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的阶级性

 新用户29184790 2023-04-27 发布于江西

道德具有阶级性。第一,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道德的社会性主要是指道德与人类社会共始终,道德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于各种社会关系和人们的一切思想行为之中。第二,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在社会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认为买卖奴隶甚至处死奴隶都是道德的,而奴隶阶级则把反对奴隶主虐待、争取做人的地位看成是道德的。封建社会官僚地主则把维护封建制度的“三纲五常”作为他们道德体系的核心。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把剥削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看作是道德的第三,道德具有历史继承性和共同性。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观念也存在着连续性、继承性和共同性。   

道德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最基本的、大量的道德是阶级的道德,是有鲜明的阶级性的。阶级社会不过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种经济关系必然制约影响整个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当然包括道德。这种不同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决定了不同的人们的生活实践的差别和对立,从而形成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道德观念。各个阶级从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出发,需要把道德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

道德的阶级性,即阶级社会的各种道德都是为特定的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因而都具有特定的阶级属性,具有特定的阶级特征。道德的阶级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理想和道德理论。例如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所维护的是宗法等级道德观念,注重等级的区别;而农民则希望“等贵贱,均贫富”。两个阶级,两种道德观念。第二,在阶级社会中,占支配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是思想范畴的东西,道德的阶级特性与思想的阶级特性是一致的。统治阶级为了从精神上奴役被统治阶级,就利用手中掌握的经济与政治的权力,通过宣传、教育、舆论、乃至法律等手段传播本阶级的道德,批判、打击对维护统治阶级的经济、政治利益有害的、敌对阶级的道德,从而使自己阶级的道德在社会生活中占居统治地位。第三,在阶级社会,不同道德之间的斗争是阶级斗争的一个方面,道德也是阶级斗争的一种手段。在以往的阶级社会中,总是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甚至是截然对立的道德要求、道德理想;对于现存的社会,有着截然相反的道德评价。各个阶级的道德,对于本阶级的利益从道德上加以论证、辩护,对于敌对阶级的利益从道德上加以驳斥、否定。这表明,不同道德观念之间的斗争,不同道德原则、道德理想的斗争,是阶级斗争在道德领域的一种表现,而道德也是用来维护阶级利益的一种手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