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由朱熹诗《春日》想起 作者:蔡月萍  春天,万物充满生机,百花次第开放。追随花的脚步,周日去太白湖看牡丹。碗口大的花朵,有的似绸、有的如玉,伴着缕缕清香,不愧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花色以白、粉、红、紫为主,好一派“万紫千红”。由此想到“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日》,因《春日》想到朱熹及朱熹的诗。《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看起来是描写泗水春光,现在济宁泗水县有一个“万紫千红度假区”,其中的“万紫千红”即出自此。其实,泗水之滨朱熹从未来过。春秋时期,泗水、洙水流经曲阜,因孔子讲学,泗洙成为儒家文化的象征。“致广大而尽精微”,“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宽广博大的“无边光景”,如沐春风的儒学教化。“寻芳泗水滨”通篇表达对夫子之学的欣赏向往,赞扬儒学的博大与丰富。这从朱熹对儒学的毕生研究、竭力传承和发扬光大,也能说明他对泗水滨的心之所向。“万紫千红”因“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诗句而成了成语,既指百花艳丽形容事物丰富多彩。朱熹是以儒学为基础的理学的集大成者。以他为代表的理学是元明清三代的官方哲学,科举考试也以他所著的《四书章句集注》(《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为准。我们常说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其中四书即是因这《四书章句集注》才被称为“四书”的。孔孟之道因朱熹而道统不断、更放光芒,被称为朱子。清康熙帝曾说,孔孟之后,朱熹贡献最大。康熙时期,朱熹被升入儒家最高殿堂——孔庙大成殿,成为和孔子同享祭祀的四配十二哲中唯一一位非孔门弟子。朱子寻芳泗水滨,孔庙中的朱子塑像在泗水滨,作为济宁人,想也身处 “泗水滨”,突然觉得朱子亲切了几分。朱子在书斋中寻芳感悟,我们同样也都可以在书中寻芳,包含寻他留下的千丝万缕、万紫千红。朱熹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诗人。他的诗大都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世界读书日之际,分享他的两首《观书有感》,同样看似写春景,实是感读书。既有自然美的遐想,也是思想美的启迪。《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池塘像镜子一样,天光云影美毕现,因源头有活水而永保清澈。读书不断获得新知新悟,我想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滔滔不绝、博大精深,让人常学常新;也有保持心胸开放,不断吸收新鲜知识,常观常悟,“苟日新,日日新”。朱熹呕心沥血反复修改《四书章句集注》,临终前一天还修改《大学章句》,可见儒家经典是他重要的源头活水。朱熹发展了儒学亦见他的自我更新。《观书有感》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春水上涨,使向来费力推不动的船,也能顺水自在行。读书,既有灵感、顿悟时的内心畅快,也有水到才能渠成的循序渐进、功夫到家,及事半功倍的时机成熟。“腹有诗书气自华”,两首《观书有感》引发从读书过程到气质行为改变的启发共鸣。记得看过纪录片《文学的故乡》,作家阿来说过:文学让我遇到那些伟大的人,遇到那些最美好的情感,遇到那些最宽广的胸怀。……把我从一个简单的急于求成的人,变成可以不慌不忙的,处变不惊的,来感受这个世界。这纵然是阿来很有吸引力的表达。但想想对你我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何尝不是如此。知识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文字拓宽了我们的视野,看到世界的丰富,也认识到自身的局限。知道的多,才会知道未知的更多。读书越多,人也会越发醇厚谦和,气质改变,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以人人都喜欢的旅游为例,对目的地的同样向往,书看与不看也区别大矣。景物激活书本知识,读书的信息也会使游兴大发,登山“情满于山”,观海“意溢于海”。《金蔷薇》:神游“这些地方会永远留下我们想象的淡淡的印痕,会染上我们加之于它们的一抹色彩、一道光辉、一层薄雾,这使得我们真去这些地方时,不会觉得它们枯燥乏味”。况且“江山也要伟人扶”,许多名胜都有人文的作用,如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在《泰山与中国传统文化》一文中,引用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的文字“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泰山和武夷山,就像孔子和朱熹,孔子是人中泰山,泰山是山中孔子。泰山因不远处有孔子而为五岳之首,同样武夷山也因朱熹而和泰山并提。把《春日》和《观书有感》结合,从初识无边风景到深吸活水滋养,再到春水推动自在行的通达,是做学问做事的进阶之路,也说明灵性悟性的重要。读书像登山,进一寸有一寸的景色,上一层有一层的风光。读书也像结网,每一本书里会连接另一本/另N 本,促使自己不断扩大涉猎范围,通向远方,也看眼前细微。但只有自己融汇,才能形成心池。春天,最有花开花谢的时光之感。带小孙女看花,像赶趟似的,一不留神,花期就过了。春风化雨,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也过了。“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青春没读多少书,人生秋季反体会出读书之乐。读优美旷达的文字,如口嚼兰草、心沐阳光。愿自己能时常读书,毕竟眼见万紫千红,内心才容易春天。

作者简介:
蔡月萍,山东济宁人,为丰富退休生活开始写作,以期通过写作丰盈内心、学会欣赏,陶冶情操、晕染夕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