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民冒死救下毛主席,为何24年后主席见面说道:你不是当年那个人

 zbpzbpzbp 2023-04-28 发布于上海

论史鉴今文史君

关注

2023-04-04 00:09

来自重庆

1953年,彼时正值一年一度的国庆节,整个中华大地都充满了喜悦的气氛。在国庆节前夕,毛主席特别邀请到了一个人前来参加国庆典礼,这个人是一位老农,福建人,他其貌不扬,站在人群中丝毫引不起别人的注意。而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有着特别的身份,他曾经在危难之际救过毛主席。

这个老农民名为陈添裕。彼时距离当年他救下毛主席已经过去很多年了,这些年间,两人再也没见过面。故人相见,本应是好好叙叙旧的好机会,但是当两人相见的时候,毛主席却说:“你不是当年背过我的那个陈添裕。”

1953年国庆

毛主席此话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倘若这人不是当年救下过毛主席的那个人,那他会是谁呢?让一个身份不明的人如此接近毛主席,岂不是很危险吗?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身患疟疾

1929年6月,毛主席只身来到了福建的牛牯勃村,在福建,因为水土不服,再加上长年以来的辛劳,毛主席不幸染上了疟疾。疟疾在当时是一个十分严重的病症,倘若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很可能会因为疟疾去世。

毛主席染上了疟疾,当地百姓很快便自发地照顾毛主席,为毛主席想办法治病,而负责这一事项的人便是陈添裕。

在当地百姓的要求下,毛主席住到了陈添裕的家中。陈添裕是一个农民,家中并不富裕,屋内的家具都十分陈旧,但是毛主席对此并不在意,毛主席需要的只是一个安静修养的地方,因此,住在陈添裕一家的时候,毛主席觉得已经十分知足了。

毛主席

但是好景不长,毛主席之前在当地开展过广泛的农民运动,这一影响很快便惊动了驻扎在当地的敌军。得知了毛主席就在此处,敌军便制定了一系列抓捕毛主席的计划。敌军距离毛主席所在的位置很近,必须立刻转移毛主席,否则会有意想不到的危险情况。

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不得不开始往山上搬。作为专门照顾毛主席的人,得知了这样的情况后,陈添裕特地找到当地的领导,请求当地领导为毛主席在山上修建一个藏身之处。

毛主席平日里没少为当地百姓做贡献,所以在这危难时刻,总有很多百姓站出来保护毛主席。见此情景,毛主席觉得平日里再苦再累都值得了。

当地百姓为毛主席修建好了住处,并在上面树了块木牌,上面写着:绕丰书屋。由于患了疟疾,毛主席的身体不是很好,平日里,陈添裕总是自发地爬上山,找到毛主席,为毛主席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

彼时村民们都不知道这便是毛主席,因为毛主席此番是只身前往,所以为了安全起见,化名为“杨子任”,当地百姓都亲切地称毛主席为“杨先生”。

同年9月,国民党军队还是顺着线索找了过来。在毛主席来到这里之前,当地有一个恶霸地主,地主常年鱼肉百姓,百姓们的生活苦不堪言。毛主席来了之后,对当地的情况做了了解,立马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这样一来,当地的百姓终于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毛主席油画

这个地主认为自己损失了利益,因此对毛主席十分厌恶,但是他毕竟不知道毛主席便是我党的关键人物。偶然的一次机会,这个地主听到了毛主席在给当地百姓讲他们的革命故事,看到毛主席激扬文字的模样,地主心想毛主席一定是个大人物,于是便偷摸着向国民党集团提供了线索。

地主不知道“杨先生”是谁,国民党集团可是知道的,在听了地主的描述之后,当地的国民党集团立马猜出,地主口中的“杨先生”便是毛主席!

得到了这一线索后,国民党集团当即开始对抓捕毛主席的计划作出部署,他们立马调动了十三个民团,同时还出动了七百多名保安团。毛主席是我党的重要人物,国民党也一直视毛主席为眼中钉,肉中刺,一直都想抓到毛主席。

但是,即使派出了这么多的人,他们也没能抓到毛主席,毛主席平日里极受百姓们的爱戴,当国民党集团搜到这里的时候,百姓们都选择了保护毛主席,因此,他们始终没能主导毛主席。

这样的情况让国民党集团恼羞成怒,为了抓到毛主席,他们甚至采取了惨无人道的手段,那就是逼出毛主席。国民党集团在当地抓了许多我党的成员,同时,他们对当地的百姓烧杀抢掠,还不断地威胁当地百姓。

交出毛主席就能活命,交不出毛主席就面临着被杀害的危险。但是,大家都坦然面对这一切,即使国民党士兵把刀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他们也什么都不肯说。此时,同样身在牛牯勃村的粟裕也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在粟裕的组织调动下,当地百姓和民兵集团马上开始了反抗国民党军队的行动,在大家的抵抗之下, 国民党集团的攻势一时陷入了泥潭。

打不过粟裕的军队,国民党军队决定继续从当地老百姓下手,他们打算放火烧山!

好在粟裕及时察觉到了国民党军队的阴谋,当即带着当地百姓们逃了出去,避免了大量的损失。

可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毛主席的疟疾复发了。疟疾复发让毛主席的身体变得虚弱,刚开始还好,慢慢地,毛主席开始跟不上大部队转移的步伐了,这时候,单凭毛主席成功完成转移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情。

逃出生天

见此情形,一旁的陈添裕当即做出了选择,他来到毛主席的身边,不等毛主席说话,就将毛主席背在了自己的身上。跟毛主席的时间长了,陈添裕也有一定的反侦察能力,为了保护毛主席行踪不暴露,陈添裕将自己的草鞋穿反,这样便可以误导敌军。

但是,国民党此次的行动可谓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抓住毛主席,于是,他们派出了很多的兵力,士兵们遍布了整座大山。所以,当陈添裕背着毛主席逃跑的时候,还是有很大的风险的。

逃跑的过程中,陈添裕发现了一个山洞,于是便背着毛主席躲在了山洞里面,打算暂做休整。但是不巧的是,陈添裕前脚背着毛主席躲了进去,后脚国民党军队就发现了这个山洞。但是发现归发现,国民党军队并没有意识到毛主席就在里面,再加上山洞口过小,他们也并没有派人进去搜查,毛主席躲过一劫。

影视剧中陈添裕的形象

见此情形,山洞里的两人松了口气。待到敌军离开之后,陈添裕先出去确认了下安全,然后便继续背着毛主席逃跑。两人走上了一条小道,陈添裕打小便生活在这附近,因此对当地地理环境极为熟悉,这条小道十分隐蔽,但是却杂草丛生。为了安全考虑,两人还是走上了这条路。小道沿途有很多锋利的杂草,他们刮着陈添裕的大腿,陈添裕的大腿上也出现了许多的血迹。

但无论如何,在陈添裕的帮助下,两人总算暂时逃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过了荆棘林,矗立在毛主席和陈添裕眼前的便是一个狭窄的小道。这条小道比刚才更为危险,因为小道旁边就是万丈悬崖。见到这样的情形,毛主席从陈添裕背上跳了下来,表示不愿再麻烦陈添裕,坚持要自己走完这一段路程。

陈添裕不放心,再三坚持还是要背,但是毛主席还是婉拒了。两人就这样开始了第二段险途。山路很难走,再加上毛主席虐疾复发,因此,很快他们就听到了身后敌军追过来的声音。

眼看敌人就要追过来了,陈添裕再次提出背上毛主席,但是毛主席再次拒绝了,毛主席表示到,不能再麻烦陈添裕了,并且表示自己会加快步伐。虽然这样说,但是敌人的速度越来越快,脚步声也越来越近,陈添裕放不下心,急忙地催促毛主席听自己的话,就让他背着走吧。

毛主席刚想拒绝,陈添裕就将毛主席背在了背上,转头就开始奔跑。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陈添裕一直地跑,由于陈添裕熟悉地形,敌人不熟悉,于是在跑了五里地之后,终于带着毛主席摆脱了敌军。

毛主席被救了下来,但是陈添裕却累得不行,到了安全的地方之后,陈添裕放下毛主席,当场累昏了过去。这时候,毛主席发现,陈添裕的整条裤子都被沿途的荆棘划烂了,不仅如此,陈添裕的整条腿上都淌着鲜血。

毛主席十分感动,他说到“我忘不了金丰大山,忘不了牛牯勃人民啊!”

待到陈添裕醒来之后,两人相互搀扶着回到了大部队之中。毛主席身患疟疾,陈添裕满身是伤,为了医治两人,红军战士专门请来了当地最好的老中医。在医生做了一系列的处理后,陈添裕的伤势慢慢好转,而且毛主席的疟疾也慢慢的康复了。

在当地又休养了一段时间,党组织派了人来接毛主席回去。当地百姓都很舍不得毛主席,但是出于工作原因,毛主席不得不走。临别的时候,当地的许多百姓都来送毛主席,彼时他们仍然不知道“杨先生”便是毛主席。为了感谢陈添裕,毛主席给陈添裕留下了一张三元的欠条,但是陈添裕说什么都不愿意收下。

毛主席油画

毛主席表示到,此番一别,两人很有可能无法再次相见了,但是毛主席不会忘记陈添裕的恩情,也希望陈添裕不要忘了自己,倘若有机会,自己一定会来找他的。与当地百姓做了告别之后,毛主席和其他人一起离开了。

1953国庆节,为了庆祝这个喜庆的节日,毛主席决定邀请许多老朋友一起来欢度国庆,陈添裕便在其中。

但是,当两人相见的时候,毛主席却说:“你不是背过我的陈添裕。”

听到毛主席这样的话,在场的所有人都愣住了。此人不是陈添裕?那他是谁呢?

就在众人以为这个人是一个陌生人的时候,毛主席摆了摆手,示意大家不要紧张。毛主席转过头,对着所谓的“陈添裕”说:“你不是陈添裕,但我认识你,当年在牛牯勃村,你是负责看茶桶的那个人,你是陈奎裕,是陈添裕的弟弟!”

毛主席继续解释道,自己是记得陈添裕的,陈添裕比毛主席要矮上一点,但是也应该有一米七左右,但是眼前的陈奎裕显然没有那么高。毛主席继续表示到,他对当年陈添裕背着自己逃出生天的事情记得十分清楚,所以大概能够估计出他的身高,而如果让陈奎裕来背自己,那么就会很费劲了。

听到毛主席的话,陈奎裕也是笑了,表示到毛主席说得没错,自己确实是陈添裕的弟弟陈奎裕,因为陈添裕的老婆最近要生孩子了,所以没能来这边,并且表示自己的哥哥要自己代他向毛主席问好。

毛主席会见陈奎裕

听了陈奎裕的话,毛主席点了点头,表示到,不管是谁,来了就好,当年自己在牛牯勃村的那段经历是无论如何不能忘记的,不仅是自己不能忘记,党和国家都不会忘记他们做出的贡献。

毛主席说的没错,当年自己身陷囹圄,并且患上了疟疾,倘若没有牛牯勃村百姓们的保护,自己无论如何不可能躲过国民党军队的抓捕,而正是这群善良的村民保护了他,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有之后新中国的成立。

而更让人感动的是,彼时的牛牯勃村百姓都不知道毛主席的真实身份,所以陈添裕也是不知道的,但即使如此,陈添裕也是奋不顾身地救下了毛主席,对此,毛主席十分感激。而这正是因为毛主席始终坚持着群众路线,坚持为当地百姓做好事所造成的影响。

所以,当大家都说“毛主席万岁”的时候,毛主席却说“人民万岁”。

以上内容(包括图片及视频)为创作者平台"快传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