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佐时之略,包经国之才”,这个世家子为隋朝打下了半边天下

 茂林之家 2023-04-28 发布于湖南

前言:提起隋朝,常常会让人觉得可惜,一个结束长达四百多年乱世的大一统王朝竟然二世而亡。隋朝为历史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远不止此,比如经济方面的“古今国计之富莫如隋”,基建方面的京杭大运河,官制方面的三省六部制和人才选拔方面的科举制等等。然而,因隋炀帝杨广急功近利而导致的隋末乱世又是真实存在的,正能量和负能量都很突出。

隋朝的这种复杂之处在其贵族官僚群体内同样有所体现,像李渊和宇文化及等人在隋朝好的时候算是忠于王事,在隋朝不好的时候,迅即化身为掘墓人,说他们是忠臣吧,他们算不上,说他们是奸臣吧,他们也曾为大隋努力过。不过要说谁最有代表性,无疑是和隋朝皇室同为杨姓的杨素,他的奸臣形象广为人知,而他的能臣形象多少有些被漠视了。

文章图片1

杨素画像

一、识时机变在功名,文武全才有俊声

1、择主而事

杨素出身于官宦世家,有人说他是弘农杨氏子弟,其实不是,他们家和隋朝皇室一样都是为了自抬身价而冒名的。不过即使没有弘农杨氏的光环,他们家同样显赫,早在北魏时期,其曾祖父杨钧便高居怀朔镇将,而隋文帝杨坚的祖父杨祯在当时只是一个武川镇司马。良好的家世给他提供了相当不错的学习环境,史载他从小就好学不倦,在文学和书法等方面都有不凡的造诣。

由于其父杨敷早年随从北魏孝武帝西入关中,他们家遂成了西魏和后续北周的一份子。适逢宇文护大权独揽,他被招进丞相府中担任秘书,等到宇文护一垮台,他又凭借过人的才识获得了北周武帝宇文邕的赏识,被任命为仅次于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的车骑大将军。以当时北周的大环境来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文武兼备,可杨素却非同一般,据说宇文邕出于对他文笔的欣赏,经常让他起草诏书。

文章图片2

三国鼎立,战争少不了,战功也少不了

任何大臣,一旦能够简在帝心,飞黄腾达必然是指日可待。杨素在宇文邕灭北齐和征南陈期间立下了不少战功,官职和爵位都蹭蹭地往上升。不料宇文邕天不假年,仅亲政7年就因病去世,继位的宇文赟实非明主,朝局动荡不安,而宇文赟的岳父杨坚素有贤名,杨素便及时且主动地投到杨坚麾下,倾力与之结交,并且极力帮助杨坚改朝换代。

当时北周的主要宗室力量基本已被宇文赟自断臂膀,拦在杨坚面前的最大阻力是宇文邕的老表—蜀国公尉迟迥,此人家世显赫,树大根深,管辖着原属北齐的大部分地盘,手里有十几万大军。杨坚篡周建隋的头一年,双方爆发大战,期间杨素亲率一路兵马消灭了支持尉迟迥的唯一北周宗室力量——宇文胄(宇文邕的堂侄)。隋朝建立后,他顺利晋级为上柱国,并奉命参与了许多典章法制的建设和完善工作。

文章图片3

尉迟迥之乱

2、茂绩元勋

古人讲“出将入相千秋业”,单从杨素的才干来说,他是有这种资质的,不然隋文帝杨坚也不会早早地让其担任御史大夫,也不会在其犯下大忌后还予以宽恕。据说杨素有一次和妻子郑氏发生口角,竟然大逆不道地说出了“如果我要是成为天子”的话,而且还被妻子给举报了,就这样,杨坚也只是给了他一个简单的免职处理,没多久又让他经略长江上游,为灭陈做准备。

开皇八年,隋文帝正式组建淮南行台,主持灭陈大计,由晋王杨广担任统帅,杨素则以行军元帅的职分为杨广背书。一般来说,北方政权如果要消灭南方政权,必须要在水军上压过南方,不然很容易像曹操和苻坚等人一样吃败仗,而北方的水网远远没有南方发达,战争多以陆战为主,很少有北方将领能精通水战的。杨素却是个例外,他在灭陈之战中用上了极为先进的“水陆协同,分进合击”战法。

文章图片4

隋灭陈之战

素来在长江上横行无忌的南陈水师被杨素轻松拿捏,南陈因此坚持了不到3个月就宣告灭亡,那些南陈百姓畏称杨素为“江神”。由于隋文帝急于同化南陈旧地,命人在江南强推“五教”,导致江南士族豪强纷纷揭竿而起。值此危急时刻,杨素再披战衣,他一手大棒,一手萝卜,从京口(今镇江)一路打到泉州,用时1年有余,相当于重新打了一次南方。凯旋之后,杨素正式顶替苏威的尚书右仆射(等同宰相)之职。

南方虽然安定了,可北面还有一个强盛无匹的突厥,杨素在奉命北征突厥期间,一改传统的车阵战法,换以骑阵对骑阵,大破突厥达头可汗亲领的十几万精锐骑兵,使得突厥汗庭远遁,进而确立了隋朝的第一强国之地位。观古之名将,有善骑战的,有善步战的,也有善水战的,但是很少有杨素这样的全才,而且他很擅长在敌人的优势领域击垮敌人。

文章图片5

且看突厥在隋朝初期的强大

二、已托沉浮轻大节,尚言富贵本无心

1、谋废冢嫡

仁寿元年,因高颎得罪了独孤皇后,杨素晋位为左仆射,成为百官之首,其叔伯兄弟,乃至子侄,纷纷位列公卿,堪称大隋皇室之下的第一豪门。然而这一切荣耀并未让他觉得安心,出身世家的他深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为了进一步巩固权势,他选择扶持杨广,一来,他和杨广长期搭班子,两人关系较好,二来,杨广是皇次子,如果杨广能够取缔太子杨勇,那么他就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了。

经过一番谋划,杨素成功帮杨广夺得储君宝座,另外还除掉了威胁甚大的皇四子杨秀。如此一来,功勋卓著的杨素迅速黑化,只要是不站队支持他和杨广的大臣,他都会竭力打压,即使是韩擒虎和贺若弼这样的名将,也未能幸免,反之,只要是愿意支持他的大臣,甭管德才如何,他都会大力提拔。或许是他动作太大的缘故,原本自独孤皇后去世后就进入怠政状态的隋文帝惊醒了。

文章图片6

隋文帝杨坚画像

隋文帝让人暗示他让权,他识趣地不再管理具体事务,只是隔三岔五到官署露个面。仁寿四年,隋文帝病重,身为太子的杨广不思侍疾,反倒是非礼后宫陈贵人,直接导致隋文帝下旨召见废太子杨勇,有换掉杨广之意。得知消息的杨广急忙找杨素相商,话说当断不断,必受其乱,杨素当即矫诏率军进入宫城,当晚,隋文帝崩逝,杨广顺利度过危机,继承大位。

消息传至并州,隋文帝的同母弟汉王杨谅举兵而反,叛军兵力一度多达二十余万。杨广知道自己这个小叔叔是个知兵的主,不好对付,便让杨素率领数万兵马紧急赶赴并州平乱,这注定又是一场以寡胜多的漂亮仗。双方交战期间,已然年过花甲的杨素先是亲率少量兵马抄叛军后路,大败十万叛军,后又正面硬撼杨谅亲领的十万叛军,活捉了有第一猛将之称的萧摩珂。

文章图片7

杨素领命平乱

2、幸而得死

杨广这个人连自己的亲人都能下狠手,又岂会善待功臣?更何况杨素在晋位尚书令后居功自傲,动辄有失臣礼。据说杨素晚年在府中养病时,杨广常派人给其送药,面上的功夫做得不可谓不足,然而杨广常常对送药之人发出灵魂之问,比如“(杨素)还能活多久?”话说杨素是多聪明的人,他哪里不知道杨广容不下他。于是,他拒绝吃药,选择以生命来迎合杨广。

他一死,杨广果然是开心了,给他的死后哀荣也算是相当到位。有人说,他如果不死,恐怕难有善终,其家族也难保太平。事实也确实如此,杨广有时想起他时,会对左右近臣言道,“(杨素)若不死,最终也得身死族灭”。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他病逝的第二年,他的同僚高颎和贺若弼均被杨广下令处死,两家的家人不是惨遭流放就是被贬为奴婢。

文章图片8

隋炀帝杨广画像

再然后,杨广在败家之路上越走越远,弄得天怒人怨。大业九年,杨素的长子杨玄感趁着杨广在前线攻打高句丽而无暇他顾,迅速在后方起兵,他凭借家族的老关系,短时间内便聚拢了大量贵族子弟,比如韩擒虎的儿子韩世谔和观王杨雄之子杨恭道等。得知消息的杨广急忙从辽东撤军回后方平乱。杨玄感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却彻底动摇了大隋江山的统治基础。

据相关史料所载,杨素一生有7个儿子,尽皆死于杨玄感之乱,其中有战死的,也有战后被杨广下令处死的。如果杨素泉下有知,不知道他会不会对自己曾经扶持杨广而感到后悔。有意思的是,他的女儿后来成为了唐高祖李渊的嫔妃,并且生下一子,名为李元祥,在贞观年间受封为许王,这还不算完,他的一个孙女又入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

文章图片9

杨玄感打开了贵族反隋的魔盒

结语

复杂的隋朝,复杂的杨素,二者都很难用一两句话来简单概括。从隋朝的建立到实现“开皇之治”,杨素的文治武功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从一些故事中可以看出他在为人方面还是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他对李靖的期许,“卿终当坐此”,对李密的认可,“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对南陈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成全,对李百药“挖墙脚”的宽容。

然而,他终究是迷失在了权欲之中,做下了诸多恶事,他扶持的杨广成了亡国之君,他也因此差点断了香火,得亏他还有个名为杨台的孙子侥幸活了下来,并且这个孙子还在李百药的举荐下入仕大唐,这也算是善有善报了。有鉴于他的复杂性,后世对他的评价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欣赏他的人说他有“倚马占檄,横槊赋诗”的英雄本色,憎恶他的人说他是“欺主罔上,贼害良民”。不管如何,他身上的传奇色彩依然浓郁。

参考文献:

《隋书》

《隋唐史》

《资治通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