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里被称为“印度洋最后的冒险乐园”,可以上天、遁地、下海、蹈火……

 观海览书 2023-04-29 发布于宁夏
熔岩与大海际会,碰撞冰与火之歌,让留尼汪被推举为“印度洋最后的冒险乐园”。这里可以上天、遁地、下海、蹈火,每次出发,都会颠覆人们对这个小海岛的认知。探险与猎奇之余,法式浪漫也会翩然而至。

大概300万年前,印度洋西部、非洲大陆以东,两座相邻的火山各自喷发,流淌出的岩浆将彼此相连,再未分开。海底山脉的3%浮出海面,小岛今名留尼汪(La Réunion)。 
自然之神从未停止在此的造化,冰川侵蚀过山峭,雪融后遗留下冰斗,岩浆仍在地下活跃,海浪又将炽热冷却。《世界遗产名录》中谓之:“峭壁与森林覆盖着的峡谷与盆地交相呼应,共同形成一幅壮阔的图画⋯⋯亚热带雨林、云雾林和沼泽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个由生态系统和各种景物组成的马赛克。”

01
“日落之岛”
作为法国5个海外单省大区之一,留尼汪岛孤悬于南半球的印度洋之上,从巴黎飞往留尼汪首府圣但尼(Saint-Denis)约需12小时,全长9300多公里的飞行距离一度位列世界最长的国内直飞航线。而我是从其姊妹岛毛里求斯起飞的,不到40分钟即抵达。这里离非洲很近,却被称为“小欧洲”,现代化程度、消费水平、交通设施都可比肩欧洲。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是“不用签证就能来的法兰西”,中国公民前往留尼汪停留不超过15天无须办理签证,只需要获得当地有资质旅行社的免签入境证明即可。
我一下飞机,便看到分别用英语、法语、汉语和印地语写的欢迎标语“旅途愉快”,我猜是和他们的人群构成有关。欧洲人最早于16世纪前来此拓荒建设,后雇佣了大量华裔、印度裔劳工到此开垦,进而形成了今天多元的交融文化,岛名La Réunion就有“集会”之意。
留尼汪大区区徽,左上角代表山脉,其中一座为活火山,“MMM”是罗马数字3000的意思,代表海拔3069米(四舍五入为3000)的内日峰;右上角寓意1638年抵达于此的“圣亚历克西”号船;左下角的金色鸢尾花为波旁王朝纹章,指留尼汪岛曾经名为波旁岛;右下角的蜜蜂纹样指法兰西第一帝国统治时期;中间则是法国三色旗盾牌和法兰西共和国的缩写“RF”。 
圣但尼的机场不大,但设施完备,拥有连接非洲、大洋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多条跨洋国际航线。其以法国王牌飞行员罗兰·加洛斯(Roland Garros)命名,生于圣但尼的加洛斯在一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也是不着陆飞越地中海的第一人。大名鼎鼎的法国网球公开赛的比赛场地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罗兰·加洛斯球场。
一出机场就是一排租车行,但取车要坐他们的小巴前往稍远的车库,车库为各大租车公司共用。我领到了一台电动汽车,车牌上有欧盟标志。留尼汪岛虽然不大,面积仅2500多平方公里,环岛一周不过4小时,但山路居多、气候多变,非常考验驾驶技术。
留尼汪“新海岸公路”是法国最昂贵的公路,全长12.5公里的高速公路连接圣但尼和拉波塞雄(La Possession),其中沿海高架桥长5.4公里。
圣但尼位于小岛北端,海拔可从海岸陡升至2000多米,城中保留了一些古典建筑,没有高楼大厦,更像一个滨海小镇。从海岸上锈迹斑斑的加农炮台,可望见不远处紧邻断崖的海上公路。巷陌之中的居民楼,窗户刷上了不同色彩,我不经意路过精心修剪的私家花园,又在转角遇到罗兰·加洛斯、前马斯克林群岛总督拉布尔多内(Mahé de La Bourdonnais)、出生于此的诗人利勒(Leconte de Lisle)等名人雕塑,还在便利店买到了面值0欧元的紫色纪念钞。
圣但尼街巷中的居民楼,窗户刷上了不同色彩。
近200年历史的市政厅坐落在巴黎街上,一旁是矗立在巴黎街与维多利亚大道交会口的胜利女神像,这是当地地标之一——胜利纪念柱,上面写着一战的年份和“留尼汪,致伟大战争中的英雄们(LA RÉUNION A SES ENFANTS HÉROS DE LA GRANDE GUERRE)”,后来又补上了二战的年份及“他们为祖国当之无愧(ILS ONT BIEN MÉRITÉ DE LA PATRIE)”。
留尼汪首府圣但尼市中心的胜利纪念柱,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将士而立。
留尼汪岛曾与法国波旁王朝同名为“波旁岛”,19世纪成为法英两国争夺印度洋控制权而冲突的最前线,改名为拿破仑的姓氏“波拿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约有1.4万留尼汪人被动员前往法国本土及希腊战场参战。
黄昏时分,我向岛的南部更为狂野的海岸进发。圣勒(Saint-Leu)海岸线上有处名为“鼓风机”(Souffleur)的岩石,海浪鼓进水下洞穴,从石缝中喷出几米高的水花。夕阳辉映下,海水变得通透柔和,黑色火山岩制造的“天然喷泉”格外好看。
圣勒海岸上的“鼓风机”喷水岩
再往南走,圣菲利普(Saint-Philippe)附近的危险角(Cap Méchant)更让人感叹自然的神奇。草地上裸露的是流淌的岩浆冷却后幻化成的连绵黑色断层海岸,一条细长的石碓向海面延伸,形成了一座小拱桥。一旁的标牌写着:征服海洋的火山。海洋与火山的激烈斗争,诞生了锯齿状的陡峭悬崖和无与伦比的海角,从空中俯瞰,海角就像一柄火炬,大浪猛冲,泛开浪花,即成一团蓝色火焰。
圣菲利普附近的危险角,一旁的标牌写着:征服海洋的火山。
很多人来此静静等待太阳沉入大海,蓝天、绿岸、黑岩、白浪、碧海、红阳,大地上的颜色也已分明,我还幸运地见到一道彩虹悬于海天之上。在落日余晖中领略熔岩与大海的碰撞,仿佛是这岛屿最原始的模样。阿拉伯航海家最先发现此岛,命名为“日落之岛”。
许多人特地到留尼汪看日落,最先发现此岛的阿拉伯航海家将它命名为“日落之岛”。
02
飞越冰斗
冰斗形成的过程,可谓经历了火的淬炼与冰的洗礼。留尼汪的火山喷发后,山体下形成巨大空间,又因常年融雪侵蚀地表而塌陷,进而形成三面环山的洼地。千万年来的气候蝶变,积压的冰雪早已退去,“冰”之名不实,“斗”之状却凸显峰崖。作为印度洋最高峰、海拔3000多米的内日峰(Piton des Neiges)周围有3个巨大冰斗,从2万年前这座火山最后一次喷发后,这里的原始森林几乎没受过破坏。火山灰中丰富的矿物质为植物提供了最好的养料,森林覆盖在冰斗之内形成天然氧吧,也让山谷内外形成两个世界。
留尼汪的最高峰内日峰,有3条徒步线路可登顶,分别是从萨拉济冰斗、锡拉奥冰斗和此图拍照地卡夫尔高原出发。
3个冰斗中,马法特(Mafate)冰斗只能徒步进入;萨拉济(Salazie)冰斗植被最茂盛,是瀑布天堂,也是最容易进出的冰斗;锡拉奥(Cilaos)冰斗更接近内日峰,但需要拐上400多道弯才能到达。我选择自驾进入锡拉奥,后来发现有些自不量力了。这里的路不仅崎岖陡峭,而且非常狭窄,有些隧道仅有一辆车宽,接近180度的弯道比比皆是,需要鸣笛示意才敢通过,车速一直提不上来。山间气象也是瞬息万变,刚开始晴空万里,几朵云彩挂在高悬的绝壁上甚是美丽,山坳中的村庄仿佛世外桃源一般,但不一会儿便云雾缭绕,路上能见度瞬间变低。这一路,我把车划了,还飞丢了无人机。
马法特冰斗名字源于马达加斯加语“Mahafaty”,意为致命的,指达到马法特冰斗的难度极高。
萨拉济冰斗名字可能源于马达加斯加语“salazy”,意为良好的营地。
1.5小时的路程我愣是开了3小时才到达冰斗之中的锡拉奥小镇。小镇被约10公里长的环形峭壁包围。镇中心有座白色教堂,紫色的蓝花楹开得正盛,房屋外墙上是色彩斑斓的涂鸦,画着眼睛炯炯有神的黑人。据说Cilaos源于马达加斯加语Tsilaosa,意为“永不抛弃之地”。
自驾进入锡拉奥的路十分考验驾驶技术,不仅崎岖陡峭,且非常狭窄,接近180度的弯道比比皆是。
锡拉奥冰斗中的锡拉奥小镇被约10公里长的环形峭壁包围。
锡拉奥镇中心的圣母教堂旁的紫色蓝花楹开得正盛
当地艺术家在锡拉奥镇画的涂鸦
浓雾遮挡了我远眺内日峰的视线,又损失了无人机的航拍视角,好在可以乘坐直升机弥补这些遗憾,这也是一览3大冰斗风光的绝佳机会。岛上有多家经营直升机项目的公司,提供多条时长不等的游览路线。我选择了55分钟优质级的环岛游。直升机限载6人,前排2座,后排的4座可调节高低,确保每位乘客都拥有良好的观赏视野。
飞行员通过耳机向我们介绍看到的风景。先是掠过繁华城市和纵横公路,接着是峡谷、村落、森林、甘蔗田、潟湖、瀑布、荒原、火山。飞机直逼山峦边缘,腾云驾雾,我感到一阵晕眩袭来,片刻失重之后眼前是难以忘怀的壮阔与震撼。我们检阅着大自然300万年的鬼斧神工,细数曲曲直直、深深浅浅的沟壑,岩浆曾经入海的纹路清晰可见,时间凝固在此刻,显得如此从容不迫。
航拍铁洞深渊瀑布
萨拉济冰斗的条条瀑布浮现眼前,涓涓细流带给苍茫山川灵动之气。我们几乎零距离飞过铁洞深渊瀑布,倾泻的水流落入藏在深山中的千尺深渊,垂直俯瞰令人生畏,但却是很多瀑降爱好者挑战极限之地。最为出名的是新娘头纱瀑布群,一排细小瀑布流下,就像白色的头纱披于山间,景象唯美,背后却是伤心的传说。听当地人讲,相传一位富家小姐爱上一位渴望自由的奴隶,但遭到父亲的极力反对,这对情侣私奔到山里一起跳崖殉情,女孩的头纱化作了这美丽的瀑布群。直到现在,当地人依然将此地当作爱情坚贞不渝的象征。
新娘头纱瀑布群
除了乘坐直升机,去圣勒玩滑翔伞也能体验飞翔的快感,直面海风,享受自由这里的滑翔伞项目分为1500米和800米两个高度,以满足不同需求的体验者。我乘坐巴士兜兜绕绕来到800米的起飞平台,面朝碧波荡漾的广阔海湾,巨大草坪上铺好了五颜六色的翼型伞衣。据说,世界上滑翔伞教练很多是法国人,有人边环球滑翔边赚钱养家。我的教练就来自法国里昂,他一年有300天都在翱翔。教练在我身后一直喊着“跑,跑,跑”(RUN,RUN,RUN),我俩沿着山坡努力向前奔跑,直到背后沉重的大伞被风鼓起,才安心坐在吊椅上。教练告诉我,起飞和降落时都需要直立快跑,一个助飞,一个卸力。就这样升空、高速旋转、自己学着掌控方向,从心惊肉跳到颠三倒四再到如空中舞蹈,轻松欣赏海天一色。从空中俯瞰,圣勒海岸线分出了不同层次的蔚蓝,海浪拉出一条白线,如翡翠镶着白玉边,这里也是世界闻名的冲浪胜地。
圣勒800米的滑翔伞起飞平台,面朝海湾,草坪上铺好了五颜六色的翼型伞衣。
作者与滑翔伞教练
滑翔伞上俯瞰圣勒海岸的潟湖
03
徒步活火山
形成留尼汪岛的2座火山中,叫内日峰的那座已经“死”去,另一座富尔奈斯火山(Piton de la Fournaise)依然躁动,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过去10年中平均每9个月喷发1次,但每次威力都不大,因此被视作世界上最容易接近的火山之一,普通游客徒步就可进入火山地带,有时甚至允许近距离观看岩浆喷涌。
徒步途中看到的富尔奈斯火山形成的火山锥
“徒步活火山”听起来相当吸引人,成为很多游客来留尼汪的首选体验项目。我报名了由当地向导带领的7人徒步团,备好登山杖、登山鞋、防晒霜、雨衣、水和干粮,满怀期待地出发。
先要自驾2小时才能到达徒步起点,其间在平原驰骋,再沿着大路攀升,苍翠牧场、日本柳杉林(Cryptomeria japonica)、蓝花茄(Lycianthes rantonnetii)从车窗外划过,在朗帕尔河(Riviere des Remparts)山谷边缘停留片刻,发现了几户与世隔绝的人家。然后顺着龙盘虎踞一般的回形山路向下,眼前浮现与之前山谷反差强烈的赤色荒凉,5号公路穿过萨布勒高原(La Plaine des Sables),这里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接近月球表面的地方,当年NASA的登月宣传片就在此取景。
无论城市还是小镇,夜晚留尼汪都能看到满天星斗。
全程7个小时的漫长徒步,从海拔2230米停车场的火山小屋出发,天气晴好,蓝天中还有半轮月亮。穿过一片低矮的灌木林,植物枝干在阳光下闪着银色,绿叶细小,根系发达,耐寒耐旱,能适应火山一带的干燥气候。随着海拔升高,植被也变得稀疏。沿着名为贝勒孔布火山通道(Pas de Bellecombe)的盘山栈道走入火山,向下望去,开阔的蛮荒平原上凸起一座中间凹陷的山丘,焦黑之中泛着褐红,那是富尔奈斯形成火山口底部、由熔岩堆叠而成的火山锥(火山地貌通常由火山锥、火山口和火山喉管3部分组成),因其酷似蚁狮的巢而得名福米卡-利奥(Formica Leo),形成于1753年,如今是留尼汪著名旅游标志之一。我去时是2019年11月,这一年有5次火山喷发,最近一次就在10月,但我眼前的这个小山堆却如此平静、寂寥,任由徒步者攀爬而上,远远望去人们好比大地之蚁、茫茫一粟。
贝勒孔布火山通道,高原上凸起的是富尔奈斯形成的火山锥福米卡-利奥。
越过山峦,到达平地,踏上火山岩层,循着先行者在地上做的白石灰标记前进,脚下都是岩浆留下的痕迹,如同干枯的树干,又像大地的皱纹,不同时期爆发留下的火山岩会呈现黑、紫、褐、红、黄等不同颜色,有些纹路会标上“绳状熔岩”“1957年形成”等标识,一些顽强的植物从皲裂的缝隙中长出绿芽。火山锥上,有同行者在红色地面上用石头摆出爱心图案和爱人的名字,算是一份极致浪漫的表白吧。
绳状熔岩(Pāhoehoe名字源于夏威夷语,意为光滑、完整的熔岩)
走着走着,地表温度逐步升高,路面被黑色蜂窝状的石渣覆盖,鲜红的地洞口冒着热气。爬上山坡,地面的裂痕越来越大,至少可容1人进入,裂缝之内可见奇异的红紫色纹路。2004年的某次喷发冷却后形成的这条6.5公里长熔岩隧道,是能进入地下行走的活火山熔岩洞,也是另一个大受欢迎的“探险项目”。
徒步途中看到的红紫色纹路的地面裂缝
山顶附近、海拔2600多米的多洛米约火山口(Le Cratère Dolomieu),是富尔奈斯火山2个大型火山坑中较大的一个,长1000米,宽750米,深约350米,介绍标牌形象地写着“足以将324米高的埃菲尔铁塔立于坑中”。其最先形成于1791年的一次岩层坍塌,直到2007年4月一次火山爆发后,内部岩浆喷涌殆尽,山体全部塌陷,形成了今日之巨坑。有趣的是,介绍里把2007年的事情称为“昨天”,“今天”是“从2008年9月到2009年1月每次喷发而出的熔岩使火山口底部升高了约70米”,“明天”是“根据喷发的速度,在100或200年后,火山口很可能会再次被冷却的熔岩填满”。
海拔2620米的多洛米约火山口,长1000米,宽750米,深约350米。
这里很像矿山,脚下的焦岩松软,举目是一望无际的黑色,即便如此荒凉,依旧有植物破土而出,还结出了红色小果。不禁让人感慨,无论大地崩裂沉沦,生命自会野蛮生长。
我们在火山坑旁小憩,吃了自备的食物补充体力,准备回程,但此时火山已被快速聚集的云雾笼罩,下山的路显得更加艰难。好在沿路的石灰点与石头标记明显,加上徒步团成员们仗义互助,大家算是安全而圆满地完成了徒步行程。我驱车回来,又经过萨布勒高原,雾气笼罩下变得如仙境一般。还没来得及好好欣赏这梦幻景致,顷刻间大风猎猎,下起倾盆大雨。我担心山路危险,遂将车停在路边等待雨停。
萨布勒高原由火山渣和火山岩构成,海拔2350米,5号公路淡红色的土地很有月球的感觉。 
这一程与火山的邂逅,从晴朗走到阴霾又到狂风暴雨,从兴奋走到踱步又到双腿麻木。但想到,人在地上走,岩浆在地下流,途经数百次火山喷发凝固而成的印记与色彩,地缝中冒着的腾腾热气⋯⋯就足以列入毕生难忘之旅。
“这火山是活的”,足以让人激动不已。留尼汪岛也是如此鲜活,散发魅力。日复一日的潮汐、迁徙的候鸟、欧洲风情、世界各地的游客,让地理上的非洲小岛活力不减;地壳运动、海风洋流经年累月的塑造,高山、深谷、荒原、激流彼此互动,让自然中的世外胜境神奇多姿。我在这里的每个深夜,都会去海边听潮,仰望满天繁星。探索你我共生的这个星球,何尝不是一种关于“活着”的行动证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