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慢慢走,不要急

 新用户2417JhhG 2023-04-27 发布于广东

图片来源:AI绘画
本文编号 230427
全文共有 4000 字
如果觉得页面很长
那是因为留言很多
马上就是五一小长假啦。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个应景的话题。

我有一个习惯:当我想去某个城市旅行时,我很少会提前做规划,而是订好票和酒店,大致留出时间。到了目的地之后,出门,不带方向,随便走。

是真正字面意义上的「随便走」。背上背包,带上手机,跳上地铁或公车,随便在一个不认识的站下车;或者随便报一个地名打车过去。然后在附近闲逛,专门钻各种大街小巷,漫无目的地漫步。

这种做法常常有意外之喜。有时会走到各种极具烟火气的传统民宅里,有时会挖掘到几家口味很棒的小店,有时会发现一些人迹罕至但很有意思的地点,抑或拍到一些很有生活气息的照片……

很多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到过哪里、逛了哪些地方,都是等晚上回到酒店做记录时,拿出地图比对,才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勾勒出自己当天的路线。

比起提前做好详尽的攻略和路线规划再行动,这种方式当然会错过很多体验 —— 靠漫无目的的闲逛找到网红打卡景点的概率趋近于零。但我总觉得:褪去了刻意呈现给游客的光鲜亮丽的表面,走进这座城市的血管和神经里,似乎更能够感触到它的脉搏和心跳。

在房门口闲聊纳凉的老人,小巷子里斜斜照进来的阳光,七拐八弯连招牌都没有的馆子,早已废弃覆满落叶的厂房……这些景象让我感到:每一步的漫游和探索,都在跟这座城市的距离,拉得更近。

这也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体验。

当然啦,这只是我自己的习惯,未必适合其他人 —— 我想借此跟大家分享的,是「漫步」这个习惯,或者说生活方式。


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也很少运动。日常最常用、坚持得最久的活动方式,可能就是散步了。

即使在我工作非常忙的时候,我也会见缝插针,抽出一点时间下楼去散步。通常在午饭、下午和傍晚时分,在公司附近走走,晒晒太阳,看看周围的景色,观察是否有什么变化。或者,主动让思维放空,沉浸在安静而暖洋洋的想象里。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我最常用的娱乐放松方式,也是出门散步。一般会到离家稍微远一点的地方,随便选一个区域闲逛。走累了,就钻进一家小店坐坐,跟店员和老板闲聊,顺便记录一下途中有趣的所见所闻。

这是一种非常舒服的放松方式。闲逛的过程中,许多萦绕在脑海里的问题和思考,会跟眼前的景象奇妙地碰撞、结合起来,产生新的火花和灵感。实际上,我许多产品和文章的点子,都是在散步中产生的。

(也包括这篇文章的选题)

原理很简单:当你的思维彻底放松下来时,你会暂时关闭外界的信息输入,而任由思绪在后台随机地、踊跃地激活各种不同的节点。这时,就有几率产生「远距联系」,把原本无关的节点联系起来。反映在外,就是产生创意或灵感。

与此同时,散步也是一种正念。它能够让我们从注意力的牢笼中挣脱出来,让我们疲惫不堪的注意力得到放松和喘息,从而重新恢复精力。

所以,我们一般说最容易产生创意的三种场合:散步,洗澡,梦境。我很少做梦,只能多散步了。

另一方面,散步也是一种极其有效的调节心情、缓解焦虑的方式。

我常常建议的是:如果你正面临压力,或是容易情绪波动、心情低落,那么一个最简单又极具性价比的疗法,就是出门到阳光下走走。

一方面,在阳光下散步,可以帮助大脑合成血清素。而充足的血清素,可以让情绪保持稳定,舒缓我们的心情。可以说,血清素就像润滑剂,让大脑能更好地运转在稳定的状态。

而另一方面,当你脚步慢下来、不去专注于快速抵达目的地时,会更容易激活副交感神经,让整个人放松下来。不那么容易被外界刺激所影响,被外界压力所驱策。

尤其是当你把呼吸放缓下来,把全身的肌肉舒张开来,整个人一步步地「打开」时,你也许就会感受到:
曾经的自己蜷曲在一片小的天地里,是多么逼仄;自己之前的呼吸是多么急促,肌肉是多么紧绷,身体是多么僵硬,思维又是多么凝涩。

你也许会发现,随着脚步在阳光下延伸,许多纠缠在心上的烦恼,也会自然而然地解开。


当然,「散步」只是一种形而下的活动,更重要的,可能是「漫步」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呢?我对它的理解是:
主动让自己慢下来,关注过程和感受,对一切保持好奇,去做长期的事情。

这也是标题的释义:慢慢走,不要急。

慢下来的,是自己的脚步,是加速的生活,是追逐目标的行进;而不要急,是把目光从终点移开,转移到路途中的种种际遇上,是不同的体验,是内心的感受,是对生活的投入、扮演和沉浸。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们这个社会也在不断地加速。工作被切割成多而零碎的碎片,让分工变得更垂直、更细分;流程被细密地连接起来,让所有人都成为维持社会机器运转的一部分;我们的时间也被细分、再细分,从以月为单位,到天,到小时,到分钟……

资本在不断地流转,每多浪费一秒钟,就失去一秒钟的收益。这种对损失的厌恶驱使着这个系统中的每一个「零部件」,让我们不知疲倦地运转。

工作和事业被切割,我们很少能够问一问自己的内心: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我想过上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而只是把自己投入工作之中,用工作填充自己的时间。

我们被名为「效率」的诅咒困住:一切事物似乎都是为了更高效地运作,唯有能够提升效率、增加收益的事情才是有价值的。但效率本身又是为了什么?

很少有人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似乎都在为了高效而高效 —— 但我们的生活呢?在一切效率背后,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呢?

当我们追逐效率的时候,当我们把「效率」这一手段当成目的的时候,我们真正的目的,往往也就被我们所淡忘了。


甚至,这种追求效率的诅咒,也蔓延到我们的生活和闲暇之中。

面对海量的信息和几乎无穷无尽的可能性,我们深深感受到了个体在「信息」面前的渺小。为了不错过什么,为了不失去「丰富」,我们对生活也按下加速键。

我们追求「更高效地娱乐」「更高效地学习」「更高效地休息」,目的只是为了赶上这个世界为我们提供选择的速度,让自己不被淹没在丰富的海洋之中。

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文艺产品,我看不过来,那就开倍速,看解说,云游戏。

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书和课程,我学不过来,那就看总结,看浓缩,听讲解。

这个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有趣活动,我玩不过来,那就看评测,找体验,去打卡……

但这些方式,其实只是一种收集,而不是真正地在体验生活。

我们是为了享受一部电影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思考,还只是为了知道「它讲了什么」?

我们是为了消化一本书的知识,让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考虑问题,还是只为了满足自己「我又读了一本书」的优越感?

我们是为了在活动之中找到心流,找到乐趣,甚至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和意义所在,还是只为了在自己的打卡记录上再记下一笔?

许多真正的收获,真正能够让你感受到「我在活着,这就是我的生活」的事物,只有当你慢下来,全身心投入进去的时候,才能体验得到。

走马观花和蜻蜓点水并不是真正的生活,而只是在集邮和做题罢了。

我们并没有得到幸福,而是始终活在「害怕错过」之中。


所以,一种「漫步」的生活,可能是这样的:

它不用追求「数量」。不追求读很多的书,甚至不用追求一定「读完一本书」,而是把求知变成一种生活习惯,一种跟吃饭、喝水、睡觉一样的行为模式。

你可以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兴趣和好奇。偶然看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就饶有兴趣地去思考;忽然想到一个有意思的点子,就动手试试看能不能把它实现。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查阅资料、浏览课程、咨询别人……一步步把它弄懂。

弄懂了,解决了,这些材料就可以暂且放下,等到下一次有需要的时候再拿起来,而不用强求一定要「看完」。

不是让外界告诉你你需要学什么,而是以自己的需求为主,从自己出发,去学习、吸收和思考,将知识转化为思想。

它不用追求世俗的「有用」,不用过于担心「浪费时间」,而是可以适当地追求「有趣」,把有趣变成另一种有用。

很多人常常被人诟病「不务正业」,许多擅长的技能、喜欢的爱好,仿佛只有转化成物质,才是有价值的 —— 但人生本不应该如此。我们的生命是属于自己的,你所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自己切切实实的人生。如果人生不能以喜欢的方式度过,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没有人是平庸的。你拥有一个爱好,有自己想做的事情,哪怕它再小众、再「不务正业」,都是你生命的光辉。你要做的,是去延伸它,发展它,从中获得意义感、目标感、成就感、价值感和支撑感。

以我为例:我从小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我设计过桌游,学过编程,写过小说,当论坛版主,参加同人游戏制作,搞音乐,搞平面设计……诸如此类,都是一些看起来「不务正业」的事情。它们既不能为我带来收入,对我的事业也起不到什么实际的帮助。

但从我的角度讲,这些都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亮色。正是它们的存在,让我的成长过程变得充满乐趣和愉悦感,让我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自己掌控着自己的人生。


同样,它不用追求「控制」,无须要求一切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中,不能越雷池一步。相反,让生活适当多一点不同,多一点「意料之外」,或许会变得更加有意思。

我们总是在追逐效率,但为了效率,就不得不去追求对结果的控制。而正是这种对结果的控制,让我们始终活在疲于奔命之中,难以得到真正的放松。

许多研究都发现,在生活中,控制欲较高的人,对生活整体的幸福感会比控制欲较低的人更低。因为他们会更容易关注到事物失控的风险和可能性。一旦失控,他们会感受到更强烈的负面情绪。

但反过来,当一切事物进展良好时,他们往往也不会特别开心,而只是感到「如释重负」 —— 因为他们没有多余的资源和空间,可以用来承载「开心」。

因此,不妨把意外和变化当成一种乐趣,从中感受到乐趣和收获。不是从「一切都在我的控制之中」得到安全感,而是从「我能够应对各种变化」之中获得安全感。

只有当你能够放下这个执念,能够放下对一切事物的控制欲时,你的心灵,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以及,它也不用追求「效率」。

不用担心错过着世界上各种各样的选择和可能性,而是专注在自己的兴趣、需求和方向上:这个世界提供的选择再丰富,但跟我没有关系,那又有什么值得遗憾的呢?

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世界变化的趋势和样貌……许多人常常担心错过,担心被世界抛下,以至于不得不疲于奔命,不断跟着这些变化。

但实际上,世界的变化,归根结底需要落实到什么上面呢?落实到我们的成果和创造上。你再跟着腾挪转身,了解的资讯再多,没有变成你真正的创造,来填补和完善你的生命,又有什么意义呢?

你怎样度过你的一生,怎样去填补生命的时间,从中挖掘和创造出意义,才是更重要的。


说到底,「漫步」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把定义价值和意义的标准,从外界拿回来,让它重新回归我们的手上。

外界一直在告诉我们:你一定要快点走到目的地,才有意义,一切的路途都是为了更快地达到终点,不要耽于途中的诱惑。

但这样的生活方式,就会让我们一直疲于奔命,一直抬头望着跟终点的距离 —— 等我们走到终点时,很可能猛然发现,我们的生命也没剩下多少了。

所以,为什么不反过来,享受在这条道路上慢慢前进的快乐呢?

意义是由自己定义的,价值也是由自己制定的。你不需要去迎合别人、外界和整个社会为你指定的标准,而是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它追求的是「充盈」。用你自己的方式,去完善和充盈你自己走出来的人生轨迹。你所行进的每一步,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也是你自己的积累和收获。

不妨在这条漫长的人生之路上,走走停停,随意而行,顺应内心,欣赏沿途的风景,走出属于自己的轨迹。

这可能是我们,能够为自己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总结一下:

主动让自己慢下来,摒弃对「效率」「时间」和「数量」的过度追逐,留出让自己思考和喘息的时间,去思考更广阔和宏观的意义;

关注过程和感受,从做事情的过程中获得反馈和乐趣,关注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和体验,而不是仅仅从达到结果获得反馈;

对一切保持好奇,无论在其他人眼中是否重要,顺应自己内心的声音和兴趣,用游戏的态度探索这个世界,保持本初的热情和好奇;

去做长期的事情,无须追求短平快,不要只看到眼前的收益,试着去做一些长期的耕耘,呵护一颗种子,持续投入,等待春暖花开。

愿每个人,都能拥有充盈而自由的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