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资料小哥 2023-04-28 发布于安徽

人为钱死,鸟为食亡。但钱是什么?什么是钱?

“钱”的繁体字“錢”,形聲。从金,戔( jiān)聲。本義:農具名,即鐵鏟。上古時期曾以農具作爲交易媒介,其後鑄造貨幣又仿其形爲之,因此引申爲貨幣、錢財。

这是搜到古人“说文”的解释,没有深研过钱币史,但对这种解释深表怀疑。

考古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钱币。因为社会分工,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是实物交换。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物物交换,而农业民族多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的交换物,但这些都不叫钱。

在古代,流通较广的交换物应该为“贝”。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交换物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质、贫、财、购、负等。贝有钱的功能,但天然贝也不是钱。

战国时期,金属铸币已经流行,各国皆自铸钱币,以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楚国的蚁鼻钱较著名。秦统一中国后,始皇帝于公元前二一〇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钱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这种圆钱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并一直叫“钱”。

显然最早只有赵国用铲币,而这种铲币应该是青铜才对,与农具“铁铲”有多大关系不得而知,而在这之前,“钱”字已经出现了。楚系简帛是出土于楚国的竹简帛书,是迄今所见最早成体系的毛笔书迹,它上面就有“钱”字,而楚国不用铲币。

由此可见,“钱”是一种铁铲农具名的说法,大概率是后人毫无根据的揣测,春秋战国时期可能就没有一种叫“钱”的铲形农具,而且还是铁的。再说了那时正是造字时代,根本也没有必要把一个已经成熟的字,赋予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意思,而且还是八杆子打不着的意思。那么“钱”到底是什么意思?

 “钱”字的字体在没有简化之前,并无大的变化,都是金加双戈,只是左右并排变上下排列罢了。金加双戈,显然是一场战斗。双戈击斗表示残杀,转注会意为“钱”,“钱”就是一场持戈博斗击杀的场景和结果。但为什么要持戈击杀?显然是为了获取生活的资料或者是夺取一种生存优势,所以“钱”的原初含义是通过击杀获得生活资料和生存优势。当然,只有胜利者才有这种资格和权利。也就是说,只有胜利者,才能有“钱”。

弄清楚“钱”的原初含义与本来面目,就知道古人有多么的了不起,就明白为什么说中华文化的最高峰在先秦。

古人通过拼杀实景,抽象创造了一个“钱”字,把人类社会血淋淋的一种争斗,用“钱”来替代与化解,在文明初始就显示出了无以伦比的智慧。

物物交换,不是钱,一斤小米换二两肥肉,这与钱无关。原始的贝类三方自由交换也与钱无关,贝类充当中间交换物,小范围流通,不能叫钱。黄金只是值钱,也不是钱。“钱”是胜利者通过权威打造的一种生活生存优势替代物,本身屁用也没有,不能吃、不能喝,但在权威的保护下,用钱可以换来吃、穿、住、行等一切生活所需。

“钱”一定是和“权力”捆绑在一起的,是和战胜捆绑在一起的,是胜利者在自己的权势范围内,强迫流通的权力替代劵,是和政权与国家密切相关的。也就是说,在一个地盘上,只有权力最大者,才能决定什么是钱,什么不是钱,什么值钱,什么不值钱。

人类脱离了动物,有了文明,最大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自然界不能满足人的生活需求,人类必须自己劳动生产所需的东西。比如动物不需要穿衣服,但人需要穿衣服,而自然界不生长衣服,就需要人自己制作衣服。社会分工的本质是为了协作生存,就是说人人都必须参与劳动分工,社会才能生存运行。但如果是简单的社会分工,就不需要“钱”,考察现在的原始人类部落,他们也没有“钱”。而如果物质极大丰富,社会分工成为自觉,消灭了权力,也不需要钱,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也不需要钱。

人类脱离了动物,有了文明,需求与欲望不断膨胀,就不能象动物一样通过简单的打斗撕咬来抢夺食物,那样也满足不了人类各种各样的欲望与享受,必须要用文明的手段,解决人类社会的的资源配置,于是乎,有了“钱”这个抽象的东西。所以“钱”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创造。有了“钱”这个东西,本来明晃晃、血淋淋的持戈拼杀抢夺,变成了文明的交易。

人为什么要创造出“钱”这么一个东西?“钱”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不是劳动工具的转移,也不是物物交换的演化,它是社会文明的需要。而社会文明的核心是权力,并由此产生的制度与国家,底层逻辑是社会运行的秩序。所以再看穿一点,“钱”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运行的秩序,是权力下的秩序表达。

“秩序”的本质是什么?说到底就是一种排列。但按什么排列?是内在力量还是外在力量?在自然界中,大多数的秩序,都是按照外在的力量排列的,因为内在的力量一定是反秩序的。月亮绕着地球转,不是月亮自身愿意绕着地球转,是地球捕获了月亮。同理,地球绕太阳公转,也是地球进入到了太阳轨道,摆脱不了。社会秩序虽然在根本上要靠刀枪棍棒维系,但“钱”这个抽象物,显然是最好最文明的社会秩序维系物。也就是说,“钱”能够最好的表达与体现社会秩序,让每个人都能在和平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明白了“钱”的本性,知道“钱”是个什么东西,就理解了很多社会现象与问题。为什么秦始皇要统一“钱”?为什么古代皇帝家最有钱?为什么官宦权贵都有钱?为什么权力愈稳定钱越值钱?为什么民国法币毛上天?为什么越是底层劳动越不挣钱?为什么有人不劳动也有钱?为什么一瓶水可以换两斤小麦?为什么大城市的房价就贵如金?为什么美元可以世界通用?

在现今世界通行的西方经济学里,“钱”就是“货币”,其本质是所有者关于交换的契约,通俗地讲就是一般等价物。“货币”具有价值、流通、储藏、支付的功能,与“钱”的功能差不多,而中国传统的概念是“钱币”。“币”是“幣”的简写,初见于秦朝小篆时代,从巾,表示送礼用的布帛。“钱币”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叫法,虽然“货币”确切也显中性,但“钱币”更深刻,更反映本质。

在市场经济中,“钱币”与“货币”看上去模样差不多,货币官方一些,钱币民间一些,但底层的逻辑是不一样的。“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钱币”是权力展示的产物,“钱币”不是关于交换的契约,也不是一般等价物,而是社会秩序的表达。通过“钱”,让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中寻找到自己的价值与位置,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转秩序。

每一个朝代,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钱币”,通过发行权、定价权、分配权、税收权等权力来建构和塑造权力者希望的社会秩序。秩序稳定,钱就值钱;秩序混乱,钱就不稳;旧秩序垮台了,旧钱币也就作废了;新秩序建立了,新钱币就诞生了。

虚拟与抽象是人类认知的根本,也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文明越进步,虚拟与抽象越高超。“钱”就是人类虚拟与抽象的杰作,这个伟大的概念,支撑了人类文明史的一半天地,几乎所有物质与精神,都要与它挂钩,甚至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命运与过程。

“钱”的外在形态由铸币到纸币,现在进步到了看不见的电子币,这个古人创造的虚拟抽象怪物,虽然外表千变万化,但本质始终如一。越稀缺越值钱,越抽象越值钱,越靠近权力越接近金钱,越重整秩序越拥有金钱。

对芸芸众生来说,见钱眼开也好,爱钱如命也罢,到头来图什么,争什么,仅仅是为了一口吃食吗?说到底不过是在大千社会中,寻个位置,为的是个生存优势。

图片

事实的事实是什么,

自己的自己在哪里。

“钱”本质上是一种社会运行的秩序,

是权力下的秩序表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