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咖分享|为什么你的设计优化,得不到业主的认可

 高登项目管理 2023-04-28 发布于湖北

精彩内容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不同EPC 总承包商设计水平参差不齐的大环境下,对当前设计优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在 EPC 总承包中,设计和施工是两个重要环节。设计是龙头,设计方案的优劣是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目前设计现状是设计图纸即使经设计单位校审和施工图设计审查存在不少问题,比如

设计人员专业水平和实际操作方面经验不足;

设计深度不到位,不合理,不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

经济设计未到位,经济指标尚可进一步优化等问题突出

1

设计优化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原因


1、法律依据缺失,优化成果的质量责任主体争议问题。

一个项目设计优化成果必须要得到业主认可才能获取设计咨询费,也必须得到设计院的会签确认,此图才能施工。

但往往因为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施工质量问题,出现设计院和第三方设计优化单位产生责任纠纷问题。

2、设计人不愿意接受(不同意修改)。

设计人是按照出图产值定量考核的,设计优化是需要多方案分析比较,最终选择造价低、方便施工、确保安全的设计方案,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花费很多的时间,但业主给的设计咨询费并不高,投入和回报不相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怕麻烦,担心安全保障不够问题,要冒一定的风险。

3、单纯设计对施工过程关注度不够。

设计人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方案、工序、安全、质量、工程环境、资源了解不深,对设备调试、运行不了解,对系统运行的合理、方便、质保期关注不够,对工程费用管理关注不够,对物资性能价格比关注不够等等。

4、业主担心施工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

一个优化设计通常要考虑到施工能力和环境影响。譬如,将Φ800 钻孔灌注桩(端承摩擦桩型),有效桩长 58m,12-3 层中风化灰岩为桩端持力层的设计方案调整成增强型预应力混凝土离心桩 T-PHC-A600-560(130)-15-15-15-11a,持力层采用 10-3 层中风化泥岩层,明显能节省工程造价,但必须要事先考虑好施工预应力管桩的压装机设备问题、接头质量问题、能否顺利进入持力层问题、以及货源采购供应问题等。

5、业主对设计优化的理解问题。

在实践中发现,有些业主意识到设计优化的重要性,从而动员全员优化设计,但是对于哪种是设计优化、哪种是仅仅从降低成本来改变设计不明确。优化设计不同于降低品质,为了降低成本而删减设计不是优化设计。

如园林设计上有弯弯曲曲的小步径,施工现场就提出改成直线步径,说这样节约成本,这种优化设计根本就没有考虑园林设计的风格,不能仅凭想象就改变设计,而是要有理有据。

还有的所谓优化设计是以降低设计品质或根本达不到设计要求为代价的,如设计上要求中空 LO- E 玻璃,为了节约成本改为普通玻璃,这样保温要求就达不到等等。

6、设计优化咨询费的结算问题。

业主对设计优化的认知度不够,以为纠正设计错漏项、提高安全度等也许并不减少工程造价,属于设计校对工作范畴,只是把设计错误或矛盾在施工前予以解决,不属于设计优化。

仅仅认可能够节省工程造价、节省工期的设计优化工作,并以此结算报酬(节约提成)。有的业主会将施工投标的中标预算价拿来套算清单预算,使得设计优化的节省造价大打折扣,导致咨询报酬过低,挫伤设计优化工作的积极性。

2

针对设计优化问题的改进措施

1、加强对设计优化专家队伍的建设,对提高业务水平,创造工作条件。

2、积极拓展设计优化的业务领域

设计优化除以建筑市场需要外,另逐步发展有亮点的专业知识和优化设计项目的能力。

3、工程总承包单位不断完善自身的设计管理流。提高设计优化工作效率,对优化成果进行必要的评审,保证优化设计水平、可行性、先进性和经济性。设计优化始终坚持不降低质量标准,不留安全隐患,不因优化设计而延误工期,优化设计成果应经得起实践检验。

4、工程总承包单位可对设计单位以综合评分制采取一定的奖惩制度,其奖惩制度需可操作性强、公平合理,且得到设计单位的认可,设计过程中又能贯彻执行,设计单位会主动且各设计阶段不断优化设计,直至最终设计出成果;

5、加强对设计单位的管理,在内部管理上应把设计质量同个人效益挂钩,促使设计人员加强经济观念,把技术与经济统一起来,还需实现设计同个人名誉相挂钩,实行设计人负责制,所有建筑物首层入口设置永久性标记设计负责人员名单的标牌,加强对设计人应有的尊重,从而也提高设计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而不仅仅是利益关系。

6、做好设计优化项目的后期服务、工程咨询和现场质量回访工作,树立良好形象,为今后开展业务打下良好基础。

7、设计优化应按阶段划分提前介入。设计优化工作伴随着项目建设的始终,但按其规律和项目建设程序的实际需要,按照目前划分阶段早日介入,以利于科学、合理、有序地进行。按现行《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50358-2017 规定,项目设计建设周期流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前期(分析决策)阶段。包括项目投资机会探究、意向形成、项目建议书、项目选址、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以及设计要求提出等分析决策过程,为设计优化重点。

(2)设计阶段。主要是设计过程,包括设计准备、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以及会审、送审报批等。本阶段的设计过程管理是项目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优化设计投入力量最多的阶段。

(3)施工阶段。包括设计交底、协助设备材料采购、现场设计配合服务、设计变更、修改设计等过程。设计优化要把好重大设计变更和涉及优化内容变更的质量关和经济指标。

(4)收尾阶段。包括参与竣工验收、竣工图纸等文件整理和归档、设计回访与总结评估等过程。

作者|肖水华,中国联合工程公司,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