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噻虫胺之后谁将成为花生种衣剂的下一个热点

 木直人呆 2023-04-29 发布于陕西

花生是我国传统的油料作物,全国播种面积大约在7000万亩左右,播种面积比较集中的省份有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吉林、辽宁。这些区域播种面积集中,连年种植,病虫害比较严重,是花生种衣剂的主要使用区域。
一、种衣剂可以防治花生的病虫害
花生种植比较集中的区域病虫害还是比较严重,尤其是蛴螬、白绢病、果腐病已经严重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种衣剂在防治花生病虫害方面具有高效省时省工的特点,尤其是在防治地下害虫和预防春播花生烂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种衣剂可以防治花生的虫害有蛴螬、金针虫和早期蚜虫等;病害有种腐病(花生烂种)、根腐病、果腐病和白绢病等。
二、花生种衣剂的推广历程
花生早期防治地下害虫主要还是以高毒剧毒的颗粒剂为主,随着这些农药的禁用,种衣剂逐渐应用起来,尤其是2010年前后以某外企为代表的吡虫啉在花生区的成功推广,种衣剂在防治花生地下害虫的防效得到农户的认可。农户也接受了播种前拌种,紧跟其后国内企业纷纷效仿。但在13年左右吡虫啉在花生区造成大面积的烂种不出苗,随后的研究中发现吡虫啉花生拌种后引起不出苗的原因主要是吡虫啉原药杂质的影响,再加上早期杀菌种衣剂对花生烂种和抗低温方面的认识不清,导致了吡虫啉在遇到低温倒春寒时出现大量的烂种不出苗。吡虫啉受挫为毒死蜱的崛起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没多久30%毒死蜱微胶囊悬浮剂成了市场的主流。
三、噻虫胺的崛起
随着毒死蜱在花生区的大面积推广,抗性也不断地增强,由最初的300克每亩地用量逐步增加到400克,甚至部分区域也有用到500克。毒死蜱热卖的结果是价格战的激烈博弈,且绝大部分厂家登记的毒死蜱都是30%微囊悬浮剂为主,价格对比就更显得比较明显。加上山东个别厂家无节操低价策略,进一步压缩了厂家和经销商的利润,操作毒死蜱成了赔钱赚吆喝,市场急需新产品取代毒死蜱。
这期间也出现过噻虫嗪的身影,相比噻虫胺,噻虫嗪更早在玉米、水稻等区域有所推广。但噻虫嗪在土壤中极易淋溶,所以持效期短,对于主要危害花生中后期的蛴螬来讲很难达到预期防效。但噻虫胺在土壤中不易淋溶,持效期长,安全性高,对金针虫防效出众,且竞品少一经推广就受到了追捧。
但噻虫胺也绝非完美,比如其对蛴螬的防效和毒死蜱比较还有所斟酌的。相比毒死蜱的利润来说,缺点也能成为优点。
四、谁会成为下一个“噻虫胺
“人无百日好,花无千日红”,噻虫胺由最初火爆的一两个证件资源,现在已经有40多个相关种衣剂登记。加上正在下证的,相信没多久噻虫胺也将进入价格博弈的局面。
把握好趋势,不仅能轻松获取丰厚的回报,在树立企业品牌和知名度上也作用巨大。那么噻虫胺之后那个化合物会成为下一个热点呢?
按目前来看可以重点关注的化合物有2个: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虫酰胺。
氯虫苯甲酰胺已过专利期,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即便很多区域报道抗性严重,但依然受到国内很多企业的追捧,尤其今年大量的产品上市已经进入严重的内卷渠道。
溴氰虫酰胺是杜邦公司继氯虫苯甲酰胺后开发的另一个新型酰胺类杀虫剂,是氯虫苯甲酰胺的姊妹产品。它与氯虫苯甲酰胺相比,具有较好的内吸性,兼具胃毒和触杀作用,因此对刺吸式口器的害虫活性更佳,杀虫谱更广。在实际应用中溴氰虫酰胺喷施黄瓜或豆角后黄瓜和豆角明显伸长,所以相比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具有明显的促进生长的作用,另外相关报道溴氰虫酰胺对霜霉病具有一定防效。但溴氰虫酰胺还处于专利保护期,其专利到2024年到期。
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虫酰胺那个更好?
与其说那个更好,不如说那个更适合花生。在土壤中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虫酰胺都属于较难吸附,但氯虫苯甲酰胺不易挥发,在土壤中降解缓慢,有氧条件下土壤降解半衰期为228~924 天。所以对于重点防治中后期的花生蛴螬来说可能氯虫苯甲酰胺更适合花生种子包衣。
现有的许多研究资料也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单剂或者与吡虫啉、噻虫胺复配后包花生种子对蛴螬防效显著。
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虫酰胺国内种衣剂登记情况

氯虫苯甲酰胺和溴氰虫酰胺国内种衣剂登记情况

图片
氯虫苯甲酰胺目前国内登记种衣剂的只有科迪华的含量为50%路明卫,登记玉米小地老虎。溴氰虫酰胺主要是先正达登记的单剂和与噻虫嗪的复配产品。值得注意的是先正达40%溴氰虫酰胺·噻虫嗪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登记可以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种衣剂产品。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氯虫苯甲酰胺在国内颗粒剂的登记已经非常多了。对于抗性严重市场混乱的氯虫苯甲酰胺来说,未来的潜力机会也许就在种衣剂和药肥颗粒剂上。

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登记情况

图片

图片

部分作物种子处理技术

玉米 | 小麦 | 花生 | 水稻 | 大豆 | 大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