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爱玲说杭州

 书柜茶室 2023-04-29 发布于上海

张爱玲(1920—1995),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湖水看上去厚沉沉的,略有点污浊,却仿佛有一种氤氲不散的脂粉香,是前朝名妓的洗脸水。”小说里,西湖总逃不脱张爱玲的嘲讽和批判。

上世纪六十年代张爱玲在美国用英语写作的《雷峰塔》,再次提及西湖:“雷峰塔不是倒了吗?”“难道世界都变了。”这两句是婢女葵花和保姆何干的闲话,张爱玲也许借用了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的比喻,宝塔象征的或是父权,或是隐喻旧的时代,或许还和胡兰成有关。

1946年年初,张爱玲满怀爱意南下,看望逃亡中的胡兰成。当时需换乘火车,便顺道在杭州游玩几日。

张爱玲对于西湖的印象却是:“冬天的西湖十景,每样都有在那里,就是不好”。站在平湖秋月的渡口,眼前的景致“看上去仿佛是新铲出来的一个土坡子”;他人眼中风姿绰约的河岸垂柳,张爱玲看来不过是“一排排生着的树,一律都向水边歪着”;湖边雅致的亭子,也不过是“正中一座似庙非庙的房屋”。

然后对着西湖感慨道:“简直觉得我们普天之下为什么偏要到这样的一个地方来。”花样年纪的张爱玲,看到风景如画的西湖,竟然如此鄙。这或许与当时张爱玲“千里寻夫”有关,由西湖联想古今,联想胡兰成层出不穷的风流韵事,此情此景真是莫大的讽刺,终不会留下什么美好的印象。

张爱玲传奇的一生,大都留在了作品里,和景色风物不相干。西湖数不胜数的文人遗迹中,也没有张爱玲一星半点的痕迹。一个吝于赞美,一个不在意品评,她们交汇过,却没能彼此成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