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把锄头

 两又同齐 2023-04-30 发布于新加坡

文/两又同齐

昨日中午,老太太从地里回来的第一件事情不是跟我们这过来走“亲戚”的人打招呼,而是开始四处找一把锄头,

可能是因为最近要种花生需要锄头,因此老太太一边叨叨一边凭着记忆开始找自己可能将锄头可能存放的地方。

先从照北墙的正面开始寻找,然后又到这堵墙的后面去找, 接着去茅厕的边边角角继续查找。

照北墙其实是在离大门口不远的地方在院子里竖起一道墙,这样如果别人想看院子里的东西就必须进到院子里,当然,可能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挡住厕所以及厕所附近的一些杂物。

说起这赌墙,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历史缩影呢!以前的这堵墙是土坯的,后来我们小的时候又流行用红砖砌成,寓意红红火火,再接着后来流行在这个红砖上贴上画的瓷砖,比如仙鹤与松树等等。我想这大概承载着一些寓意和更美观的作用,如果人们在聊天的时候实在找不到话题,还可以就此点评一下这墙上的美景图画。

而今,大部分的家里的这堵墙已经从墙变成了一个房子,具体地说应该叫做车库,如果自己的家正好冲着宽敞的街道,那么这面墙就是车库的全闸门口,可以直接存放到里面,既安全又便捷。如今可以说比以往更实用一些。但是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家里的供奉以及大大的“福”字依旧是以这照北墙为主。

接着说这把锄头的事,老太太在找了数圈之后,然后开始确定这把锄头的确没有在家里, 而且也不会有人来借走,因为自己一般不出门,而且也没听说谁来借走这把锄头,

于是开始质问老爷子是不是把锄头忘到地里了,老爷子一脸笃定的说自己是用过锄头,但是锄头已经放回原处,还指着自己印象中的位置描述自己用的经过。

看来“诬陷”老爷子无望,只好继续开始回忆, 终于老太太找到了一种可能,可能是某日自己把锄头忘在了银花地里,接着开始描述自己的经历,“我刚开始在银花地里种豆子,种完豆子就开始修理银花树,然后就回家了。

最精彩的部分来了,于是我们说“那就去地里看看,有没有吧!”老太太回答道:'肯定找不到了,早就被人拿走了,我放地头了,别人看见了还能不拿走?’

“那就去村里的喇叭吆喝一下,看谁拿走了可能给还回来呢?” 我继续说道,老太太回答“吆喝也不顶用,既然都拿走了,哪里还能再还回来的道理呢?”

可是真的被别人拿走了吗?不确定也不想去验证,当然也不想去尝试一下别的寻找办法,如果既然已经认定被人拿走也不会还回来,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将此事忘却,或者买一把新的锄头继续干活,

然而,事实却是老太太不想或者也不愿意验证自己的猜测,但是对这个锄头依旧念念不忘,依旧在不断地跟我们诉说这个锄头怎么会找不到呢?可能是找不到了?找不到的可能是自己忘在某个地方了,然后整个中午都处在这样的情绪里,

她自己不想去验证,也不想让别人去地里证实自己的猜测。可能她不想接受这个现实?还是害怕自己猜测错了?

这像不像我们一些人在还未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就已经给这件事情判了“死刑” 然后就开始为自己找各种理由去证实自己判定的“死刑”是成立的。

比如当一个宝妈认定自己因为照顾孩子而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会有以下理由“到点就要接孩子,哪个单位会接纳这样的员工呢?”

“打零工也挣不了多少钱,挣的钱还不够给孩子看病的呢?工作干不好,孩子如果因此生病了,得不偿失。”

“如果有人给我接送孩子,我就能去上个正常班。。”

比如当你认定一件事情不可行的时候,理由也会很充分。“做这个能行吗?谁会买呢?”“一天就卖那么少?废那力气干嘛?” “根本就不是那块料。。”

我们常说相信“相信”的力量,当我们相信自己“找不到”’“不可能”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好像真的就如偿所愿的不行了。

但是当我们不断的给予自己积极的鼓励与暗示的时候,事情就可能如果我们所愿,即使有时候有些差强人意,但要比消极的暗示要效果好很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