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大狮忆故乡-老泰州福音医院、人民医院、中医院、公共卫生

 新用户1165JJUL 2023-04-30 发布于江苏

泰州福音医院

在家乡人民的心目中人民医院就是代表着泰州的医疗水平,对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17年,那时候的民国时期美国传教士何柏奎到泰州购得八字桥东王氏土地建成兹恵医院后更名为福音医院,原来的部分围墙现在八东街还依稀可见。 

后请美国医学博士贝礼士任首任院长,在泰州建了丁字型住院大楼,培养了不少医护人员,在30年的从医生涯中与泰州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他的六个孩子有四个出生在泰州,抗战爆发后他在医院屋面上刷美国

1950年4月1日由中华基督教会江淮大会接管更名为“私立泰州福音医院”1951年5月13日为地方人民政府接管。1951年7月15日,因抗美援朝战事需要“泰州医院由于解放军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接管院名为“陆军十二医院”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收治志愿军伤病员。

1952年8月医院奉命集体转业,医院更名为“江苏省第八康复医院”隶属江苏省康复医院管理局。1958年前医院为部队建制收治部队伤病员为主,1958年10月15日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医院下放地方管辖并开始接收地方病员住院。

泰州的地方医院1956年4月18日开始建在鼓楼路北积谷仓马路东,当时的医院名称是“扬州专区中心卫生院”住院部在东城河邑庙街主建筑由扬州建筑公司施工的工字型病房,(文化革命开始为中国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使用。)

1970年2月20日,江苏省第八康复医院与地方医院以及59年1月建的“泰州中医院”三所合并组建“泰州市人民医院”,当时医院床位235张,工作人员215人。1975年5月划出中医院,1979年划出传染科成立“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1994年12月26日,泰人医成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999年9月15日,泰人医与二人医合并组建新的地级“泰州市人民医院”。2011年12月成功升格为泰州市唯一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022.04.25.于西澳珀斯

泰州人民医院

1956年4月18日开始建在鼓楼路北积谷仓马路东,当时的医院名称是“扬州专区中心卫生院”住院部在东城河邑庙街主建筑由扬州建筑公司施工的工字型病房,(文化革命开始为中国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使用。)

1970年2月20日,江苏省第八康复医院与地方医院以及59年1月建的“泰州中医院”三所合并组建“泰州市人民医院”,当时医院床位235张,工作人员215人。

1975年5月划出中医院,1979年划出传染科成立“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1994年12月26日,泰人医成为国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999年9月15日,泰人医与二人医合并组建新的地级“泰州市人民医院”。2011年12月成功升格为泰州市唯一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022.04.25.于西澳珀斯

泰州中医院

过去的中国因为战争、贫穷、饥饿和缺衣少药平均寿命只有35岁,家乡虽然是个城市也和农村差不多,为数不多的郎中不辞辛苦地为民看病,居住在城北索行街上垻派出所南侧的徐汉江,住在西仓街上的宋廉坊,住在草河头的王治安一直悬壶济世,深得民众信任。

当时比较出名的地方还有位于城北扁豆塘河北的“万字会”那是一座二层楼的四合院,相传一位宫姓乡贤因与五十二代天师张应京结为儿女亲家故张天师莅临泰州巡视道教活动以致本地道教极盛修建了很多的道观官庙。

民国时期,由本埠开明人士及商人合资,将古道观北斗宫改建为万字会,施粥施医,救济贫苦百姓。解放后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中医治疗疾病加上城里福音医院引进西医西药使小城人民的医疗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过去的泰州城里大都是农田,明清二个朝代的发展一直在旧城北及东西二厢加上下垻地区,1958年大跃进时代受公私合营潮流的影响泰州几家较大影响的中医联合诊所合并成立了中医院,开始挂牌在西仓桥东,后来将金城剧场拆了新建成正规的医院。1956年11月至1961年8月任市长的是赵醒吾,1961年8月至1962年5月李进任泰州县长,1962年5月至1963年8月张答山任市长,这些领导都为泰州的医疗发展作出过贡献。

1961年在东街饭店西侧建成二层楼的工农兵医院,1985年年青气盛的四化干部吴元康任市长意气风发指点江山,将百年老校包括大白果树在内的城北小学迁出合并至东进小学,医院改名为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同时将中医院迁至邑庙街9号,稻河路上的半导体厂迁到青年路实验小学北,该厂与原来的中医院旧址一起新成立了四人医,当时没有一定的魄力不可能办成如此大事。    

泰州中医院自成立以来一直是江苏省八大中医的专科医院并成为省内医学院的实习机构和中药的实验地,1969年曾经因部分老中医下放和人民医院合并,1975年复建,2001年底和三人医合并创建了国家二级甲等医院,2003年创建了国家三级中医院,2005年创建了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

                                              2022.05.02.于西澳珀斯l

泰州的公共卫生

家乡的公共卫生状况解放前因为无文字记载只能是不知道,估计象模象样的公共厕所没有,自从52年毛主席亲笔提字:“动员起来讲究卫生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以后无论是公共卫生还是家庭卫生都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1959年国庆节前市区有五个厕所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分别位于大林桥西侧朝北,人民路与海陵路交叉口西侧朝南,坡子街天德巷口朝南,东街城北办事处东朝北,南门高桥北路西朝南。这五个厕所是一种图纸模样,古朴而自然,高大而不俗,历经几十年风雨仍然使广大市民喜欢,虽然現在都不存在但是代表了一个时代城市公共卫生的水平。

后来城市的各个角落只要能建公共厕所的地方都建立各式各样的方便群众排泄废物的场所,现尚在使用的还有:1,钟楼巷 2,彩衣街北 3,城中关帝庙巷南 4,税西街石人头巷 5,陈家桥西街中段 6,青年路实小对面 7,铁炮巷南 8 ,青年路文峰北 9,青年路三中南 10,北山寺大街与华新巷交叉口。其它少数在尚未拆迁的小巷或小区内。其余已经看不到了。

文化革命前的1964年我就亲眼看见副市长王石琴戴着白手套带着一干人在天禄街检查卫生,那时候在天禄街上的泰州浴室、文明旅社、一美酱园店三家公共场所除了窗明几净,所有接触到手的地方都一尘不染。可见当时讲究卫生的号召己经深入人心。

那时候的环境卫生管理所后来叫环卫处还有人每天早上拉粪便车让市民倒马桶,也出现了不少劳模和先进工作者,有一个从鲍垻大队到环卫上班的年青姑娘鲁巧红就是那时候拉粪工的先进代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居民区没有了这种拉粪车?也是居民卫生条件改善的标志。

现在市区兴建了几座所谓星级公厕,宣传上讲是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我不敢附和,觉得没有必要,发达国家的公厕没有这样的讲排场比阔气,一个厕所只要方便没有异味就行了,真正体现文明程度的应该是所有厕所都要供应手纸让人民如厕方便,这可能还要有几十年才能实现?!

                                    2022.05.16.于西澳珀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