱不开身,卢愚总编也不愿意我搞兼职,我只好请辞,关金虎院长不允,极力挽留,没办法,我只好把文友严立新推荐给他,代替我的工作。

我在《文化生活快报》社工作了一年多,干得风生水起。期间,还结识了凤翔籍尹家务小伙子张丙强,我们同吃同租出租房,上班下班也是一起走,经常形影不离,从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他远走新疆阿克苏,先在《阿克苏日报》社做记者,后调任阿克苏财政局法税科任科长,如今在阿克苏地委高就,也算功德圆满,人生锦绣。一个难得的好兄弟,至今时时挂念着我,让我心热。

后来,由于报纸的刊号问题,遗憾地停办了。就在我流浪宝鸡街头,茫然四顾时,经老朋友、《华商报》著名记者李勇刚介绍,我认识了宝鸡振华培训学院院长刘荣,我们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为此,他盛情邀约我出任该院的宣传部长。那时候,大约是2004年夏天吧。工作中,我编辑院报,给领导写材料,参加学院的高层会议,给数千名莘莘学子定期开会,坐在主席台上,俨然一叱咤风云的传经布道者。

某年秋天一个阴沉的下午,我做为《校园导报》的顾问,与时任宝鸡市文联主席的王云奎先生一起到大庆路上的宝鸡工业学校做文学专题讲座,陪同的有著名诗人白立,《秦岭文学》主编陈新明、编辑张林英等。听课的是该校文学社团的中专生与宝鸡文理学院“火鸟”文学社的大学生,还有许多自愿者。坐在庄严的主席台上,王主席讲的是他的成名作《一个财政局长的工作手记》写作前后的故事。我以自己十多年的文学创作经历为话题,向学生们做了《一个文学少年的江湖梦》的书面发言,反响强烈,现场的大学生、教授讲师、家长等欢呼声不断。讲座刚结束,我就被一大群男花女朵围得水泄不通,纷纷拿出日记本让我签名,挤着要与我拍合照。后来,我的这篇讲稿被著名的《辽宁青年》杂志发表,编辑改名为《奋斗的人生一路阳光》;接着又被国家农业部主办的《农民文摘》杂志转载,广受赞誉。

在宝鸡市总工会办公室做文员期间,同时,我也在老朋友、《陕西工人报》宝鸡记者站站长柳琴的麾下兼职。当时的工会主席叫齐祯,一个不苟言笑,办事果敢的人。我受办公室主任牛毅直接领导,日常专门写材料。什么讲话稿、工作总结、经验材料、请柬、贺辞……反正是啥都写,领导安排啥,我就写啥。有一次,正值盛夏,工会举办全市企业文秘人员写作培训班,让我讲授新闻写作。在此期间,我有缘结识了宝鸡卷烟厂的团委书记、办公室文秘贾文礼。他一表人才,为人亲和,是个优秀的小伙子,第一次见面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历经岁月的淘洗,我们成了世间难得的好兄弟。几十年真诚不变,情谊如酒,成了一生的好朋友。

2012年,在老朋友、全国著名诗人白麟的热情举荐下,我进入西安市地方税务局《长安税苑》杂志社工作,由于每期要完成一篇区、县局的长篇报道,一篇一线职工特写,所以深入基层,采访各色人等,召开相关人员座谈会,就成了家常便饭……我作为主导者,依然常常坐在主席台上,给身着税服的领导、税务干部、协税员讲话,诱导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现在想来,恍若一梦。

期间,我偶尔也参加市局里的工作任务,帮助局党委书记王江宏、局长李毅刚撰写各类发言材料,任务多,也是一种能力的历练。

……

半生以来,我奔走在这纷扰的人世间,尝尽人生百味。一个患有社交恐惧症的男人,却在不经意间,也深深地为人师表了一场。经历都是财富。多年以后的今天,在陇州,我向我的演讲生涯致敬!

2023年4月20日草就于陇州

简介:郭兴军,男,1973年10月9日生于陕西陇县。至今有诗歌2000余首散见于《诗刊》《星星》《绿风》《诗潮》《地火》《中国铁路文艺》《中国校园文学》《中华文学》《四川文学》《山东文学》《延河》《飞天》等300余家刊物500余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行世。另有1000余首以《大师》、《大佬》命名的人物诗歌流传于网络世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