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周书画合璧《剑阁图卷》手卷

 百了无恨 2023-04-29 发布于江苏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江苏长洲人。虽经荐举,隐居不出。擅画山水、花鸟,画名甚大,自成风格,形成“吴门派”,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诗宗白居易、陆游、苏轼。有《石田集》。

【释文】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

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有

松风萧飒瑟飓,有巴猿兮相哀。旁则

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送佳

人兮此何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

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

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

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

而相忆!

【款识】

1.沈周。

2.弘治春二月十日,长洲沈周画并书。

【钤印 】 启南(朱文)、沈氏启南(朱文)、白石翁(白文)、香光亭(白文)【参见 《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516页,沈周第60、80、90方印】

【鉴藏印】 柳苍草堂□读书文记(白文)、附此短章聊申我心素(朱文)、

秋菊春兰各自芳 (朱文)

《剑阁图》是一幅长卷的小青绿山水画,整幅作品峰峦重叠,远处是白皑皑的远山,近处是墨色淡雅的山峦,陡峭的绝壁如刀刻一般,悬崖上树林成荫,残雪覆盖。剑阁指的是四川剑阁县北大、小剑山的栈道,地处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结合部,这里又叫剑门关。“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栈道则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担任蜀国丞相时修建,是从四川通往汉中的要道。

一、奇险造势—“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剑阁图》所表现的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剑阁就是蜀道上最为雄险之处。此幅作品最能衬托蜀道凶险的就是悬崖半腰伸展出来的树木,沈周用浑厚苍润的笔墨来表现出树木的繁茂厚重,用浅绛设色法为树干枝叶敷色,树叶以夹叶法为主,倒三角形的树叶染朱磦色,“个”字形的夹叶法则轻染藤黄色,勾线以中锋干笔为主,用笔松秀,不加雕饰,笔力坚实,笔调雄健,绵中裹刚,干而不枯。

此画描绘寒冬之际,行旅途经四川剑阁县栈道情景,剑阁雄关连山绝险,飞阁相通,栈道以架木为构,上面的人马众多,人物画法笔简意足,赋色鲜亮,而且每个人的神态动作都不相同。行人或鞭策,或挑担;有的人骑在马上,艰难前行;有的人回头张望,还有的把手放在嘴边呵冻。沈周以其丰富的想象,表现了他从未到过的蜀道之艰难,将这种在隆冬雪浓中行旅呵冻而行的景象,描绘得分外生动;而远峰峭立,天空及山谷暗面,皆用墨由淡及浓地渍染,以示浓云密布,雪意尚浓这种高明度的墨色,营造出了宛若仙境般的缥缈虚幻之境。而这些细节的描写和这丰满壮丽的场面,将雪栈行旅克服剑门关天险表现得惊险生动,突出了栈道行进艰难的主题。

二、疏简开阔的雪山景致

此处点景建筑画法工整,屋顶留白,以示白雪皑皑,墙体则以赭石色敷染,人物姿容染色极具生意,具有艳而不甜、艳中见澹的境界。山石结构严整,构图疏朗,以老硬简率的笔法勾皴山石,皴擦不多,线条起笔圆而不露锋,行笔间时见顿挫,景致疏简开阔,虚实相间;表面质感用侧锋短皴表现,笔法硬朗粗犷,劲挺的短线、粗点将小斧劈皴法融入其中,既不像元画那样柔曲,也不似宋画那样刚劲;并以少量石青或赭石色积染表现出山石风化的质感,加之聚锋浓墨点苔,区分山石结构,强化骨力和沉厚坚实感,笔简意深,表现出苍茫浑厚的山水情境。

三、婉转流畅而又奔腾跳跃的山泉

山泉画法严谨和谐,布局均衡而富有变化,与山石的画法完全不同,以细笔勾染的水纹运笔婉转流畅,沉着劲练,有一种潇洒适意的意态。他用“中锋细写”的笔法塑造水的动态,笔锋的极细微痕迹都在纸上有所流露,一个个细小的笔触灵动潇洒,每一笔都在合适的位置散发着不同的墨韵,并多遍细写、笔笔互参、层层映衬,用笔点画精准,动感十足,呈现出温润冲和、绵细工致的笔墨气息。

同时,沈周注重刻画水流的湍急、曲转动向以及流韵,泉水层次分明,跌宕跳跃;按山泉的流势安排勾画石块,用淡墨干笔皴擦泉石阴阳面,并以少量的淡青色和赭石进行渲染,以增强泉石质感,用笔灵活多变,勾皴并用,随机生发。这样,通过旁边山石的衬托,使山与水形成了动与静、黑与白的对比,从而使观众产生如闻其声的感觉。

四、峥嵘崔嵬的剑门关

此处山峰顶部的城楼应该描绘的是蜀道上的剑门关,用淡墨细线勾画城墙,酣畅秀逸,润泽含蓄;以朱磦色染城楼,仿佛使行人在天寒地冻之际感受到一丝暖意,而城墙前有一排树林,树的形态简化,画法也趋于简单,但枝干立挺而树叶用苔点的用笔方式画出,多湿笔点染,墨色温厚清润,练达苍秀。

在用笔上,沈周“粗笔”先按再收或提,使皱法线条呈现起笔重收笔轻的特征,其用笔大短而快速。这种皴法,一方面具有披麻皴的特征,另一方面在线条的运用上又具有小斧劈的笔意。沈周这种皴法是在消化吸收前人皴法的基础上演绎出来的新笔法,这也是“粗沈”风格的象征。

而山石用笔就是典型的“粗沈”风格,皱线虽粗,但粗而不闷,虽外表粗犷,但内在的构成方式很细致。每一笔、每一划、每一条的线的疏简分离、密集聚合、浓淡干湿皆符合雪景山水的物理特征。整体运笔力韵兼胜,厚重凝练,古朴天真。山石用粗阔的线条勾皴,用笔多雄壮之气,线条苍秀,分出山石结构,设色滋润,具有浓淡变化,极富层次感。再用浓墨作苔点,枯湿浓淡相兼,变化无穷,风格沉着浑厚,以意境趣味为重,正反映了沈周晚年成熟的画风。整幅画面平中求奇,所布置的景致极为疏简,但景物之间相互呼应衔接,具有内在的关联并强调虚实相生,山石错落有致,使虚旷的景致显得十分充实。正如王世贞对沈周作品的评价:“不作惊风怒霆战掣之状,而元气在含吐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