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青草堂 |​岳父的智慧

 聚力阅读 2023-04-29 发布于河南

总第1952期





图|青青草堂

版权©️归原作者

电影《满江红》火爆了天,我也去看了,观感确实震撼!但在我内心里,震撼我的,还有对岳父的歉疚和思念。

汤阴岳飞庙,随着对背诵出《满江红》游客免门票的新闻,也火了!在家看到这则新闻,联想到岳父大人,就不自觉地笑了。身边的爱人看到我傻笑的样子,感到莫名其妙,就问“傻笑啥哩?”我说,如果邢济的咱爹还在,去岳飞庙保准免费!爱人听后,也会心地笑了,尽管看着有一丝心酸。因为她也知道老人家会背诵《满江红》,并且丝毫不打磕绊!可惜的是,2009年秋季,接近90岁高龄的岳父,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

岳父临终前,除了已经故去的大哥大嫂和二嫂,其他子女都在老人身边。看着骨瘦嶙峋的老人家,想起自我结婚以来,三十五年里与老人家相处的种种情景,让我不胜唏嘘。

晚年的岳父,我到他家,或者他到我家,只要我们爷俩坐一起聊天,他就会聊他当年在部队的事儿,安阳解放的事儿等等。应该说,我是岳父的忠实听众,尽管老人家讲的事儿已经是第N遍了,但是作为女婿,还是要有一副很爱听的样子,不是装的,是一种耐心,也是为老人解闷的一种方式。为此,我曾经写过一篇《为老人听“病”》的小稿子,刊登在《安阳日报》。讲的是岳父大病初愈,来到我家小住,我陪老人家聊天的故事。事后,老人动情地说:女婿啊,我总觉得自己老了,没啥用了,没想到你不嫌不烦听我唠叨,我知足了,病也好了,我肯定能活大岁数哩。我很感慨:如果儿女们去陪伴,去倾听,能为老人带来如此大的益处,我愿用更多的时间去倾听。

老人一生坎坷,据岳父讲,他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因为家里太穷,他又排行老大,就主动自卖自身当壮丁到王智全部队当兵(有钱人家被派当兵,可以花钱找替身,因此称自卖自身),几担粮食救活了全家几口人的性命。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实诚,被推荐提拔为预备军官,在安阳临近解放的时候,他要被送往南京的“干部训练团”接受训练,回来后至少是一个连级干部。只不过,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己没有当官的命,此时的蒋家王朝即将终结,隆隆的炮声笼罩着安阳城。在被解放军围困、喊话动员投诚的日子里,他当机立断投诚,掉转枪口站在了人民一边。之后,他成为“解放干部”,担任安阳公安系统城防分队的小队长,带着几个兵,别人背的是长枪,他则腰挎盒子枪。在一次例行巡防时,一个本家嫂子遇见他,说是他爹他娘想他快想疯了,娘的眼睛都哭瞎了。他一下子沉不住气了,百感交集,是啊,几年杳无音信,又是兵荒马乱的。他毅然托人向上级请了假,交了枪,一路小跑回了家。到了家里,他爹他娘就再也不让他出去了,他也就留在家伺候爹娘。每每讲到此处,老岳父都是遗憾地摇摇头,说,要不是我也就成公家的人了,毕竟解放安阳我也立过功啊。我问老人后悔不,老人说不后悔,忠孝不能两全啊。老人这辈子最崇拜岳飞,尤其令我没想到的是,从没有上过学的他,竟能一字不差地全篇背诵下来,并且中间不打磕绊。一次,岳父嘱咐我有时间将《满江红》用毛笔书写下来,我也一口答应,也总觉的有的是时间,可是,最终也没有了却岳父的这个心愿!我感到愧对老人家,甚至感到是一种不孝。

岳父这一生受不少罪,年轻的时候在我们村给地主家当觅汉(与我大伯父一起在同一人家当觅汉,详见《大伯父》),做长工打短工。

上世纪七十年代,他曾在安钢当过几年翻砂工。他的宽容厚道,让一个叫刘献的许昌藉安钢工人与他老人家结成忘年交。岳父离开安钢后,刘献以晚辈的身份,每年都要去岳父家探望。此外,岳父长期在他村子附近的一个机砖窑和泥,脱砖坯子,同样是重体力活儿……晚年的老人家,尽管历经沧桑几十年,但平时总是笑眯眯乐呵呵的。

我成为他的女婿后,尤其感到老人家是那样睿智,尽管没有文化。我年轻的时候,顶着个工人“头衔”,没少欺负“农民”妻子,所以说,我不是好丈夫不是好女婿。记得我们两口子第一次吵架后,爱人负气第一次但也是最后一次带着孩子回娘家。我的父母心疼儿媳,想孙女,催促我去认错,去叫媳妇,我倔驴般,拧着没去。在农村,年轻两口子吵架生气了,媳妇准会负气回娘家。大部分人家需要夫家去赔情去叫,给媳妇娘家一个面子,大多数媳妇也会顺势下台阶。但也有的媳妇负气回娘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面子,还是为了出口气,到娘家搬“救兵”。有的,闺女娘带着哥嫂,到夫家骂一阵子,占上风了也就将闺女留下;有的,娘家人多势强,就纠结一班壮汉上夫家,双方互掐,大打出手,酿成大祸。在我们家,没想到的是,第三天,我爱人一个人带孩子回来了,当然,咱也不能不借坡下驴。从此之后,我俩再生气,她就再也没有回过娘家。后来才知道,爱人回娘家后,原本也是想着让父母哥嫂给“撑腰”作“后盾”的(岳父家是大家庭,人口多),却不成想,岳父首先将自己家闺女教育一番,谈古论今,为妇之道,循循善诱。这实际上是给了我一个软巴掌,也让我警醒。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从河北回安阳,高调工作的梦想成泡影,被无情的体制抛弃,被逼到海里,扑腾几下,淹的够呛,上岸了,去了民营企业。当时工资不高,勉强糊口。一家四口人,孩子小,爱人没上班,有人戏称我“一拖三”,可见生活的艰辛。岳父母很心疼闺女,更心疼俩外孙女,就经常接济我们,隔三差五的往安阳送菜送面送烧饼。我这当女婿的,除了感激,就是无言以对。后来,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一些了,岳父母却没有停止帮我们。记得有一次,已是古稀之年的岳父,骑着一辆二八大自行车,骑行40多里地,带一袋50斤的面,车筐里还有菜,大早上的就敲我家门。我们住的是六楼,也不知道老人家是怎样的精神头儿,让我既羞愧又感激,更有一丝后怕:路上车多人多,如果老人出危险,我们怎么给姊妹们交代?我让爱人劝老人不要再为我们送东西了,老人的心意领了。

岳父到我家,无论吃住,从来没有提过任何要求,总是乐呵呵的,很随意。也难怪,岳父经历过多少人生大事啊,淬炼成一个心胸宽广的老人,看什么都是云淡风轻般,从不计较什么。

岳父对于他的家庭,尤其是姊妹们多的大家庭,作为长辈,他对子女小家庭生活中产生矛盾的处理方式,很有哲理意味。不记得是在啥样的场合听岳父说了,概括为,他作为老人,在儿子家,当夫妻俩出现“不和气”的地方,他吵和骂的是儿子,从来不说儿媳妇的不是;在闺女家,夫妻俩出现“不和气”的地方,他吵和骂的是闺女,从来不说女婿的不是。他说,作为父辈,遇到儿女小家庭闹矛盾,首先要管教的是自己的儿女,再怎么的,他们是自己亲生的,不会怎样;儿媳和女婿就不一样,能成为一家人,不容易,一定要记住他们的好,要珍惜!

岳父的智慧,我受益终身

青青草堂创作于

2023年4月.洹上陋室

作者简介

青青草堂,本名孙清海,曾用笔名文兵、孙青、老青的,曾经的文青,衷情于文学创作,曾有小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发表于《中国煤炭报》《雪花》《河北工人报》《邯郸日报》《安阳日报》等报刊。现致力于人物传记、散文创作。

往期精彩回顾



青青草堂 |大伯父

主编:风雨薇、绿柳
julichuanmei@yeah.net

扫码关注,阅读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