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而不养,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恶意”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04-30 发布于北京

生而不养,是父母最大的恶今天,听邻居说了一件事,觉得特别痛心:

一个刚刚出生没多久的女婴,被亲生父母遗弃在了医院里,后来得知孩子的父母是一对还没结婚的小情侣,因为养不起,所以就狠心丢下了孩子。

陌生人,都不会对一个孩子下此狠手,可亲生父母,居然可以自己的孩子如此狠心。

生而不养、养而不育,这对于孩子而言,都是人生中最大的痛苦,也是父母带给孩子最大的恶意。

我到现在,还记得电影《何以为家》里的主人公赞恩,控告父母时说的话: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他的父母,生活在一个战火不断的国家,他们的生活非常穷困,却依旧无节制地生了七个孩子。

年仅12岁的赞恩,父母靠制作毒品为生,而哥哥也进了监狱。

这样的家庭背景,让他根本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就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成了问题。

他从来就没有上过学,小小年纪的他就被迫打工挣钱,甚至帮着父母做一些违法的事。

而他的妹妹,在刚刚来月事的时候,就被无情的父母,卖给了一个小卖部的老板为妻。

在经历了家庭的冷漠之后,他宁愿离开这个可怕的家,开始自己的流浪生活。

后来,在得知妹妹怀孕却年幼而大出血死亡时,赞恩感到无助、愤怒,他用刀捅伤了“妹夫”,也因此被捕入狱。

在法庭上,他被控告故意伤人的同时,冷冷地说出了控告父母的诉求。

小小年纪的他,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也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绝情和自私。

他绝望地对所有人说:

“我希望大人们能听一听我的话,我希望那些无力照顾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

是啊,生而不养,又有什么资格为人父母?

父母,不仅代表着一个身份,更代表着责任。如果,你不愿意对自己的孩子负责,就不要生孩子。

养儿防老,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教育和原生家庭的影响,对于孩子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我们决定要孩子,就一定要对孩子的一生负责任。

众所周知,朴树结婚十几年了,却依旧没有要孩子,甚至也没有要孩子的打算。

在一次采访里,他坦言道,自己没有把握可以教育好孩子,也担心自己没办法把孩子教育的人格健全。

他也说,自己没办法看着孩子会吃着垃圾食品、看着垃圾电视剧长大。

人这一生都很苦,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体会到了生活的苦涩和不公。好在,我们承担了这些痛苦,也在痛苦中学会了很多道理。

但是,我们的孩子呢?

朴树说,自己知道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吃苦受罪,可是他不忍心。

再看看我们身边的那些人,总是劝别人生孩子,尤其是如今已经不再是要求只生一胎的时代了,越来越多人成了“劝生积极分子”。

他们一味地认为养儿防老,认为生个儿子可以传宗接代,生个女儿可以收到一笔不少的彩礼钱。

养儿防老,可我们到底有没有考虑过,自己究竟没有能力养育好孩子。

如果,我们是出于自私的目的去生孩子,只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就像作家著名冯尘说过的一句话: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我原本以为为你付出了一切,到最后才发现,成全的原来是我自己。”

孩子的到来,不应该是达到自己老有所养的目的,父母和孩子应该相互滋养,相互负责。

孩子的出现,是为了让你更加深刻地理解责任的意义,而不是为了让你达到自己自私的目的。

父母对于孩子而言,就是爱与责任作家王朔,从小被父母送进保育院,就连做手术的时候,母亲也没有陪在他身边,并且以太忙作为借口。

母亲的生而不养,一直成了他的心结,带给他无数的伤害和阴影。

就算后来参加心理访谈节目时,他也没有原谅母亲。

其实,他的内心并不是在责怪父母,而是在渴父母的爱。

他也希望父母生下自己之后,可以用爱和责任养育自己。

忙着挣钱、忙着工作,无非是辜负孩子的一种借口罢了,我们有很多种方式去养育孩子,也有很多种人生选择。

生而不养,只不过是其中一种对孩子伤害最大的选择。

如果,我们当时没有能力照顾好这个孩子,又为什么要生下他呢?

既然,我们选择了父母的身份,就要用爱和责任去养育我们的孩子。

孩子是上天赐予父母的天使,也是这一生都必须要承担的责任。

如果,我们真的没有能力保证自己可以养育好一个孩子,就不要轻易去成为父母。

而既然,我们选择了父母这个身份,就请你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家。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