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百练:战国策·燕策一·齐伐宋

 一中大语文 2023-04-28 发布于福建

齐伐宋,宋急。苏代乃遗燕昭王书曰:

“夫列在万乘,而寄质于齐,名卑而权轻。奉齐助之伐宋,民劳而实费。破宋,残楚淮北肥大齐,雌强而国弱也。夫民劳而实费,又无尺寸之功,破宋肥僻,而世负其祸矣。足下以宋加淮北,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一齐也。北夷方七百里,加之以鲁、卫,此所谓强万乘之国也,而齐并之,是益二齐也。夫一齐之强,而燕犹不能支也,今乃以三齐临燕,其祸必大矣。

虽然,臣闻知者之举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者也。齐人紫败素也,而贾十倍。越王勾践栖于会稽,而后残吴霸天下。此皆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者也。今王若欲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乎?则莫如挑霸齐而厚尊之,使使盟于周室,尽焚天下之秦符,约曰:“夫上计破秦,其次长宾之。’秦王必患之。秦五世以伐诸侯今为齐下苟得究齐不惮以一国都为功。然而王何不使布衣之人,以穷齐之说说秦,谓秦王曰:“燕、赵破宋肥齐,尊齐而为之下者,燕.赵非利之也。弗利而势为之者,以不信秦王也。今王何不使可以信者接收燕、赵,立为三帝而以令诸候。并立三帝,燕、赵之所同愿也。夫实得所利,名得所愿,则燕、赵之弃齐也,犹释弊展。今王之不收燕、赵,则齐伯必成矣。诸侯戴齐,而王独弗从也,是国伐也。诸侯戴齐而王从之,是名卑也。王不收燕、赵,名卑而国危:王收燕、赵,名尊而国宁。夫去尊宁而就卑危,知者不为也。’秦王闻若说也,必如刺心然。则王何不务使知士以若此说秦,秦必取齐必伐矣。”

燕昭王善其书,曰:“先人尝有德苏氏,子之之乱,而苏氏去燕。燕欲报仇于齐,非苏氏莫可。”乃召苏氏,复善待之。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3分)秦A五B世C以D伐E诸F侯G今H为I齐J下K苟L得M穷N齐O不P惮Q以R国T都U为V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溢号是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死后,后人对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褒奖性文字,如文中“燕昭王”的“昭”与《齐桓晋文之事》中“齐宣王”的“宣”。

B.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千乘之国”指的是中等国家,而“万乘”是拥有兵车万辆的大国。

C.厚,意思是极力地,与《烛之武退秦师》中“邻之厚,君之薄也”中的“厚”意思不同

D.卑,卑微、低下之意,与《师说》中“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中的“卑”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代认为如果燕国帮助齐国攻打宋国,不仅劳民伤财,而且还会使仇敌的势力变得强大,给国家带来长久祸患。

B.苏代用齐国人将破旧的白染紫以增价十倍和越王勾践被困后大败夫差的例子,论述智者善于转败为功的观点。

C.苏代认为燕赵两国帮助齐国攻打宋国,并非因为贪图利益,而是出于对秦国的不信任,不得已而屈尊齐国之下。

D.苏代曾因子之之乱离开燕国,燕昭王看了苏代的这封信后十分认同他的观点,将其召回燕国帮助自己出谋划策。

4.把下面的句于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 夫一齐之强,而燕犹不能支也,今乃以三齐临燕,其祸必大矣。(4分)

(2)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鸿门实》(4分)

5.苏代谋划了怎样的策略助燕昭王“转祸而为福,因败而成功”?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1.(3分)GKO(原文标点:秦五世以伐诸侯,今为齐下;苟得穷齐,不惮以一国都为功。3分。每处1分,多选不得分)

2.(3分)A(“褒奖性文字”错)

3.(3分)C(并非苏代的观点,而是苏代为燕王准备的说服秦王主动拉拢燕赵的说辞。)

4.(1)一个强大的齐国,燕国尚且不能应对,现在竟然用三个齐国来面对燕国,那祸患可就大了。(一齐之强:定语后置;支,应对,抵挡;临:面对;每点1分,句意1分,

共4分。)

(2)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据守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以此)称王。”(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距:同“拒”,据守;内:同“纳”,接纳;王:称王。每点1分,共4分)

5.①先怂恿各国尊崇齐国为霸主,共同排斥秦国,引起秦国恐慌;②再派说客游说秦王,让秦国主动拉拢燕赵,并讨伐齐国。(3分。每点1分,两点3分)

【参考译文】

齐国进攻宋国,宋国形势危急。苏代于是送信给燕昭王说:“燕国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之列,却派遣质子寄居在齐国,这使燕国名声低下,权威减轻。协助齐国进攻宋国,劳民伤财。攻破宋国,使楚国的淮北地区受损害,结果是使齐国的领土扩大了,也就是使仇敌强大了本国弱小了。劳民伤财,没有尺寸的功劳,攻破宋国却扩大了仇敌的领土,又会世代背负齐国的祸患。宋国和淮北合在一起,就足以抵得过一个万乘之国。

齐国一旦兼并它们,就如同增加了一个齐国。北夷的地盘方圆七百里,再加上鲁、卫等小国,这也是所说的比万乘之国还要强大的地方,齐国如果吞并它们,这就如同增加了两个齐国。一个强大的齐国,燕国尚且不能同它抗衡,现在用三个齐国来面对燕国,那祸患可就大了。虽然这样,但是臣下也听说智者做事,能够转祸为福,由失败达到成功。齐国人将破旧的

白色生绢染上紫色,价格就会上涨十倍。当初越王勾践困守在会稽山上,但后来却灭了吴国称霸天下。这都是转祸为福,由失败达到成功的范例。现在大王也想转祸为福,由失败达到成功吗?那么不如怂恿各国推举齐国称霸并极力推崇它,派使者同周室结盟,烧尽秦国的信符,相约:'上等计策是击破秦国,其次是排斥秦国。’秦王必然会恐惧担心。秦国五代以来一直攻打诸侯,如今居于齐国之下,倘若能让齐国走投无路,不惜失掉一座都邑也要取得成功。既然这样,大王为什么不派一个平民百姓,用能使齐国陷入困境的道理游说秦国,对秦王说:'燕、赵两国要攻破宋国,扩大齐国领土并尊崇齐国,甘愿屈居齐国之下,这对燕、赵两国并没有好处。得不到好处而一定要做这样的事,是因为不相信秦王。现在大王何不派可以信赖的人去联合燕国、赵国,并立三帝号令诸侯。并立三帝,是燕、赵两国共同的愿望。实际上获得利益,名义上满足愿望,燕、赵两国背弃齐国,就像扔掉破草鞋一样毫不吝惜。如今大王如果不联合燕、赵两国,那么齐王称霸的事就一定能成功。诸侯们拥戴齐王而大王却不从命,这就会使秦国遭到讨伐。诸侯们拥戴齐王,大王也跟从他们,这就使大王名声低贱。大王如果不联合燕、赵两国,就会使名声低贱,国家出现危险;大王联合燕、赵两国,就会使名声尊贵,国家安宁。

抛弃名声的尊贵和国家的安宁,去追求名声的低贱和国家的危险,聪明人可不这样做。’秦王听了如此说法,一定心头像被匕首刺进了一样刺痛。那么大王何不赶快派一位有才能的人用这样的说法游说秦国呢?秦国一定会采纳,齐国一定会受到讨伐。

燕昭王认为苏代的信写得很好,说:“先王曾经对苏家有恩,由于子之之乱,苏氏才离开燕国。燕国要向齐国报仇,非有苏代辅助不可。”于是召来苏代,重新善待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