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点|构建新的“人货场” 教育企业入局乡村振兴

 网络营销袁帅 2023-04-29 发布于北京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三支一扶”计划招募3.4万名高校毕业生,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招募名额向民族边疆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倾斜。

据农业农村部的数据,2012年至2022年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到1220万人。很多教育企业也开始协助培养乡村人才,比如腾讯与农业农村部签署的“耕耘者”振兴计划战略合作协议、中公教育联合国内部分标杆企业正式启动了“未来乡村计划”;部分教育企业从发展战略转型,比如新东方,从最初为助农直播带货农产品,再到布局“直播+文旅”,试图用农产品和农村旅游撬动农村经济发展。

业内专家指出,教育企业可以和地方政府、本土企业以及学校合作,构建新的乡村“人货场”(抓住“新农人”与消费者的需求,为其提供产品、技术甚至内容的服务,构建乡村消费新场景),切实推动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农产品电商直播“新农人”为例,教育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和背景优势,要确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育计划,为乡村振兴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本。

乡村振兴急需人才

业内专家指出,助力乡村振兴包括产业助兴、就业助兴、技能助兴、商贸助兴和公益助兴,需要教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我们将扎实推进'三支一扶’计划,为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天地广阔的基层大显身手、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司长张文淼如是说。

据了解,今年,部分省市将结合实际,适当扩大“三支一扶”招募规模,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日前,广东省乡村振兴局公布,到2025年年底,累计组织10万名城市青年“下乡”帮助扶持工作,还将组织10万名外地大学生“返乡”实习就业,并培育10万名本土乡村青年,通过创业和培训农民等提升“兴乡”技能。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乡村振兴主要靠人,但不能够指望某些固定的人,而是要让人流动起来。落后的地方往往是“净出村”,即只有人往外走,没人愿意到村里。“因此,真正地振兴乡村,就要让乡村有产业、有生产、有生活、有基本的保障,让更多的人能够跟乡村产生联动,最关键的是能够在乡村安居乐业、建立产业。”储朝晖直言道。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家勇认为,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振兴,从这点来说,教育大有可为。他指出,乡村振兴急需的人才包括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等。

教育企业入局

记者发现,多家教育企业纷纷开启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但选择入局的方向并不相同。比如有的企业侧重人才培养,针对产业发展需要和农民就业需求,开展技能培训,培养乡土专家等新型专业实用人才,实现技能惠农。

近日,中公教育联合国内部分标杆企业正式启动了“未来乡村计划”。据了解,该计划将以联建共建新时代示范村为抓手,凭借全国各地的线下网点优势,结合线上平台,希望在3年内培训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500万人。

同样,农业农村部与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则通过与农业农村部合作,签署了“耕耘者”振兴计划。该计划于去年在全国启动实施,面向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开展免费培训,计划在2022年至2024年,线上培训100万人、线下培训10万人。

德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马超认为,教育企业主要是通过培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尤其是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可以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情况,培养出技术技能型人才或者培养出农村的致富带头人,支撑、服务乡村建设和发展。

科转育成智慧农业联合平台创始人者张晓兵指出,教育企业可以助力农民的新型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也可以通过培训普及和推广现代农业科技知识,为农民提供及时更新的生产技术技能;或者是直接进一步解读相关政策,加速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同时也能够为乡村治理提供基础支持保障。

近年来,农产品的直播销售为农业产业的发展带来许多积极的影响,农村电商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根据商务部大数据监测数据,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2022年中国农产品网络零售增势较好,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9.2%。部分教育企业选择助力打通农产品电商供应链,建构高质量的“土特产”。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表示,入局农产品直播电商行业并非为了简单地卖货,而是为了帮助农业的产业升级以及乡村振兴,也是为了帮助农民提升职业水平。记者了解到,东方甄选同名自营农产品品牌“东方甄选”,已于2022年推出近50款产品。

面对农产品电商直播的广阔市场,袁帅指出,这需要形成农村电商“双创”人才培育、使用对接机制,设立配套管理机构提供技术指导、业务办理,建立农村电商人才信息库展开跟踪帮扶,推进电商人才与企业、就业基地对接,依托专业化培训机构和农村电商服务站,开设实操平台、村头讲堂等。

服务模式探索

借助农业数字化,农村正在构建新的零售场域。“数商兴农”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不仅需要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还需要延长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协同发展。

业内专家指出,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直采、定制生产等模式,都需要教育企业的积极参与。教育机构可以与政府、企业、学校合作,也可以通过市场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袁帅认为,在布局乡村振兴业务时,教育企业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够大量地培育特定方向人才,从效率和成本上考量,To B或者To G模式相对更加高效,因为B端和G端可以进一步联动C端。

张晓兵则建议教育企业进一步从人才、技术和内容着手,比如加大农业行业课程研发和内容打造,培养和提高农民、返乡创业“新农人”的综合素质与技能。

据了解,“耕耘者”振兴计划是政企合作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新探索,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有关单位、腾讯公司、培训机构要共同参与、分工落实。而中公教育的乡村振兴融合新课程体系则面向基层党政干部、农技人才、职业农民、返乡人才等各类群体提供内容全新、体系全面的教育支持。

未来农产品的竞争核心不仅是产品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产业体系的竞争,因此乡村振兴也亟须利用深度融合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弥合教育与生产之间的鸿沟。

实际上,能够将理论和农村实际状况结合的“新农人”并不多,在西南地区种植“阳光玫瑰”品种葡萄的张女士表示,以前都是靠经验种植、管理、销售,后来发现阳光玫瑰种植方法本身就和其他品类的葡萄不一样,之前的经验难以解决生产中经常会碰到的技术难题,于是自己花钱学习后才学到了农场科学管理的知识和方法。

袁帅认为,技能比赛、农产品展销会、农村电商交流会等形式能够讲好农产品品牌故事,但如何通过定向学历教育、农民技能培训加快“新农人”培养,值得多方探索。

记者注意到,当下部分教育企业选择与村镇直接合作,深度挖掘乡村产业的功能价值,开发特色产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产村、产镇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马超建议,要实现农产品地域特色品牌化发展路径,可以通过技术支持规范农产品的标准、完善相关产业链条来确保农产品的质量。例如,根据数字化赋能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要求,通过激活数据统一标准、完善平台、创新应用,最终强化融合赋能服务。

业内人士Lily告诉记者,C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模式是生态型都市农业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人群结合和互动的典型模式,由消费者预付生产者费用,利用生态有机农场去除了中间商、产品品质提高、生产风险较小,还确保了生产者的收益。

海南省定安县次滩村里的返乡青年胡诗泽将自己学到的新农村思想结合实际情况,推出了“零污染生态种植计划”。他告诉记者,除了带领村民成立了合作社、将橘红打造成本土可持续产业,还引入电商运营,扩大农产品的销售,甚至邀请专家学者参与研学课堂,以可观光的生态农场模式推动次滩村的社区营造。

Lily认为,教育企业能够以体系化的培养模式,助力更多的本土青年和返乡青年,以自然教育、农场体验的形式,帮助建立本地化的农业与食品经济体系,实现食品保障和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像法国的葡萄酒,从葡萄到博物馆级酒庄再到葡萄酒打通了整条产业链。

农业农村部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当下在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开展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推介活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其中涉及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未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通过发展“一村一品”,推动乡村产业集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同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来源 | 中国经营报 记者 黎竹 刘旺 北京报道 免责声明 | 仅用于学习交流,并不用于商业用途。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及设计图片,所有转载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知识归该权利人所有,新社汇·全媒体矩阵不对相关图片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

图:仙居杨梅节电商直播“新农人”兴产惠农活动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电商直播“新农人”培育计划组织者之一袁帅表示,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产业是落脚,人才是基础。兴产业,强人才。产业是人才的基础,人才是产业的灵魂,只有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产才融合发展”局面才能够有效、有力、有质的为乡村振兴提供动能。

而对于人才的培育,则离不开教育。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推行,教育不仅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人才振兴的关键之一,教育可助力乡村产业更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乡村产业振兴需要一大批更有知识更加专业的人才。

通过教育可以提高农民素质,增强乡村人才优势,可以为乡村产业振兴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打破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城乡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可以不断改善农民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促进农民富裕富足。

人才是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人气旺也是乡村繁荣兴旺的标志。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新动能,应组织实施乡村人力资源提升计划,培养乡村发展带头人,留住部分本土优秀人才,引进部分外来适用人才。

以农产品电商直播“新农人”为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和背景优势,要确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育计划,形成农村电商“双创”人才培育、使用对接机制,设立配套管理机构提供技术指导、业务办理,建立农村电商人才信息库展开跟踪帮扶,推进电商人才与企业、就业基地对接,依托专业化培训机构和农村电商服务站,开设实操平台、村头讲堂等,邀请经验丰富的农村电商专家、主播达人采用“一对一传帮带、现场模拟、实训演练”等方式,向电商从业者、返乡青年、大学生村官、种养大户传授电商知识、销售技巧,让他们会经营网店,能直播带货,通过组织到电商企业跟班学习、开展助农直播等方式着力培养一批电商领军人才,并利用技能比赛、农产品展销会、农村电商交流会等形式讲好农产品品牌故事,展示电商带来的实际收益。通过定向学历教育、农民技能培训加快“新农人”培养,通过引“头羊”、育新人构建立体化人才支持体系,让人才回得来、聚得起、留得住,让农村电商的创业企业活得好、长得快、赚得多,为乡村振兴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本。达到“以讲堂育人才,以人才引项目,以项目带产业,以产业促发展。让农民当主播,手机变农具,直播成农活,数据为农资”的效果目的。

教育在布局乡村振兴业务时,ToB/G模式是否会更适合切入,关于这一点,如果教育企业的核心在于大量性的培育特定方向人才,那么我认为是肯定要相对更加高效落地的,因为,B/G端是掌握着或者可以量化联动C个体端的,无论从效率还有成本上来看,都要比教育企业直接广域联络C端要更加合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