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劳动强度

 求是1025 2023-04-28 发布于山东

马克思说:提高劳动强度就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增加劳动消耗,提高劳动力的紧张程度,更紧密地填满劳动时间的空隙,也就是说,使劳动凝缩到只有在缩短了的工作日中才能达到的程度”。[1]

劳动强度是劳动的内含量,而工作日的延长则是劳动的外延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劳动者的经验积累,劳动的外延量可以转化为劳动的内含量,即随着新的机器和技术的采用,工作日可以缩短,但劳动的强度却可能提高。

在商品生产条件下,提高劳动强度能够增加单位时间的产出水平,并且形成较大的价值量。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虽然也表现为同一时间内生产更多的产品,但并不增加产品的价值总量,单位产品的价值量还会减少。因为形成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平均的(或中等的)劳动强度下耗费的时间。当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如果平均劳动强度不变,那么,生产一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会减少,从而单位商品的价值也会降低。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提高劳动强度,是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榨取更多剩余价值的一种重要方法。由于工人阶级的长期不断斗争,资本家不能随意延长劳动时间,因而他们更多地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强度来提高剥削程度。起初,资本家主要靠提高机器运转速度,扩大工人看管机器的数量,从而增加体力劳动强度的办法,来增加剩余价值的数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可能有所减小,但脑力劳动的强度则可能大量增加,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更多,工人受剥削的程度更深。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的主要手段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是靠延长劳动时间和提高劳动强度。但是,在生产技术发展的一定阶段,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平均的劳动强度也有可能提高。为此,可以采取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报酬,来补偿劳动力的消耗,保证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