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拳头硬了丨调休到底是谁发明的啊?!

 完颜阿骨打g2ny 2023-04-28 发布于贵州

“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曾预言:随着科技进步,到20世纪末,人们一周只需工作15个小时。

然而,本周我不仅没能实现日均工作3小时的宏伟大目标,甚至连一礼拜只工作5天的卑微小目标都没保住。

因为,调休,它又来了!

图片

“放不起别放!”

#周日上班心情be like#

图片

#周一复周一,打工无限期#

图片

#当单休遇上调休#、#如果你有超能力,最希望什么从职场消失#

图片

#春节只放3天假,为何调休取消不了#

图片

#本周日上班!何苦让五一毁掉两个周末!#

图片

每当有官博公布调休通知的时候,脉脉上打工人的哀嚎就能直冲天际,话题词都快不够用了。敞开了放,我能单独出一期截图合集《打工人到底有多恨调休》。

仔细想想,大家不喜欢调休是相当合理的。

首先,官博报道时经常用“五一放假休五天!”、“放假安排来了!”之类邀功报喜的语气,但明明5天的假期里有4天(2天调休+2天周末)都是我出的啊,你邀的哪门子功?

这一出,让人听了很难不联想起刚才会上那些甩锅争功的妖艳X货,恨得牙根痒痒,一口气上不去下不来,憋屈得想原地爆炸。

明明是朝三暮四的把戏,还真想让我们像猴一样高兴?

其次,调休多上这一天班的疲劳感,可以说是平时的好几倍。

就像脉友们说的,人不是机器,工作时间带来的疲劳不是简单的加法减法,身体积累的debuff(不良状态)如果不及时驱散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这不是补一天能缓过来。极端点的例子,”上五休二“和”上二十二休八“能一样吗?

最后,根据“损失厌恶”原理,周末少休息一天带来的痛苦,远大于工作日多休息一天的快乐。

“损失厌恶”原理指出,人在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大部分人都认为损失了,损失带来的负效应为收益正效应的2至2.5倍。难怪有脉友吐槽:

放不起别放!

图片

调休是谁发明的?

搜索“调休”,第一个联想就是“调休是谁发明的”。

冤有头债有主,咱们往回倒一倒,找找调休是咋来的。

这一追溯我们发现,其实调休也并非一出台就被骂,甚至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承载了很多人美好的回忆。

1999年,刚刚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国内急需提振低迷的消费市场,突破口之一就是旅游业。给大家更多的假期,鼓励大家出去旅游消费被认为是见效最快最好的手段之一。

于是,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从名字也能看出来它的主要职能——简称”全国假日办“,制定了调休规则,将春节、国庆节、劳动节跟前后的双休拼在一起,形成了第一版的长假制度。

在当时,一年只有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四个假期,调休的痛苦远比不上七天长假香,可谓是真真正正的“七天乐”。

但这个制度的后劲也挺大。2005年春节前要连续工作9天,2005年国庆后要连续工作7天,可以说是相当要命了。

不仅是职场人顶不住,作为受益方的旅游业也有点顶不住。黄金周的旅游高峰一面推高了旅游价格,另一面造成酒店景区等超负荷运转,降低了服务质量,那些年黄金周里景区人山人海的场景是多少人的噩梦。

为了避免再次出现极端调休并分散旅游高峰,从2008年开始实行“春节国庆两个大长假+多个小长假”的模式,即劳动节修改为1天假,同时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三个1天假,并通过调休的形式将这些1天假调整为3天小长假。自2019年起,劳动节调整为调休两天。

图片

调休能提振经济吗?

单看假期期间,刺激经济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1999年国庆节,历史上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到2800万,旅游综合收入141亿。而到了疫情前的2019年国庆节假期,全国出游人数达到7.82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近6500亿元。

但如果我们以年度旅游收入为考量标准,“假日经济”的刺激作用明显被高估了。

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统计了1986年-2006年间的年旅游收入及增长情况。数据显示,1999年实行黄金周制度后,每年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与此前11年相比并没有明显变化。不考虑受到非典影响的2003年,2000—2006七年间有五年的增长率低于1985-2006年间复合增长率。

图片

考虑到当前职场环境相比疫情前更加紧张,整个职场处于承压状态,调休给了大家旅游的空间,却带走了旅游的心情,能对全年经济起到多大的提振作用,着实需要观望

图片

你是不喜欢调休吗?你是不喜欢上班!

对调休的讨论,不能仅局限于调休。

探究职场人的不满,我们认为,与其说是大家对于调休的不满,不如说是对公共假期太少的不满。

目前,我国公共假期共计11天,春节3天,国庆3天,元旦、五一、清明、端午、中秋各1天。网友统计,在世界190多个国家及地区中排名80左右。

同时,欧盟规定,所有27个成员国都必须依法授予所有员工至少4周的带薪假期;同处东亚文化圈的日本,韩国,越南等国也比我们的带薪休假要多。即使取15天带薪假的上限,我们的假期天数在全球排名也很难排进前100。

调休制度也并非我国独有,只不过在其他国家,调休的含义更多指将在周末休假的公共假日转移到最近的周一或周五。

日本公共假期中的“祝日”,泛指有纪念意义的节日。据日本《假日法》规定,如果“祝日”和周末重叠,则会顺延一天,这种调整休假的情况被称为“振替休日”,和周末形成了三天小长假。

西班牙的“puente”休假制度,单词本意是“桥梁”,被延伸为一种休假方式,即法定假日和周末之间的日子通常连休。比如周二或周四的节日,会把周一或周五作为连休日。

我们支持大家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呼吁大家给制度更多的时间。

从1995年双休制度落地到现在,不过28年;从1999年调休制度出台到现在,不过24年;从2008年确定七个节假日到现在,不过15年。不论调休还是小长假都是妥妥的“95后”、“Z世代”,我们应该对它们多一些耐心和更多尝试机会。

2023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建议:取消调休制度,让春节法定假期放5天,凑出一个9天长假。

未来可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