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适、徐悲鸿、蔡元培如何“优雅体面”资助穷学生?

 古稀老人赵 2023-04-28 发布于北京

介子平

文章图片1

本文刊载于《作家文摘》第2624期04版

名家助人轶事

文 | 介子平

优雅是一种习惯,体面地资助穷学生,是那个时代人们的普遍做法。

胡适广助他人

1920年,林语堂获官费至美国哈佛大学留学资格,并答应胡适学成回国后到北大任教的要求。不料到美国后,官费未按时汇至,生活陷入困境,遂打电报向北大告急。不久收到两千美元汇款,使之顺利完成学业。其先后两次得到以北大名义汇款的保证金,各一千银圆。回国后,“我去找校长蒋梦麟,感谢他借支两千大洋。蒋博士诧异地说:'什么两千大洋?是胡适自掏腰包。’”此事直至1970年代林语堂回台湾定居后,在胡适墓前才向世人泪流满面地讲述,令在场之人无不为之动容。胡适一生收入丰沃,然去世整理遗物时,发现只有余款153美元。

文章图片2

年轻时的林语堂

其实,胡适体面资助他人的行为早已感染了林语堂。林的英文小说《京华烟云》在美国出版后,重印多次,仅抗战期间的销量就达25万册。虽如此畅销,他却不肯自己译成汉语。1940年,林语堂致信当时在南洋的郁达夫,请他翻译此书。为示郑重与诚意,他从美国寄去500美元作为翻译订金。林语堂赏识郁达夫的文才,以这种方式使之体面地赚得了一笔资金。

文章图片3

林语堂一家在纽约,1942年

1930年,罗尔纲于中国公学毕业后,因没有合适工作,校长胡适便请他到自己家里。半年后,胡家迁北京,罗随行,未几,罗因母病回乡,又于1934年春重返师门。为在生活上资助之,且使之坦然接受,胡适请他辅导自己的两个儿子学业,再则帮助整理父亲胡铁花遗稿。

据曾与胡适在驻美大使馆共事四年的傅安明回忆:

有一天晚上,胡先生在使馆宴客,客散后,他叫我到书房去,交了几封私函给我,托我次日到银行去替他买几张英镑的汇票分别附在这几封信内,然后挂号寄到英国伦敦去。原来他在伦敦的几个门生,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失业断粮,他寄去小款,或为他们在英生活费,或为来美路费。并叮嘱我:“此事不可对人言。”他说:“中国读书人最重气节,不愿受人馈赠。故我每次寄款总说暂借,以免伤到他们的自尊心。”

1924年,胡适主编的《努力周报》停刊,经与同人协商,有意创办《努力月刊》,由即将回国的张奚若(见下图)担任主编。然此时人在欧洲的张奚若却因缺少川资,迟迟不能回国,遂写信向杨杏佛求助,杨杏佛将他的求助信转给胡适。为助其回国,胡适以《努力周报》的名义,借给千元。回国之后,《努力月刊》终未办成。张奚若直到1932年才开始分期归还,其6月14日致信胡适:

文章图片4

弟前所借《努力》千元,数年来无力归还,真是抱歉万分。今承慨允每月归还廿五元的轻而易举的办法,衷心非常感激,请即自本月起实行,预计三年四个月即可还完……

最终,这一千元张奚若也未还清,其中一部分转为《独立评论》的创办经费。

被体面助人品格感染的徐悲鸿

徐悲鸿资助学生,并非送一包钱过去了事,而是在学生举办画展时,真金白银购买其作品,且在画作旁高调标出“徐悲鸿预定”的字条,以此提醒买家。为傅抱石(见下图)留学事,徐悲鸿曾找过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熊也同意出资,却不够留学法国,只好改行日本。傅在东京生活困难,行将辍学,无奈写信求助徐悲鸿,徐则拿出自己的作品筹得一笔款项,终使之完成学业。

文章图片5

徐悲鸿也是被体面资助他人的品格感染过的。当年为躲避包办婚事,徐悲鸿自宜兴跑到上海,人地两疏,陷入困境,正当不名一文、饥寒交迫之时,投靠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创办的审美书馆。幸得高氏兄弟帮助,他应审美书馆之命以春、夏、秋、冬为题,画就一组四美图,获酬五十大洋,方得以渡过难关。

留法期间,徐悲鸿在一次聚会上认识了正在欧洲游历的新加坡华侨黄孟奎。其对徐悲鸿的画欣赏有加,随之给予一些接济,但无法给予更大支持,遂给在新加坡经商的二弟黄曼士写信,请其设法襄助。黄曼士则邀徐悲鸿到新加坡为富人画像,由他负责张罗,其事先为徐悲鸿打广告称:“纵使你有钱有地位,百年之后默默无闻。惟有大师为你画像,名画带你流芳百世。”徐悲鸿由此大赚一笔,如为陈嘉庚及其家人画像,得润格二千五百块大洋。

文章图片6

左起:徐悲鸿、黄孟奎(坐者)、黄曼士

对黄氏兄弟的这段情谊,徐悲鸿始终不能忘怀,特意画了《黄孟奎像》《黄曼士像》两幅素描,以示纪念。

蔡元培为陈独秀奔走

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捕,1933年4月,被南京江宁地方法院判处13年徒刑。就在此间,蔡元培专程赶来监狱探望,并为《独秀文存》第九版写了序文。目的有二:一是通过序言的影响,扩大发行量,为困境中作者提供经济上的支持;二是重申自己与作者旧交,为其提供道义上的声援。

文章图片7

北大时的蔡元培(左)与陈独秀

或因此序的原因,该书出版即畅销,一年后亚东书局发行了第十版。同时,由于蔡元培、章士钊众人的奔走,陈独秀的徒刑改判为八年。狱中,其潜心研治文字学,《小学识字教本》的初稿《识字初阶》即在此间完成。抗战爆发后,陈独秀被释出狱,1938年8月,移至四川江津居住,从此闭门著述,继续撰写《小学识字教本》(见下图)。上部完成后,原拟由教育部所属的国立编译馆排印出版,并为此预支了五千元稿酬。然时任教育部长的陈立夫认为书名中的“小学”二字欠妥,建议修改之,陈独秀则坚持“一个字也不能改”,出版事遂搁置。

文章图片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