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达声声】做人做事当“走心”/马誉炜

 我的卧虎湾 2023-04-27 发布于福建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主  编:傅群雄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马达绘画习作

写下这个题目源于近日读了首都北京一老一少两位著名作家的创作谈。
当今我国文学界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京城老作家刘庆邦,谈到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一个心重的人才可能成为作家他说所谓心重并不是心眼小、牛角尖那样小肚鸡肠的性格,也不是拿不起、放不下的那种消极心理状态,而是关乎一个人的敏感、善良关乎一个人对责任的承担,是一种积极的为人处事的理念。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不往心里去,很可能就成不了作家;只有时时处处留心,特别是生活细节都特别心重的人,可能成为一个作家。也可以说心重是成为作家的必要素质。
另一位鲁迅文学奖得主、近年来创作成就斐然的京城年轻新锐作家石一枫,在谈到新近问世的长篇小说《逍遥仙》的创作心得时,自己多年来一直在走心研究'北京生活史’”在他看来一个作家不管跑了多少地方,采访多少人有时候还是虚的。关键是走心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有研究的激情和兴趣能从中找出乐趣来。只有走心才能对生活有激情。一个人倘若对自己的日子都不关心,都没什么激情他对别人的日子还能有什么激情,是不可能产生多少创作灵感,成为出色的作家的。
由此看来,刘庆邦心重,与石一枫讲的走心实际上是一码事儿、一个理儿。都说的做人做事要留心、用心、精心、潜心。也就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概括出的已流传数百年的那句名言: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无论做人做事,还是赋诗为文,都需要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弄懂弄通人情世故,善于日常生活中寻求人生的真谛。
走心成事的秘籍。曾是央视著名持人的倪萍在谈到她激流勇退离开央视,投身电影表演又获得国内除了电影百花奖以外的所有奖项,写了两部书都发行50万册以上涉猎绘画艺术不时间就在北京荣宝斋举办展览,参展的画作也销售一空的经历时,也说经验就是潜心投入、舍得付出为了演好一个城市普通打工者的角色,倪萍曾经三个月没有洗澡,直到离人群还有好远时别人就能闻她身上熏人的气味儿。就是靠着这种心重走心干啥啥干啥啥成。
走心是成事的捷径。只在世上活了22春秋的解放军战士雷锋,却给世人留下了穿越时空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精神财富。正是源于他对工作极端热忱、极端负责任的那样一种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态度。有责任才有敬意,有敬意才能尽心。雷锋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走一处红一处、一处,获得30荣誉,被毛主席称为懂得点哲学的人。这种高度的责任心何尝不是心重”“走心的体现呢!
整个社会其实是靠无数的走心的人支撑着的。大千世界如同一结构繁杂的机器,需要有许许多多踏实工作,专心干事的人的走心方能正常运转,不断有发明创造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这种走心体现在懂得排除干扰、战胜各种诱惑,锁定一个目标全身心投入其中,某一个领域发力,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有句话说得好:与其漫无边际、花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凿很多浅井,不如找准方向,同样的时间和精力去凿一口深井走心地、专注地去做件事情,胜过敷衍地做很多事情。社会上走心的人越多,文明程度也就越高
走心还是不走心,人生的成果和价值有着天壤之别,社会带来的影响也大相径庭。不能够做到走心的人,浑浑噩噩度日,粗枝大叶干事,随心所欲为人,断然不会有完美的人生,甚至有意无意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许多危害社会的事故案件,大都是由于不走心、不用心引起的。那些同样是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取得丰硕成果的人,都是凡事走心的人。你对生活走心,生活就会馈赠你许多;你对生活敷衍塞责,生活也会反过来报复你。这一点已经和正在被实践证明。
2023.3.11北京知行斋
原载北京晚报2023年4月22日“五色土”副刊 责任编辑 张逸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