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聋论治

 中医睡眠张医生 2023-04-30 发布于湖北

耳聋

《左传》称:“耳不闻五声为聋”。按起病的缓急可分为暴聋和渐聋。

暴聋

暴聋是指耳聋发生突然,中医认为属实证,为邪毒壅实而致。

辨证论治

风聋

症见:突然耳鸣耳聋,多为单侧,伴有耳闷、耳胀、耳痛、拥塞感,自声增强,兼见

发热恶寒,头痛咽痒,鼻塞流涕,疲惫无力,舌质红,苔白,脉浮数。

证为:风毒犯耳。

治宜:疏风清热,解毒通窍。

方用:解毒通窍汤。

药用:大青叶30g,板蓝根30g,夏枯草15g,桑叶15g,菊花20g,连翘15g,牛子

15g,荆芥15g,甘草10g。水煎二次分服。

方解:药以大青叶、板蓝根、夏枯草、桑叶辛凉透表,菊花、连翘、牛子、荆芥疏风

透窍,甘草调和诸药。达风散、毒解、窍通而病愈。

厥聋

症见:因暴怒突然单侧暴聋,耳鸣,耳闷塞,兼有头胀眩晕,伴见恶心呕吐,出冷

汗,胸胁苦满,咽干口苦,舌质红,苔白,脉弦。

证为:肝气郁结。

治宜:疏肝解郁,顺气降逆。

方用:疏肝解郁汤。

药用:柴胡15g,白芍15g,赤芍30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10g,六六通15g,

青皮15g。水煎二次混合,2次分服。

方解:药以柴胡、白芍疏肝顺气,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六六通、青皮

通络开窍。达肝气顺、气血和、窍络通而病愈。

聍聋

症见:先有耳痛、头痛,病耳听力下降,耳内流粘稠黄色脓液。甚者耳红,目赤,咽

干口苦,便结尿黄,胸胁作痛,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耳科检查可见

鼓膜充血、部分穿孔、听力下降。属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证为:肝胆湿火熏蒸。

治宜:清泻肝火。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用:龙胆草15g,栀子15g,柴胡15g,黄芩15g,泽泻15g,木通10g,车前子15g,

川羌15g,白芷15g,生地20g,当归15g。水煎二次分服。

方解:药以龙胆草、栀子、柴胡、黄芩清泻肝胆实火,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湿

热,川羌、白芷祛风燥湿,生地、当归滋阴养血。外治可用胆矾散:苦胆(猪、羊熊之

胆均可)1枚,装入枯矾适量,风干后研末,以少许吹入耳中。

外伤性耳聋

症见:突然耳聋,见于外伤、爆震声、锣鼓声、枪炮声或气压骤然变化之后,耳痛,

或鼓膜破裂、充血,或有眩晕、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

证为:经脉失畅,气血不和。

治宜:行气活血,疏通络脉。

方用:行气活血汤。

药用:当归30g,川芎15g,赤芍15g,桃仁15g,红花10g,炮山甲10g。牛子15g,

柴胡10g,葱头7个。水煎二次混合,2次分服。

方解:药以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桃仁、红花活血散瘀,炮山甲、牛子、葱头

活血通络,柴胡引药上行。达气顺、血和、络通、窍开而病愈。

渐聋

渐聋是指日常中逐渐感到听力下降,常与耳呜并存。《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曰:

“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意思是随年龄的增大,体胖力衰,精血虚耗,渐渐出

现耳难听、目糊暝,相似于老年耳聋。

辨证论治

肾阴虚

症见:中年以后双耳听力逐渐下降,伴细声耳鸣,头昏,咽干不思食,五心烦热,记

忆力减退,失眠

多梦,腰酸腿软,男子遗精,女子带下,月经量少,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

少苔,脉细数。

证为:肾阴不足,肝火亢盛。

治宜:滋阴降火。

方用:滋阴降火汤。

药用:熟地20g,黄柏10g,知母6g,龟板20g,山萸肉15g,淮山药30g,茯苓15g,

五味子15g,磁石30g,丹皮15g,枸杞子15g,甘草10g。水煎二次混合,4次分服。

方解:药以熟地、黄柏、知母、龟板滋补肾阴,引火归原;山萸肉、淮山药、茯苓、

五味子健脾益气;磁石补肾涩精,生津敛汗;丹皮、枸杞子、甘草降肝火。达肾阴复、肝

火降而病愈。

肾阳虚

症见:中年以后,逐渐出现耳闷耳胀,听力下降,耳鸣细弱,白天轻,人夜重,多为

双耳,也可一轻一重,男子兼见滑泄精冷、阳痿不举,女子宫冷不孕;或腰腿畏寒,两足

痿软;或口渴多饮,尿多清长,腰部胀满;或鸡鸣泄泻;甚者有气逆喘息,两足厥冷,足

踝浮肿;伴见记忆力减退,面色黎黑,舌质淡,舌体胖嫩,苔薄白,脉沉迟而虚。

证为:肾阳虚弱,精气不能摄纳。

治宜:温肾扶阳,益气活血。

方用:温肾扶阳汤。

药用:熟地30g,山药20g,山英肉20g。枸杞子30g,炒杜仲15g,菟丝子15g,附子

10g,肉桂15g,当归15g,丹参15g,桃仁15g,石菖蒲15g,红花6g。水煎二次混合,4

次分服。

方解:药以熟地、山药、山萸肉补肾益精,枸杞子、炒杜仲、菟丝子益肾强腰,附

子、肉桂温肾壮阳,当归、丹参、桃仁、石菖蒲、红花养血活络,祛瘀通窍。达气血温和

而病愈。

肺脾气虚

症见:耳呜重听,时轻时重,并逐渐加重,多为双侧同时发病,兼见少气无力,四肢

倦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便溏,舌质淡,舌体胖,舌边有齿痕,苔白,脉缓。

证为:肺脾气虚。

治宜:调补脾肺,益气聪耳。

方用:益气聪耳汤。

药用:黄芪30g,人参10g,黄精20g,胡桃肉30g,仙灵脾15g,升麻6g,葛根15g,

当归15g,赤芍15g,丹参15g,炙甘草10g。水煎二状混合,4次分服。

方解:药以黄芪、人参、黄精甘温益气,调补肺脾;胡桃肉、仙灵脾、升麻、葛根补

益肝肾,提升阳气;当归、赤芍、丹参活血行气,炙甘草益气和药。达气血足、清阳生、

耳聪目明而病愈。

心脾血虚

症见:双侧听力轻度下降,能闻人声,不辨人意,耳内翁翁作响,渐见头晕脑鸣,说

不清耳聋起始时间,兼见心神恍惚,失眠健忘,惊悸多梦,纳差腹胀,倦怠乏力,面色萎

黄,舌质红,苔白,脉缓。

证为:心脾两虚,耳窍失养。

治宜:调补心脾,养血益聪。

方用:养血聪耳汤。

药用:人参10g,焦白术30g,茯神20g,黄芪30g,黄精15g,酸枣仁30g,元肉20g,

当归15g,广木香10g,五味子15g,葛根15g,炙甘草10g。水煎二次混合,分4次服。

方解:药以人参、焦白术、茯神健脾益气,黄芪、黄精增强益气功能;酸枣仁、元

肉、当归养血补心,安神,广木香理气醒脾;五味子、葛根、元肉敛精升阳,提气聪耳,

炙甘草益气和药。达脾气健、精血足、脑得所养而病愈。

药物性耳聋

药物性耳聋是指因服用药物而造成的耳聋。引起本病的常用药物有新霉素、链霉素、

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心得平、奎宁、水杨酸等。可在服用药物后短时间出现。其中新霉

素、链霉素危害最重,在3~4个月内进展到严重耳聋;奎宁、水杨酸等常为可逆性损害,

停药后经过调和,可在数周内恢复听力,这类病人多属药物性耳损害,应尽早停用上述药

物。

症见:在服用某类药物后出现双耳耳鸣,听力逐渐下降,伴有头昏脑鸣,行走不稳,

记忆力减退等。

证为:邪毒闭窍。

治宜:通窍活血。

方用:通窍活血汤。

药用:赤芍20g,川芎10g。桃仁15g,红花10g,柴胡10g,苡米30g,葛根20g,黄

精20g,泽泻10g,丹皮10g,炮山甲10g,甘草10g。水煎二次混合,2次分服。

方解:药以赤芍、川芎、丹皮、桃仁、红花、炮山甲活血破瘀,行气通窍,柴胡、葛

根、黄精以增强行气升阳功能,苡米、泽泻利水开窍,甘草调和诸药。若行走不稳、记忆

力减退者,加胡桃肉、仙灵脾、寸云,以益精填髓;耳鸣者,加磁石、龙齿,以重镇安

神。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立即处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