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休后才明白,要对兄弟姐妹的孩子好一点

 布衣粗食68 2023-04-27 发布于湖南

01

有人说:“没必要对兄弟姐妹家的孩子好,只是亲戚而已。”

诚然,社会交际越来越现实,亲戚关系越来越凉薄。很多人在父母过世后,就丢掉了兄弟姐妹的关系,哪还能和他们的儿女交往呢?

每个人注重的,就是自己的小家庭而已。家门之外的亲情,犹如蜻蜓点水一样,点到为止,如果弄丢了,也是心照不宣。

古人说:“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当我们退休之后,会不自觉地舍去职场社交,会远离利益瓜葛的朋友。在大城市的人,邻居见面也不会打个招呼。除了这些人,我们还能和谁交往呢?恐怕只有一些有血缘关系的人了吧。

当我们体验了“人情如纸张张薄”之后,还要领悟“世事如棋局局新”。退休了,就开启了新的人生征程,对于社交,要重新定位了。

在此,建议你,对兄弟姐妹的孩子好一点,是情商,也是格局。千万不要被网络里的“断亲”负能量迷惑了。

02

第一,考虑长远,对孩子好,就是多一条养老退路。

在《二刻拍案惊奇》里,有一个叫高广的读书人,年轻时做过教官,拿了俸禄。经过多年的打拼,他存下了几百两银子。

高广的妻子早亡,留下三个女儿。

离开职场,高广住在老屋里。三个女儿都说:“爹,你看老屋漏风漏雨,还是去我家住吧。”

实际上,女儿们盯上了父亲的银子,而不是真的要赡养父亲。

高广糊涂,把银子分给了女儿,然后坐等“颐养天年”。女儿们得到了银子后,开启了驱赶父亲的行动。

一穷二白的高广,回到了老屋。侄儿高文明看不过眼,把高广接回家。

古代的事情,放到今天,是不是也管用呢?也许你会怀疑,现在的人,利益攻心,还能赡养除了父母之外的人?

看一个真实的故事。

2019年,台湾九十多岁的老兵邓雪桂,生活一直孤苦,为了让余生体面一些,主动打电话给长宁县的侄子邓友爱,说:“我没有钱,你还养我吗?”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台湾来的人,都是土豪。事实上,很多台湾老兵都很清苦。

面对伯伯的请求,邓友爱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从此,邓雪桂叶落归根,虽然他没有儿女的陪伴,但是有了侄子的赡养,心满意足了。

古人说:“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人老了,想要叶落归根,不奇怪。可是你的老家,还有谁?不一定是自己的儿女,也许是兄弟姐妹的儿女。

另外,当自己的儿女去了外地谋生,那么和你住在同一个地方的亲人,就更加是依靠的力量了。别拿亲人不当一回事。

从长远来说,你退休了,和晚辈多联系,常常邀请晚辈聚一聚,自己麻烦了一些,但是以后你才有底气,去麻烦晚辈。社交,从来都是双向奔赴的。

03

第二,爱屋及乌,对孩子好,就是珍惜手足情。

为什么很多兄弟姐妹不交往了?其根源之中,有这样的情况——厚此薄彼。

比方说,你对哥哥的儿子很好,随时都给大红包;对弟弟的女儿很刻薄,认为是外嫁女,不值得尊重,很少给红包,还常常说嫌弃的话。

哥哥和弟弟把“你的态度”进行对比,就会很气愤。尤其是弟弟,认为你这个人,太小看人了。

当弟弟主动和你断交之后,兄弟姐妹的关系,开始出现裂痕。裂痕到一定的程度,就无法修复了。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一栋楼里,有一扇窗破了,不及时修复,接下来会有更多的门窗破坏,最后变成烂楼。

通过对兄弟姐妹的儿女好,体现自己的大度。时间长了,兄弟姐妹的关系会得到修复。毕竟,亲情是“一脉相承”的,人心都是肉长的。

我的母亲,自从外公过世后,就不和阿姨交往了。因为阿姨家很富有,但是从来不会拉亲戚一把。母亲去借钱,吃过几次闭门羹。

我的姐姐创业,阿姨知道后,借了两万元钱。

母亲知道阿姨的举动后,调整了态度,从此和阿姨交往了。

做人,此一时,彼一时。总不能把矛盾带到棺材里去吧。还是在老年的时候,学会和解为好。

作为退休的人,经济上相对好一点,因此在晚辈遇到困难、有喜事的时候,红包大一些,亲自去帮忙,都是可行的。

通过改变两代人之间的关系,变相改变同辈人的关系,情感就会有良性互动。

04

第三,老而有德,对孩子好,就是真实的家风教育。

有句口头禅:“有样学样。”

如果老人对兄弟姐妹的儿女很不友善,那么老人自己的儿女也会变得“心狠”,拒绝和所有的亲戚交往。更可恶的是,儿女们学会了父母的社交方式,好端端的一家人,就散伙了。

父母看到儿女“散伙”了,是什么感受?肯定会很难受。但是很多老人,并没有发现,这一切,都是自作孽。

晚清大臣曾国藩,不仅用心教育自己的儿女,还常常写信给兄弟姐妹,帮助他们读书。在家书中,对侄儿侄女也常常提出要求。

他在家书里写道:“纪泽兄弟及王甥罗婿读书,均属有恒。家中诸侄,近日勤奋否?弟之勤,为诸兄弟之最。俭字工夫,日来稍有长进否?诸侄不知俭约者,常常训责之否?”

对晚辈提出严格的要求,然后看晚辈的成绩进行提拔、指点,这样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小家庭是一个大家族的一部分。

大家族兴旺了,小家庭才能沾光。小家庭都兴旺了,大家庭才有更多的希望。

家庭之间,其实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也许你平时不会求助兄弟姐妹,你的儿女也不会求助表兄妹、堂兄妹,但是在落魄的时候,能帮助你的人,多半是这群人。

平时闹哄哄,互相抬杠,关键时候,能够分得清“内外”。我们不能总是“错把外人当亲人”。外人对你和气,是因为有利可图,别被假象蒙蔽了。

05

《史记》里说:“使布立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时代在发展,个体的能力越来越突出,小家庭也显得更加重要,但是大家庭的作用并没有消失。

年轻人没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社交、串门,但是退休的老人有。

老人想办法留住了靠谱的人脉,建立了和谐的大家庭,也算是功德无量。不管多大年纪,家和才能万事兴。

断交轻而易举,建交千难万难,珍惜才是硬道理。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