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荡四百年修订版(453)委曲求全(附音频)

 沉映香 2023-04-28 发布于湖北
点击此处,边看边听
公元559年六月初三,因北周境内久雨不停,宇文毓下诏让群臣密奏进谏。
在宇文毓的鼓励下,很多人上书直言,但只有左光禄大夫乐逊的上书切中肯綮,他一共说了四件事:
其一:近来太守县令接替的期限太短,上司又严格责求他们施政的成效,为了政绩,他们就在威猛上着力;现在,关东之民沦陷于水火之中,生灵涂炭,如果不实施宽和的政策,让仁政的名声传遍境外,怎能使那些劳苦的百姓来投奔我们呢?
其二:魏国末年,洛阳富足强盛,贵族权势之家,争着奢华浪费,灾祸动乱交替出现,以致灭国,殷鉴不远;近来,我国权贵所用器具、所着服饰也开始奢华起来,工匠们在制造工艺上都争着穷尽奇巧之思,臣担心这种风气成为一时之好,会损害政教风俗。
其三:中枢官员的补缺或升迁应该和大家共同商讨;现在,州郡一级选配官员,还要召集乡闾人士征求意见,何况朝廷对官员的考察衡量,是关系天下利弊的大事,竟然不听取民间舆论,不按官员声望来决定,应该让大家公开讨论,然后再向皇帝启奏。
其四:高洋占据山东,不容易马上制伏他,双方的形势就像围棋的打劫一样相持不下,互相争着落子的先后,如果一步不妥,就造成了对方的优势;鉴于这种情况,我们的策略应该是舍小利,求大利,先保住自己的封域,不宜贪图边陲之地而轻举妄动。
对于乐逊的建议,宇文毓非常重视,全都采纳。
八月,御正中大夫崔猷提出建议,认为:“圣人在政事上的继承或变革,应该因时制宜。现在,我们的天子只称为王,实在不能威慑天下,请遵照秦、汉旧制称为皇帝,建立年号。”
八月十五,宇文毓开始称皇帝,追尊宇文泰为文皇帝,改元武成。
当初,宇文泰平定蜀地后,考虑到蜀地山高路险,是军事要地,不想让老将去镇守,就问儿子们道:“谁可以去镇守蜀地?”儿子们都不回答,只有小儿子、安成公宇文宪主动请缨,宇文泰因他年幼,没有批准。
八月二十八,宇文毓以宇文宪为益州总管,时年仅十六岁。但他虽然年少,却很善于安抚治理,留心治政之术,深得蜀地百姓之心。
九月初一,又以大将军、天水公宇文广为梁州总管。宇文广是宇文导之子,宇文颢之孙,和宇文护的关系更加亲密。
九月十七,宇文毓封弟弟宇文邕为鲁公,宇文宪为齐公,宇文纯为陈公,宇文盛为越公,宇文达为代公,宇文通为冀公,宇文逌(音同幽)为滕公。
从这些人事安排和册封来看,宇文毓虽然顾及到了宇文护的感受,但重点还是在加强自己兄弟的势力,让宇文护感受到了不寻常的气息。
宇文毓为人英明聪敏,有见识有肚量,随着他在政治上的日渐成熟,宇文护越来越害怕他,再次动了废黜皇帝的念头。
公元560年四月,宇文护指使膳部中大夫李安在糖饼里下毒,宇文毓吃后略有所觉,但为时已晚。
四月十九,宇文毓中毒后病情恶化,弥留之际口授遗诏五百多字,并说道:“朕的儿子年幼,不能负起治国大任。鲁公是朕的大弟,为人宽仁大度,声望传于海内,能弘扬我家帝业的一定是他!”
第二天,宇文毓驾崩,享年二十六岁。四月二十一,宇文邕即皇帝位,成为北周的第三任皇帝。
短短数年之间,宇文护干掉了两位皇帝,朝野上下几乎一致认为,宇文护早晚要登上帝位,宇文邕不过是下一个倒霉蛋。
身为宇文泰的儿子,宇文邕必须为父亲争口气,也为两个哥哥讨回公道。但他非常清楚,以他眼下的实力根本不足以与宇文护抗衡。
所以,宇文邕表现得比宇文毓更加卑微,在宇文护面前乖得就像只小猫咪,对他言听计从,任他专权跋扈,委曲求全的积攒力量。
公元561年正月初一,宇文邕任命大冢宰宇文护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命令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五府全部隶属于天官府,事情无论大小,都可以由宇文护先决定再奏闻皇帝,宇文护俨然成了北周的摄政王。
这一年,北周在玉壁设置勋州,因小司徒韦孝宽曾在玉壁立过大功,便以他为勋州刺史。
韦孝宽为人讲信用,善施恩,也善于利用间谍。有的北齐人接受了韦孝宽的金钱财物,便远远地寄来情报书信,所以北齐方面的动静北周人都事先知道得一清二楚。
有一次,一个名叫许盆的主帅献出戍守的城池投降北齐,韦孝宽派间谍去刺杀他,成功将他斩首,然后全身而退。
离石郡以南有不肯归附的胡人多次来骚扰掳掠勋州,抢了就跑,因他们住在北齐境内,北周不能越境征讨,韦孝宽便想在险要处修筑城垣来制伏他们,于是征发河西民工十万人和士兵一百人,派开府仪同三司姚岳监督修筑。
姚岳因为兵少,心里害怕不敢去,韦孝宽道:“我估计这座城十天就可以修好。城址离齐国的晋州四百多里,我们第一天开始动工,他们第二天才会得到消息。假设晋州方面调集军队,三天才能调齐,谋划商议对策又得费去两天,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没有两天是赶不到的,等他们到来时,我们的城垣壕沟早修成了。”姚岳只得硬着头皮开始修筑。
姚岳动工后,北齐军果然来到边境探望,因怀疑有大军埋伏在民工后面,不敢前进。当天晚上,韦孝宽让汾水以南靠着介山、稷山的村庄故意纵火,北齐军望见火光,以为是军营,吓得连夜撤兵,姚岳得以顺利将城修好。
七月初五,宇文邕追封宇文颢为邵国公,让宇文护的儿子宇文会为其后嗣;封宇文颢的弟弟宇文连为杞国公,让宇文导的儿子宇文亮为其后嗣;宇文连的弟弟宇文洛生为营国公,让宇文护的儿子宇文至为其后嗣;追封宇文泰的儿子武邑公宇文震为宋公,让宇文毓的儿子宇文实为其后嗣。
除了宇文实,另外三位全都是宇文颢一系,其中两位还是宇文护的儿子,宇文邕此举摆明了是想讨好宇文护,宇文护非常受用。
公元563年正月,宇文邕前往原州巡视,忽然连夜返回,长安百姓议论纷纷,以为出了什么大事。
随行的梁公侯莫陈崇对亲信道:“近来听方士说,宇文护今年不利,皇帝突然在晚上赶回,不过是宇文护死了。”不料,有人告发了这件事。
正月二十,宇文邕在大德殿召见公侯,当面斥责侯莫陈崇,侯莫陈崇诚惶诚恐地承认有罪。晚上,宇文护派使者带领士兵到侯莫陈崇家里逼其自杀。
身为最早的八柱国之一,侯莫陈崇的地位一度和宇文泰平起平坐,宇文护竟然因为一句话逼死了他,宇文邕不仅不敢生气,还得赔笑脸。
二月二十七,宇文邕下诏曰:“大冢宰、晋国公是朕的兄长,百官之首,今后凡是诏令诰书和所有官署的文书,不准直呼其名。”
对于宇文邕如此尊崇,宇文护有些始料未及,上表坚决推辞。但不管如何,宇文邕的低姿态换来了宇文护对他的放心,或者说轻视。
随后,宇文邕准备巡视学校,以太傅、燕国公于谨为掌管国家教化的三老。于谨上书坚决推辞,没有得到准许,宇文邕又赏赐他延年杖。
四月二十五,宇文邕驾临太学。于谨进门时,宇文邕亲自在大门和屏风之间迎接,于谨答谢还礼,官员在厅堂中间设下三老席,坐位朝南。
宇文护亲自走上台阶,摆了一张小桌子,于谨入席后朝南倚着小桌子坐定,大司马豆卢宁走上台阶,将于谨脱下的鞋子放正。
最后,宇文邕走上台阶,站在屏风前,西向而立。官员送上饮食,宇文邕跪着放好食器,挽起衣袖亲自为于谨割肉。
于谨吃完后,宇文邕又亲自跪着送上酒器请他漱口。撤去饮食器皿后,宇文邕朝北站着向于谨请教治理国家之道。
于谨起身站在坐席后面回答道:“木材经过墨线校正才能平直,帝王能听从规劝就是圣明,明君能虚心听取规劝可以知得失,这样天下就能安定。”又道:“即使失去食物和军队,也不能失去信用,希望陛下不要失去信用;有功必赏,有罪必罚,那么做好事的人会一天比一天多,做坏事的人会一天比一天少;言行是立身之本,希望陛下三思而行,九虑才动,不要发生过错。天子有了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那样,没有人不知道,希望陛下一定要谨慎从事。”宇文邕再次拜谢表示受教,于谨答谢还礼。
宇文邕之所以如此礼遇于谨,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于谨是唯一可以制衡宇文护的,只要于谨不同意废黜宇文邕,宇文护就得掂量掂量。
除此之外,于谨的话应该也给了宇文邕莫大的启示,想要除掉宇文护,他必须慎之又慎,绝不能再重蹈两位哥哥的覆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