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到高考状元 回到西峡坊间的语境里

 刘沟村图书馆 2023-04-29 发布于河南

状元是从唐朝开始有的。第一个状元叫孙伏伽,公元622年、唐高祖武德五年的状元。最后一个状元是1904年的刘春霖,然后就没有状元了。

从公元622年开始到1904年1282年的时间里,中国历史上产生了504个状元。平均两年多才会诞生一个状元。

按照我们说的五千年文明史来平均,十年才有一个状元。站在时间和生命的概念上,站在古代中国人个人智慧的概念上,人们对于状元有点坊间的膜拜,也属于正常的文化心态。

但是,状元的扩大化,是让人们始料不及的。每年高考分数公布后,很多状元就从各地冒了出来。一个县最少有文科理科两个状元,一个市也最少有两个状元,一个省也有两个状元。每年有几千个状元,同时冒出来,就有一点状元贬值的味道。

毕竟,一个县每年有两个文理科状元,也是值得庆贺的。一个县几十万人,还有的一一百多万人,靠考试的分数成为坊间认为的状元,也是对一个县里个人智慧的肯定吧。试想一个县那一年各行各业都会评出各类模范,恐怕是没人为此把他们叫做状元的。因为评选的过程里,肯定是忽略了很多个人智慧的因素。所以在各类模范很多的背景下,坊间宁可接受高考状元。

有的时候,并不提倡宣传各地的高考状元,不知为什么坊间还是要把每年高考的两个第一视为状元。并未把高考状元作为茶余饭后最为广泛的美谈,让人们都沉浸在津津有味的状元语境里。

西峡人喜欢谈论高考状元,我想这总比茶余饭后都说九桶或是白板自摸有意思多了,总比凑到一起就说起了四个炸弹有意思多了,总比几个人遇到一起就是扒灰头长扒灰头短的有意思多了。

       西峡历史上是没有状元的,甚至连一个探花也没有。

       科举时代结束,西峡人最高的功名,就是一个庞掌运,二甲进士36名。那一年翁同和是状元。

      庞掌运二甲进士36名,活了36岁。很宿命,很无奈,很平衡。

      但是,这些年西峡高考成绩是不错的。曾经有学生考了省文科第一,坊间就把这个第一叫作省文科状元。也有某年西峡高中考了市里的文理科第一,坊间就把这俩个第一叫做市文理科状元。

      最近去了几个县做了个文学讲座,讲座之后,总有一个话题:你们西峡一高很牛的,今年市里理科状元还在你们哪里。

       西峡一高2022年出了个南阳市理科状元,在外县也是坊间的谈资。我才知道今年西峡一高还是考得不错的。

      回来找了找西峡一高2022年高考成绩:理科考生黄猛703分,省第四名,全市第一名。670分以上6人,文科最高分周园园同学665分,省第三名,全市第二名,630分以上4人,全校一本上线2061人。

       现在的语言很捣蛋,让说状元的时候,就说状元,不提倡说状元,就说是第一名。第一只是第一不是状元,这就是汉语的魅力所在。

      河南2022年125万考生,西峡一高有个125万里的第四名,南阳市的第一名,也是不错的。有个河南省的文科第三名,南阳市的第二名,也是不错的。

       有个2022年河南省优秀高中清华北大录取的排名,西峡一高赫然在列。需要说明的是,西峡一高录取的都是裸分录取的,西峡县不属于照顾20到60分录取清华北大的地区。

图片

      回到西峡坊间关于高考状元的语境里,还能看到在经济时代西峡人依然保留了一些很是古老的文化心态。对于个人智慧的肯定和褒扬,在一个地域的氛围越浓厚,就越是尊重个人的智慧。西峡就是如此,所以西峡坊间还喜欢说说高考状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