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入虎穴,骇人听闻、披荆斩棘

 福兴堂图书馆 2023-04-28 发布于北京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汉明帝时,朝廷为了联络西域各国共同抗拒匈奴,派班超出使西域。他先到了鄯善国,这时匈奴使者也来到这里。对汉友好,还是对匈奴友好,鄯善国王一时拿不定主意。起初,对班超很敬重,隔了些时候,忽然对班超变得冷淡了。班超知道后,就召集手下的三十六个人说:“不人虎穴,焉得虎子。现在只有把匈奴使者杀掉,鄯善国王才会诚心归汉。不然,连我们的性命也难保了。”当天夜里,他们终于以少胜多,打败了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不人虎穴,焉得虎子”的原意即不进老虎洞,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呢?成语“不人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历艰险,就不能获得成功。后来,人们常用这句话,说明一个人不下决心,不深入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实践,绝不能获得胜利。

【原文】

《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骇人听闻

隋朝刚建立时,有一个叫王劭的人,他在北齐、北周都做过官。齐、周灭亡,隋朝建立,隋文帝杨坚让他当了“著作郎”。到隋炀帝杨广时,他还是“著作郎”。其实他这个”著作郎”徒有虚名,他没有知识,光干歪门邪道的事。他经常利用一些怪异现象、图谶符命为皇帝占卜,胡说神龟腹下有“天下杨兴”、皇后死是回到天庭等等胡言乱语骇人视听。他靠谣言和欺骗竞然当了二十年“著作郎”,人们对他所讲的话都感到震惊和害怕。成语“骇人听闻”,指人们对某些行为和讲话非常震惊,也非常害怕。

【原文】

《隋书·王刘传》:“或以此求媚帝。在'著作’将二十

年,采遇怪不经之语及委巷之言……或文词鄙野,或不轨不物,骇人视听,大为有识者所嗤鄙……”


披荆斩棘

冯异是王莽的故将,颖川人。光武帝刘秀在攻打颖川时,遇到冯异坚守,很长时间没有攻下来。后来冯异被汉军俘获,经亲友介绍在东中乡见到了刘秀,并投降了刘秀,此后一心一意为光武帝南征北战。

有一次,刘秀一班人被王郎追赶,仓皇逃到饶阳(河南境内)的元蒌亭,又冷又饿,冯异想法设法弄来几碗豆粥,大家虽然没能吃饱,但恢复了体力。第二天刘秀还说“昨天冯将军的豆粥,把冻饿问题解决了。”刘秀到洛阳南宫后,遇上大雨,冯异抱来柴草,邓禹把柴草点燃,又给刘秀送来了一碗麦粥。冯异为人谦和,走路遇到别的将领,他总是把车子停到路边先行让路。将领们在一起评论战功,冯异则坐在别的树下一声不响,为此人们称他为“大树将军”。后来冯异被拜为征西大将军。建武六年,冯异到京师洛阳朝拜皇上,光武帝刘秀高兴地对公卿大臣们说:“这是我起兵时的主簿,为我披荆斩棘,平定关中。”成语“披荆斩棘”,原意为穿行荆棘或斩断荆棘也要向前,现比喻清除障碍,开辟道路。

【原文】

《东观汉江·冯异列传》“是吾起兵时主薄,为我披荆斩棘,定关中者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