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贺磊:回家的路

 乡土大河南 2023-04-29 发布于河南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回家的路



作者 |贺磊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小学时,从我家走到学校是7分钟。

我一直觉得自己家距离学校特别远。是自己太小,实际距离不过500米。

在这500米的距离中,我会经过很多个饭场,农村人吃饭喜欢站在门口,或者几户人家蹲在一起吃,一边吃,一边闲聊。会经过村委会门口的药店,下雨天路过这里要小心,因为药店门前的路上总会有些破碎的玻璃药瓶子。也会经过我大姨家的房子,从她家房子后面和门前都可以通往学校,我大多数时候是从房子后面走过。

初中时,从家到学校是将近2个小时,大概8公里。那时,我11岁,开始住校,开始宿舍集体生活。

那时候,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是和同学一起步行去学校。

周日下午2点钟就开始收拾行李:洗好的衬衫袜子,我妈做的酱豆,韭菜花,芝麻盐这样的咸菜。

一路往北走,离自己家的房子越来越远,离父母也越来越远。穿过三个村庄,就能到达我的初中。

春天时,看着沿途绿油油的麦浪,放眼望去一望无际,金黄色的油菜花点缀其中,风中都是青草的味道。

夏天,麦子由青变黄,麦穗在微风下摇曳。

秋天是大片的玉米、芝麻、棉花。秋天的风是滚烫的。秋季雨水特别多,不管是暴雨或者泥泞,周末的时候,我们都会奔往家乡。

冬天,雪后的道路也同样会很泥泞,一边走路一遍刮去脚底的黄泥。

周日的傍晚坐在教室里上晚自习,是我最想家的时候,我在日记里写的全是对家的想念。

上高中的时候,经常是一个月或者两周回家一次。

那时候回家,就要坐公交车或者三轮机动车了。

公交自然是要等很久才有。三轮车机动车上,加装一个大棚,就成了拉人的车。车厢里塞满了人,要想挤进去是需要一定技巧的。车厢里,人们面对着面,膝盖贴着膝盖,甚至有人拉着车棚横梁,身体在车厢外……为了回家,这些都可以忍受。

上了大学,离家乡越来越远了。只有寒暑假可以回家。

交通工具是火车,那也是我第一次坐火车离开家。火车的拥挤闷热就不用说了。

我清楚的记得,火车抵达南阳火车站是早上7点钟之前,然后去火车站对面找大巴车,大巴车一个小时到县城,到县城吃点早饭,就开始等待公交车,运气好的话,上午能坐上公交车,运气不好就要等到中午了。

公交车只能坐一半的路程,剩下的一大半路是要做三轮机动车,然后还有两三公里是需要走回家的。

早上7点到南阳火车站,而进到家门往往都是下午两三点了。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我的老家那么遥远。

我的大学同学很多都是下了火车,打车就可以到家,十几或者几十元就能到家。而我,下了火车等于才走了一半的路。

这样的回家经历,我经常给同事讲,他们像是听天方夜谭一样。没有经历过很难感同身受。

那是2006年前后的事情。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家乡的路变成了四通八达的柏油路或者水泥路,老百姓家里越来越多的有了汽车,镇上赶集,县城赶集都方便太多。

一眨眼,我已踏上社会上班15年。这15年,回老家的次数是屈指可数。

并非是我不想家。

我会经常看抖音上老家人发的短视频,看公众号上老家人写的文章,偶尔和老家的同学闲聊几句。

也仅限于此。

汽车和飞机解决了交通问题,我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从南阳火车站开始反复的变换交通方式。但是老家在我心中已经变成了另外一种样子。

天空是乳白色的,像是被一种雾笼罩。尤其是秋冬时节。

我们家屋子后面,曾经有一个砖瓦厂,需要烧煤来制造建筑用的砖。一年四季都有黑烟从粗大的烟囱中冒出来。我家房顶上是一层黑灰,院子里的槐树都不会结槐米。

好在这个砖瓦厂已经被取缔了,被砖瓦厂吞噬的农田,也慢慢地恢复了。

农村养殖场,动物粪便不经处理排入河流,进入地下水,然后再进入饮用水。

水井越挖越深,水质越来越差,癌症这个农村人之前很少听说的病,周边也越来越多。

但是,这些在父辈人的眼里,这一切都很正常,都是美好的。他们依然热爱他们生活了大半生的地方——我的家乡。

年轻气盛的时候,我还曾经和父母争论,给他们讲水质的问题,空气质量的问题。慢慢的我也开始理解这些事情,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是一种很简单的人生态度。

我会给人说我家乡的美好:一望无际的麦田,点缀其中的油菜花;淳朴的乡邻,便宜的绿色食品瓜果蔬菜。我会用我知道的一切美好的词去堆砌……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乡在我心中,也会成长为一片圣地,我会带着孩子去朝拜,给他们讲我小时候的故事。

贺磊,男,社旗县苗店镇老贺庄村,现居大连市。

爱好读书和跑步,读书,可以让心灵平静;跑步,可以让身体放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