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嘉穀也。二月始生,八月而孰,得時之中,故謂之禾。 今天给大家带来“禾字旁”的教程。 和其他常见的偏旁部首相比,“禾字旁”出现的频率并不算太高,因此可参考的字也比较少。 但很多偏旁部首都是相通的。“禾字旁”和“木字旁”就比较相像,所以在学习时可参考“木字旁”的教程。 在宋徽宗瘦金体《千字文》中,“禾字旁”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写法,其他的几种写法与“木字旁”类似,所以这里选择了一个特殊的写法作为教程范本。 注: ①和其他的几种写法区别明显,不同之处在于“横”的末端有顿笔。 ②处的“撇”有弧度,注意在竖直方向“撇”的末端在“横”起始端的内侧。 书写示范视频 视频作者 @享耳团子 (微博,B站同名) 接着来看具体的字形分析: 千字文 这里“禾字旁"的写法比较常见,和文首的示范字同出于《千字文》,但这里“横”的末端没有出现顿笔。 闰中秋月 这里“横”与“竖钩”间交点的位置需要注意,可以明显的看出交点更偏向于“横”的右侧。 夏日诗帖 《夏日诗帖》里有很多暗藏的牵丝,从这些细微的牵丝里可以找到运笔的规律。从上图标注出的牵丝可以看出“竖钩”的笔意不断,通过牵丝一直连到了后来的“撇”。 牡丹诗帖 如果说《夏日诗帖》里的牵丝不够清晰,那《牡丹诗帖》应该比较明显了,为方便观察,途中已由红线将运笔顺序标出。 除此之外 还有一字不可忽略 放出这个字并非用于临摹 而是用来静观 这是《秾芳诗帖》中的第一个字。山河破碎,近乎九百年的风雨带给此帖的是满卷的污痕,这里的“禾字旁”已经出现了残缺。 筋骨不全,但字中精气犹在。不为形体所役,静观书体内在之英气,和古人写字时的情感相融,这也许就是学书师古人的意义所在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