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询儿子的字,青出于蓝胜于蓝,可惜他们父子没有“二王”出名

 所来所去 2023-04-29 发布于云南

在书法史上,父子皆是大师的有不少,最出名的莫过于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是为“二王”。除此之外,北宋米芾、米友仁父子,元代赵子昂、赵雍父子,明代文徵明、文彭父子,以及清朝刘统勋、刘墉父子,都名声在外。

文章图片1

欧阳通

在唐代,也有一对父子书法家,即欧阳询、欧阳通父子。相比于米友仁、赵雍、文彭和刘墉,欧阳通名气稍弱,尤其是不了解书法史的朋友,可能都不知道他的存在。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欧阳通与他们相比,生平事迹不多,除了书法也没有另外一门手艺之名,米友仁、赵雍、文彭三人也是绘画大家。

文章图片2

《道因法师碑》

欧阳通,字通师,唐武德八年(625年)生于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他是欧阳询的第四子。有这么一位书法家父亲,欧阳通的起点自然非常高,但好景不长,在他17岁时,85岁的欧阳询去世了。欧阳通门荫入仕,既为官,也钻研书法。

文章图片3

《道因法师碑》

《旧唐书·列传》记载:“通,少孤,母徐氏教其父书。每遗通钱,绐云'质汝父书迹之直’,通慕名甚锐,昼夜精力无倦,遂亚于询。”这就是欧阳通学书买父字的故事,当时欧阳询的书法散落民间,欧阳通便用母亲给的零花钱,一件件将欧阳询的书法买回来,勤加练习,这样的做法持续了好多年,最终欧阳通书法大成,甚至能与其父争辉。

文章图片4

《道因法师碑》

王献之的“一笔书”与遒媚书风,让他能突破父亲书法的拘囿,而欧阳通棱角分明、险劲多端的书风也超过了其父,正如清代书法家何绍基所说:“险劲横轶处,往往突过乃翁”,欧阳通传世作品不多,以《道因法师碑》最为有名。

文章图片5

《道因法师碑》

此碑也被称为《大唐故翻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由李俨撰文、欧阳通书丹,立于唐龙朔三年(663年),约出土于北宋早期,如今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与欧阳询的《皇甫诞碑》一前一后陈列于第二展厅西面。

文章图片6

《道因法师碑》

此碑共34行、总计2400余字,记述道因和尚生平事迹,全碑保存极好,字字清晰可辨。此碑笔笔露锋,行笔以侧锋为主,笔画尖入钝出,提按分明,起收交代明晰,与其父楷书相比,不论笔画还是结字更加瘦硬劲挺,笔画的末锋还有几分隶意。

文章图片7

《道因法师碑》

《道因法师碑》结字端庄严谨、中宫紧实,“瘦怯于父而险峻过之”,峭拔之势,观之甚至有惊心动魄之感。后代不少书法家认为欧阳通的书法过于霸悍,没有含蓄之美,“未若父询和平秀正也”,与“中和”之美不搭。但是,欧阳通在书写时,能做到笔画劲峭、取势多端,又不会生硬乏味,这也正说明了他的功力之深。

文章图片8

《道因法师碑》

在“二王”风靡唐代时,“大小欧阳”的出现,不失为唐代书法繁盛的一大象征,父子各有所长、风格不一,均是百代之师。正如窦臮称赞得那样:“父掌礼邦,子居庙堂,随运变化,为龙为光”。

文章图片9

《道因法师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