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廷芳为什么把司令部设在马王庙?

 刘沟村图书馆 2023-04-29 发布于河南

西峡口南寨老城楼

在隋朝重置内乡县的时候,包含了淅川县和石人两个县,主要河流为淅水。《隋书》地理志对于一个地域很大的内乡县,记载也是很短的:内乡(旧曰西淅阳郡,西魏改为内乡。后周废,并淅川、石人耳县入焉。有淅水。而隶属关系上内乡县是淅阳郡统领的七个县之一。

隋朝重置内乡县,虽然划入了淅川和石人两个县,但是丹水以东重置了菊潭县如今的内乡在隋朝隶属于菊潭县。《隋书》这样记载菊潭县:旧曰郦,开皇初改焉。有东弘农郡,西魏改为武关,至是废入。有梅溪、湍水。

在隋朝重置内乡县的时候,县治在西峡北城,也就是隋朝的内乡县城在老西峡口的北城。当时西峡口这个地方北城就是老十字街北边,南城就是老十字街南边。根据西峡口的山水走向,老十字街北边就属于衙门应该设立的地方。

隋朝重置内乡县的时候,一直到元大德十年,也就是1297年,内乡县的治所也就是县衙,还不在现在城区一中老巡检司,而是在西峡口更北的封家坟,也就是现在协和医院那一片地方。坐北朝南有靠山,接近河流有水脉,是老县衙设置最基本的条件。

元大德十年,内乡县治所迁入渚阳镇,也就是今天的内乡县城这块地方,慢慢地 形成了新的内乡县城。大德十年后,西峡口设置为巡检司,隶属于内乡县。巡检司衙门就离开了封家坟,开始迁移到现在城区一中。过去一中的老院子,就是西峡口巡检司。校场也就是练兵场,就在一中现在建立了很多教学楼那个地方,一直延伸到武装部的院子里。在现在一中和武装部连接的地方,有一水塘,有一凉亭。

1948年5月西峡被陈赓二野的部队解放,短暂设立过西峡市,后设立西峡县。当时县政府叫做人民委员会,就在巡检司北边现在的武装部院子里办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有的县委书记或是县长虽然在县委或是县政府办公,却居住在武装部的院子里。或许就是历史的沿袭和延续吧。

西峡口北城修建远远早于南城,与古代封闭的经济状态有关。随着明朝手工业的萌芽和市场的萌芽,西峡口才渐渐有了以商铺为主的南城。南城的商业建筑,主要的建筑者,是来自陕西和山西的商人。为了把西峡口的土漆卖出去形成了土漆市场,就建立了漆宝庙,以保佑土漆生意兴隆。古代商人们是要讲诚信的,也就修建了关爷庙。到清初,西峡口的骡马大队和驼队每天都摇晃着铃铛从秦晋高原过来,所以在乾隆元年,也就是1736年,商人们修建了马王庙。

真正地修建西峡口南城,开始于清朝同治十二年,也就是1871年,距今只有151年时间。当时西峡口的五大商行,有三家都是陕西和山西商人的,只有两家是西峡口人开设的。宏源、和顺、茂盛公三家山西和陕西商人的商行规模大,基本控制了西峡口外向经济。仪信成和新顺永两家是西峡口人自己的商行,和山西和陕西商人的商行是无法比较的。所以在西峡口,也有一座山陕会馆。

时间是无敌的,只有151年,这五家大商行已经无影无踪,山陕会馆也无影无踪。只有老马王庙里的那个戏楼尚在,还保留了一点老西峡口的影子。

老马王庙为什么还有一点遗存呢,在于1922年别廷芳进入西峡口的时候,把他那1200人安排在漆宝庙居住,接着又把自己司令部设立在马王庙。当时西峡口南北商会把原来巡检司的房子打扫干净让别廷芳的队伍居住,别廷芳嘴上说:来西峡口不是当官的,是不能居住老巡检司衙门的,其实是别廷芳知道自己是民间拉杆子的队伍,住在巡检司有点心虚,才把司令部设立在马王庙。

民间的版本是是别廷芳认为自己姓别,一定要居住在离水近的地方。马王庙南墙外边就是一条护城河,四季有水流淌,所以别廷芳的司令部才设立在马王庙。在1945年4月初,日本入侵西峡,攻占西峡口之后,司令部也设立在马王庙。日本人投降,受降仪式也在马王庙举行。建国后马王庙是西峡供销社,现在资产依然属于供销社。

时间如云烟,现在西峡口人谁还知道五大商行,谁还知道山陕会馆,谁还知道漆宝庙、马王庙和关帝庙,一切都无影无踪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