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可采莲,三个十块钱

 咸余作文 2023-04-27 发布于湖北
                              1
越来越发觉,曾在乡村爱理不理,随处可见的玩意儿,在城市摇身一变,就让你高攀不起了。

旷野和沟渠边都会长着野桑树,野桑椹颗粒小,但憨甜。

上次带朋友回家,两人拿着一根长篙到处找桑葚,算是重温儿时回忆,乡村人不屑一顾的桑葚,我们小片刻就摘了大半碗。

回到家,清洗干净,大快朵颐,吃得满嘴乌黑。

我记得儿时不少人家庭院里也有粗大的桑椹树,只要你想,趁大人午休爬树上去,摘最大最甜的,爬树上的吃得不亦乐乎,在树下的勾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如果说一句去打小报告,爬树上的会掷下堆满乌黑颗粒的桑枝。

这场树上树下的“分赃”,随着大人的午觉结束和大伙儿的饱嗝结束,嗝的,都是桑椹味儿,嘴角上涂抹的,都是纯天然的乌黑。

后来住久了城里,碰到街边卖桑椹的,桑椹颗粒虽大,吃起来也甜,但总觉得少了几分滋味,也许是少了“分赃”和爬树的滋味。

而滋味这种东西,像灵魂里的烙印,多少年也无法消除,像一触即发的某种禁制,一旦解开,便一发不可收拾。

                              2
诗歌里面所说的采莲,我儿时没经历过,那种划着橹悠哉悠哉地采莲实在太过奢侈。

家乡缺少面积广阔的大湖,自然也就没有划船的必要,再者,小孩子划船是被明令禁止的,即使我们各个水性了得,但也没资格划船,有次背着父亲划了一条尖嘴小船,妹妹跟屁虫般地上了船,被父亲发现,妹妹相安无事,我却是被抽打了好多下。

当然,采莲本就简单,大费周章反而误了吃莲蓬的时间。

下水采莲得穿长裤,不然会被莲秆上的倒刺挂得遍体鳞伤,我们儿时,初生牛犊不怕虎,往莲塘里横冲直撞,一边挂彩嗷嗷直叫,一边吃着清甜的莲蓬。

莲蓬,太老了,苦,无法入口;太小了,嫩,没啥味道。那种熟得恰到好处的莲蓬,微微凹下去,剥开,每一粒都清脆可口,夏天在唇齿中流淌。

都说莲出淤泥而不染,莲子莲花莲叶是莲的孩子,莲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爷娘,苦了自己,成就了子女,即使子女沾染一丁点污秽尘垢,也是疼惜莫名。

菱角是莲蓬的孪生兄弟,莲塘里的菱角也是不可多得的宝贝,菱角和莲都爱防着我们这群调皮捣蛋的孩子,都用刺人的武器将我们拒之门外,可孩子哪能轻易投降,采摘菱角藤蔓时提起,菱角就本分老实了,摘好的菱角煮熟后成了饭后甜品和小零食。

有次吃一道叫“池塘三宝”的菜,莲子,菱角和藕带,因为很素,三宝白白净净的,很快便被抢光,咀嚼时,池塘的光景浮现,风吹过时,莲花轻摆,花色美艳,莲蓬趾高气扬地扬着脑袋,莲藕在淤泥中开疆拓土,盘根错节,浮在水面的菱角藤整齐铺开,阳光下的池塘泛出清辉。

                               3
每次临近夏天,就会有摊贩卖莲蓬。

有次路过路口一个摊贩时,忍不住多停留片刻,大概是想买,摊贩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看向我,精明地要我过来看看,他还循循善诱地说不甜不要钱,我一时心痒,就凑了过去。

我问价格,他说10元3个,随便挑三个都行,他挥手指着三轮车里的莲蓬,莲蓬卖相确实不错,个头都挺大,只是阳光曝晒下的它们没了被莲秆倒刺护卫的趾高气扬,反而耷拉着脑袋,我倒格外怀念池塘里的莲蓬了。

10元确实算不上什么,可对于从小采摘免费莲蓬习以为常的我来说依然觉得昂贵,可耐不住汉子的嘴上功夫,我买了三个。

可剥开莲蓬,尝了一口莲子时,我却后悔了。

没了那种清香,也没了那种甘甜,那位汉子口口声声说的不甜不要钱是对莲的一无所知,而我,却更加地怀念池塘里面的莲蓬了,它们的清甜,和动手采摘的趣味有关,和儿时惬意洒脱有关,和家乡故土的池塘有关,而街头巷尾,吃不到莲蓬最本来的味道。

想到这儿,我却更加地怀念儿时家乡池塘里的莲蓬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