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糖尿病性阳痿中医辨治规律探求_张惠新
2023-04-27 | 阅:  转:  |  分享 
  
首都医药

一。 芜反贪。王、 立。 一

糖尿病性阳痞中医辨治规律探求

浙江省温岭市中医院 张惠新

有关资料表明, 全球糖尿病患

者已逾一亿, 仅我国糖尿病患者就有约

万人。 全球男性成年患者约为

万人以上 , 糖尿病阳疾的发生率约为

一 , 和非糖尿病阳赓患者相比,

糖尿病阳疾发生率较高,以致现代西医学

把糖尿病列为阳痰发病病因之首。

糖尿病阳疾其确切原因尚不清楚,糖

尿病与内分泌异常的因果关系也不清

楚。 虽然糖尿病患者常有果丸功能不全的

表现,但近几年糖尿病阳疾内分泌因素已

遭否定, 一般认为与遗传、 感染、 免疫有

关。糖尿病发生的机理是由于糖尿病性神

经血管病变引起高血糖的结果,与精神因

素也有关。 应当注意的是,有的病人阳妄

可以是糖尿病的第一象征,即病人因阳疾

而求诊,经检查尿糖、 血糖,才发现有糖尿

病, 所以糖尿病是极易导致阳疾的疾病,

临症时应重视。

糖尿病病人阳痰分为①精神性 〔功

能性、 心理性阳疾,这是指有选择地、 暂

时性地出现在某些情况下阳痰。如社会心

理因素、性焦虑、恐惧、早泄、性无知、过度

劳累、情绪波动、环境、 对异性缺乏兴趣都

可造成性兴奋减弱,出现阳疾。 ②器质性

阳疾,这是指持久的不论给以任何性质的

性刺激,阴茎仍不能勃起。 有报道糖尿病

患者的阳痰约是器质性的, 是

精神性的。笔者认为即便是由于器质性疾

病引起的障碍,也都不同程度存在精神心

理障碍,因此单纯器质性因素者很少。

精神性的阳实与器质性的阳疾的鉴

别诊断,有时很难截然分开, 因为器质性

阳赓往往有心理因素存在,而有些引起心

理性阳痰又找不出心理因素。 临症时须询

问详细病史,心理性阳痰受精神、对象、环

境、方式、 时间变化影响。器质性阳痪在任

何情况下均不能勃起,精神性阳疾夜间睡

眠中或晨间初醒时常有勃起,而器质性阳

痰则没有。 人工勃起试验,即将婴粟硷加

酚妥拉明注人阴茎海绵体试验,能加以区

别,但病人难以接受。

糖尿病性阳疾按其病变归属于中医

“ 消渴” 、 “ 阳痰” 范畴。公元前年前后,

祖国医学《黄帝内经》早已记载, 《灵枢 ·

五变篇》说“ 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痒。 ”

《内经 · 灵枢 · 邪气脏腑病形篇》 将阳赓

称作 “ 阴疾” , 并对其病因病机进行了阐

述。 《金匾要略》立消渴专篇,提出三消病

状及治疗方药。 而后来历代医家均从不同

侧面对其做出充实,至明朝张景岳确立阳

痰病后并立篇名,对其进行了精辟的辨证

与辨治,对统一后世对糖尿病阳痰的认识

和治疗规范做出了贡献。笔者认为糖尿病

性阳痰的病因病机及辨证、 辨治应综合

“ 消渴”和“ 阳痪”来认识。 中医学将态情纵

欲房劳过度作为消渴病因之一,但消渴引

起之阳疾随病的发展而发生变化。本病病

机始为燥热阴虚,迁延日久,致气阴两伤,

甚至表现为肾气虚损之候。 阴虚燥热,耗

津灼液而成癖血或病损及阳, 阳虚寒凝,

亦可导致血寮, 从而形成气阴两虚, 肾虚

血疲之证。 久病多虚, 久病多窟, 久病伤

肾,临证所见病本肾虚,病标窟、热。 治消

之法, 最当先辨虚实, 阳赓之治, 补肾为

主。

笔者从医三十多年, 总结治疗体会,

初步摸索出一些辨治思路

一、对糖尿病性阳疾辨证者首先要掌

握辨证要点 ①分清病性辨性就是辨别

病症的性质,寒热虚实是一切病变中最基

本的性质。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临证时应

辨别寒证、 热证、 虚证、 实证、 虚实夹杂

证。 ②辨明病位本病病因不同, 病位各

异,治疗和选方用药有异。 只有辨明病位,

确定脏腑,才能使方证相合,切中病机。 如

肾阴虚证、 肾阳虚证, 病位在肾肾血癖

证,病位在肾与血脉。 ③审证求因审证求

因,抓住主因,对因下药。本病继发于糖尿

病,糖尿病是主因。 由于糖尿病、 高血糖、

高脂代谢紊乱及微循环障碍与阳痰有关,

因而原发病的治疗,即良好地控制血糖是

防治本病的基本措施。

二、辨证分型及施治规律 本病按脏

腑辨证与病因辩证相结合的方法,可概括

为虚、 实、 虚实夹杂三大类八个证候类型

一虚证①肾阴虚型病位在肾,素体阴

虚或消渴日久或滥用壮阳燥热之品,肾阴

亏耗,宗筋失养。 证见阳事不举或阳事易

举,临房即软,形体消瘦, 口干咽燥,五心

烦热,头晕耳鸣,腰腿酸软,舌红少苔,脉

沉细数。治宜滋阴补肾,阴中求阳。 方选左

归丸、大补阴丸、六味地黄丸等化裁。 ②肾

阳虚型病位在肾, 元阳不足, 命门火衰

常见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证见面色

皓白,神怯倦怠,畏寒肢凉,腰膝酸冷,夜

尿清长,阴冷不举,治宜温肾壮阳。 方选右

归丸、桂附地黄丸、 加味益肾丸、鹿茸益精

丸。 辅以男宝、 补肾宁、参茸鞭丸、奇圣胶

囊等。 ③心脾两虚型思虑过度, 损伤心

脾,以致水谷精微无以化生,宗筋失养。病

位在心、 脾,证见阳痰早泄,面色萎黄,心

悸健忘,失眠多梦,食少纳呆,腹胀便澹、

疲倦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数。治宜补益

心脾, 方选人参归脾汤、 人参养荣汤加

减。 ④气阴两虚型证见性欲减退,小便频

数量多、 混浊如脂膏, 神疲乏力, 口干舌

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

数。 治宜益气养阴,方选知柏地黄汤合参

麦散加减。 二实证①下焦湿热型病位

在肝胆,湿热下注,宗筋松弛。症见阳器萎

软, 阴囊潮湿,甚或肇丸肿痛,小便热赤,

心烦口苦, 肢体困倦, 舌苔黄腻, 脉弦滑

数。 治宜清利肝胆湿热,方选龙胆泻肝汤

或草醉分清饮。 ②肝气郁结型病位在肝,

七情伤肝, 肝失条达, 枢机失运, 郁而化

火,下灼肝阴,宗筋无力。 证见阳事不兴或

起而不坚, 精神抑郁, 胸胁胀闷, 急躁易

怒,舌红苔白,脉弦。 治宜疏肝解郁,益肾

助阳,方选柴胡疏肝散、 逍遥丸、达郁汤加

减。 三虚实夹杂证①肾虚血癖型病位

在肾与血脉,肾虚血疲是糖尿病阳痰发生

发展的共同危险因素,贯穿于本病的全过

万 专业版

中医中药

首都医药

。王‘主、。

假“ 疟” 论治不明原因反复发热

山东省齐河县人民医院 王贵山

笔者最近遇到一例不明原因反复发

热经西药治疗半月未愈的患者。 因其发病

类似疟疾,有典型的畏寒、 发热、 汗出三期

临床表现,但无贫血及进行性肝脾肿大及

脾功能亢进,亦未查到疟原虫,似疟非疟,

故中医治疗时假借治疟方论临证化裁,遣

方用药,服二剂而痊,令人惊喜,特论述如



临床资料

患者女,岁,医院护士。 于年

月日突发畏冷寒战, 身体紧贴暖气片

亦不能缓解, 伴有烦躁干咳, 约半小时后

上述症状消失 , 继而又发高热, 体温达

℃左右, 查血示白细胞

, 中性 , 血小板 ,

, 尿示尿蛋白 , 胸透正

常。 自服抗感冒、 解热、 消炎、 镇痛和激素

等药物后全身汗出,体温渐降至正常。 然

自此每天诸症发作一次,发无定时,亦

能自行缓解,伴轻微腰痛,一般情况好,小

便黄少, 大便正常。 月日本院西医会

诊, 查体未见特殊阳性体征, 患者平素月

经正常,现正值经期,既往身体健康,未到

过疫区, 家中及工作地无类似病例, 复查

血尿常规基本正常, 肝肾功能正常, 胸片

及腹部超正常,血涂片未见疟原虫,

试验阴性。 遂按不明原因发热临床观察和

对症处理,药物用青霉素、 呱拉西林、病毒

噢、 地塞米松及复方氨基比林等, 治疗一

周后病人仍每天寒战高热汗出,此时月经

期已过两天。 月 日患者去济南上级

医院就诊, 行化验及影像学检查未能确

诊,难以找到疟疾、 流行性出血热、 伤寒、

结核、 肿瘤、 结缔组织病等疾病的可靠依

据。 嘱其留院治疗观察,患者未予配合,自

行回家更用先锋霉素、 丁胺卡那霉素等药

物治疗,收效不明显。 月 日求助中医

诊治, 查患者神清, 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及

斑疹, 寒热往来发作后面红汗出, 渴不

多饮, 默默不欲食, 腰酸微痛, 无恶心

呕吐 , 无腹压痛及肾区叩击痛, 小便黄

少, 大便正常, 舌边红不干, 苔厚腻白黄

相间,脉沉细数尚有力。 初步辨证为寒湿

热毒邪夹杂,伏于膜原之半表半里且兼表

兼里, 方选达原饮合小柴胡汤加减, 药用

砂仁后下,柴胡,黄琴,双花

, 丹皮, 白芍, 茵米, 牛膝

, 羌活, 积实, 桔梗, 甘草

。 方开二付,水煎,日三服。 方解重用砂

仁化湿醒脾, 因壮火食气、 火热易伤津耗

血, 故用柴胡、 黄琴、 双花、 丹皮、 白

芍、 甘草清热解毒凉血兼以扶助正气,

茵米、 牛膝、 羌活祛湿邪止腰痛, 加积

实、 桔梗开通气机, 化痰破结。 患者第

一天下午服药后自觉脊背发热汗出, 周

身轻松, 第二天已无寒战发作, 但仍有

低热℃左右, 第三天服完二剂药后寒

战、 发热、 汗出全无, 小便转清, 食欲

增加, 病人大喜, 如释重负。 此后未再

用药, 嘱多进半流质饮食, 加强营养,

观察至今未见复发, 查体无阳性体征, 胸

透正常。

讨论

论及“疟疾” ,乃时令温疫, 《温疫论》

“疫者感天地病气, … …邪从口鼻而人,则

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

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

界, 是为半表半里, 即针经所谓横连膜原

是也。 … …此邪不在经,汗之徒伤表气,热

亦不减,又不可下,此邪不在里,下之徒伤

胃气,其渴愈甚,宜达原饮。 ” 该患者发病

时值阳春二月,冬春之交,乍暖还寒,并非

温疫流行季节, 且当地无温疫流行, 病人

也未到过疫区, 西医诊断已排除疟疾、 伤

寒、 流行性出血热等传染病。 然每每发病,

主见寒战高热汗出,病情缠绵,久治难愈,

显然有热挟湿邪发病特点。 《伤寒论》“ 伤

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

具……妇人中风, 七八日续得寒热, 发作

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人血室。 其血必

结, 故使如疟状, 发作有时, 小柴胡汤主

之。 ” 该患者发病期间有月经来潮及经净

寒热如疟, 但却未必七八日续得寒热, 发

作有时。 参考经文,结合本病,从病因角度

看,似乎有寒、 有热、 也有湿,病机乃寒郁

化热,湿热裹结,正邪交争,汗出稍解,如

此反复。 病位不全在表, 因有里热及不欲

食等表现也不全在里, 因每次发病皆有畏

冷寒战表证, 更无大便秘结, 神昏澹语等

热人血室或阳明腑实里证表现,似乎寒热

往来于半表半里之间,所以病邪在半表半

里且兼表兼里。 然而遣方用药选从伤寒还

是温病呢伤寒有“ 越经传变” 之说,温病

有 “ 邪伏膜原” 之论,虽径渭分明,但亦有

“ 疟属少阳” 之说,且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

其治法也有相通之处,二者不必偏废。 笔

者审证求因,借用治疟方论,不拘经方,灵

活化裁,选用达原饮合小柴胡汤加减较为

妥当。 从用药效果上看,寒热如疟之半表

半里证, 伤寒或温病皆不宜单纯发汗, 然

始终赖以汗解, 不宜利下却最终 “ 源清而

流洁” ,好似“ 开鬼门,洁净府” 然而临床

中, 倘若有兼表兼里之时, 未尝不可略加

一二而因势利导。 以上为笔者一家之言,

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收稿

程,肾精亏耗、 血行不畅。 证见阳疾不举,

举而不坚, 精神萎靡, 头晕目眩, 口唇暗

紫,面色晦暗,舌有寮斑,脉沉涩。 治宜补

肾化癖,方选复元活血汤、化窟起疾汤。 ②

肺胃津伤、 肾气不固型病位在肺、 胃、 肾,

本型系醇酒厚味或五志过极化火或房劳

精耗,阴虚燥热,损及肺、 胃、 ’肾三脏,出现

肾虚为主, 肺胃燥热的阳疾。 证见口渴多

饮,消谷善饥,头晕耳鸣,怕热易汗,腰膝

酸软,伴随阳实,舌燥黄或舌红无苔,脉虚

细数。 治宜清肺胃养阴液、 固肾兴阳法。 方

选玉液汤、 白虎加人参汤、 玉泉丸、 知柏地

黄汤加减。 施今墨先生经验, 常以黄蔑配

山药,苍术配元参,一阳一阴,一脾一肾。

苍术健脾, 元参滋肾, 黄茂补脾, 山药益

肾, 从先后天二脏着手扶正培本, 在上述

方剂中可酌情加人。

一收稿





咨‘’ 半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