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行在“有故事的房间”,进入彭薇以女性视角织就的故事之毯

 颐源书屋 2023-04-30 发布于北京

前秦才女苏惠婚后不久,丈夫窦滔被秦皇流放边疆谪戍,苏惠为思念所苦,用五彩丝线宛转织就回文诗《璇玑图》,全诗共841字,却能从中读出7958首诗——无论正读、反读、斜着读、任何方式都能读出她的思念与哀伤。这也是中国的第一回文诗。

当代艺术家彭薇的创作也像苏惠的诗——“我画故事,我做动画,我做录像,觉得自己也像苏慧那样,拼接故事之毯,编织五彩锦缎,不同的是,那是我遥寄自己的礼物。”这份为自己而作的“礼物”,最终呈现为南池子美术馆正在举办的彭薇新展“有故事的房间”,展览以细密关联而又各自独立的60幅绘画与20个动画短片,试图去理清“生活的细缕”,也带领观众重拾“看故事”与“讲故事”的双重经验。

图片彭薇,“有故事的房间”展览现场,南池子美术馆,2023年

图片彭薇,“有故事的房间”展览现场,南池子美术馆,2023年


我们都需要故事

观众在看画时,如果他足够敏感,也会像她画里的人一样,在各种房间里穿越;如果想象力奏效的话,故事就会在这些空间里发生。

——陈丹青

穿过南池子美术馆重叠的假山进入展厅,展览一层是彭薇近三年来创作的“节日”和“塔”系列,它们也是彭薇描绘的“梦境”。节日与亲情、期许、传说相关,彭薇最近才完成的“节日”系列,受上元节、中秋节、乞巧节、盂兰盆节等古代节日传说启发,以她的方式讲述故事。

在以中秋节为主题的作品中,是玉兔捣药的故事,西王母的故事,嫦娥与后羿的故事,还有后羿徒弟逢蒙杀他的故事……这些故事与彭薇个人的理解、想象糅合在一起,细节充盈。“(这些作品)叙述了在平行空间发生的故事,也是人们在特殊时刻,共处同一空间不同的遭遇和感受。”彭薇表示。对彭薇而言,“节日”系列旨在讲述平行空间发生的故事,“塔”系列则一层层叠加、逐渐上升,探求纵向的空间。

图片彭薇,《节日》系列,2022-2023年

图片《节日》系列作品局部

“塔”系列是彭薇“故事系列”最早创作的作品,讲述了关于生育、死亡、善行、爱恨、别离、人与宠物等的故事。彭薇对“塔”的迷恋由来已久,她仰慕塔的那种“精神性”。舍利塔、巴别塔、伦敦塔、象牙塔,金子塔、雷峰塔……每一座塔,都有一种显而易见的象征意义,但对艺术家而言,它们是她讲述故事非常有效的图式。

在彭薇的画中,每一座”塔”讲述了不同的内容,叙述日常“絮叨”的故事——生老病死、爱恨情仇……它们或许是梦境中的故事,或许就是身边发生的具体事件,比如打人、吵架、吃饭、送信……一个个看似微小的日常故事,最终构成了宏大的叙事。

图片彭薇,《塔四》《塔五》,2021年

同一层空间展出的动画《塔的晨昏》是创作“故事系列”同步构思的作品,简洁的动画,既像人间的一日,更像一个“梦”。这是彭薇的第一部动画作品,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她前后更换了3位特效师,自己则不断修改剧本、情景、配乐……直到开展之前才完成。

拾级步入展览二层,走过转角的楼梯,《Hi-Ne-Ni》和绢鞋《好事成双》成为画家本人“在场”的隐喻,跟随画家的脚步,走进“有故事的房间”,欣赏故事的旅程由此开启。

图片彭薇,《好事成双 之 八、十》,2011年

图片彭薇,《有故事的房间之三》,2021年

“有故事的房间”系列均为小幅绘画,它们是“塔”和“节日”故事的拆解,讲述的是塔里的故事,就像“生活集锦”,也是人生旅程的片段——那些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故事。

二楼展厅以“回廊”系列结尾,与彭薇之前的画面表现空间的方式有所不同,画中的回廊构成一种“封闭”的空间,人只能在其中回旋。“节日”系列和“回廊”系列,都完成于疫情期间,彭薇需要的不是“新闻报道式”的绘画,她希望她的画作有一种“离间感”,不是直白式的。她画中的建筑、人物都是古代的,但叙事是她个人独有的,层层寓意,在画中迂回、委婉道出。“借古赋予了我一种自由,将自己的想法投射在画面,还能留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甚至直接借用古代的故事,他们都编好了,不太可信,但画出来非常戏剧化,很生动。”

图片彭薇,“有故事的房间”展览现场,南池子美术馆,2023年

彭薇介绍,“有故事的房间”集合了最近三年创作的“故事”系列,仍旧延续了她对绘画叙事的迷恋,也延续了她“讲故事”的方式,《七个夜晚》讲述了七个不同的院落空间,在一个夜晚同时发生的不同故事;《故事新编》则是以当代笔墨,重塑《闺范》《女德》中那些令人震惊的“女德”故事;近年创作的“节日”和“塔”等“故事系列”,则讲述了发生在特定“房间”里的故事,现实生活、梦境、阅读、观看、古代的传说、闺蜜的交谈,是彭薇汇入“故事”系列的经验来源。她说:“我想借作品去讲那些很难讲清楚的事,从而体现人们复杂多变的感受。”


“讲故事”与“看故事”

我们的“小说家”时常忘记“说书人”的那种叙事艺术,忘记了从早期童话开始,我们最应该做的还是那个“讲故事的人”。

——本雅明

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曾提及,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发生在全球的新闻,然而我们所拥有、值得一听的故事却少得可怜。在经验贬值的时代,讲故事这门艺术已日薄西山,会讲故事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本雅明的观点也深深影响了彭薇,在她看来,讲故事最主要的目的是交流、传递经验,也是化解每个人都会遭遇的“困境”。她说:“真正好的故事,具有交流经验的能力。”

图片彭薇,“有故事的房间”展览现场,南池子美术馆,2023年

然而,在海量信息爆发的今天,我们讲述和交流经验的能力正在消失。如何恢复讲故事的能力?怎样才是会讲故事的人?如何讲好她心中的那些故事?

彭薇拿起画笔,通过作品讲述故事,用绘画传递她的经验。敦煌壁画和意大利教堂的壁画,则为她提供了绘画性的灵感。

在敦煌壁画中,彭薇最喜欢的是那些宏大主题或主角之外的“边角”,那才是画工描绘的真实生活,这些看似“不太重要”的部分,让彭薇兴味无穷:“就像一个万花筒一样,可以放大画中的每一个建筑、每一处细节,每个里面都有故事”。

图片彭薇,《有故事的房间之三十二》,2021年

“敦煌壁画中无穷无尽的建筑图式,正好用来讲我的故事。”彭薇介绍,“故事系列”作品,就借鉴了敦煌壁画的图式,是使用多维度、多媒介叙事的新尝试。

敦煌壁画的建筑和空间配置,是一座伟大的迷宫,成百上千的佛经故事拥挤在四壁和天顶,无始无终,循环往复,一个故事连着一个故事,一个场景进入一个场景。他们为彭薇“编织”故事的段落、情节、人物、空间,提供了数不清的机会:窗棂、走廊、屋顶、大殿、院落、亭子、高塔……太多的故事在每个空间里发生。

于是,敦煌壁画的建筑形式和语言结构,填满了彭薇的故事,在这些建筑中,卡拉瓦乔的《慈悲七行》(The Seven Works of Mercy)与敦煌佛教画的“七福田”杂糅在一起,它们相遇在彭薇的“塔”中。

图片彭薇,动画 《六根》,2022年

在“有故事的房间”一展中,不仅有绘画,还有由此延伸出的20多件动画,二者交互,一起“讲故事”,也让观众“看故事”:从《一个塔的晨昏》建造生活空间、看似平静的日常开始,进入表述个体六感的《六根》,到讲述人与人之间冲突关系的短片《我们都需要故事》,最后以表达悼念的长镜头动画《送别》结尾。

彭薇介绍,整个展览的录像,都是“拆解”她绘画的结果。和很多画家一样,彭薇反对通过手机、pad的屏幕观看绘画,尤其是国画。在“拇指时代”,有什么方式,可以在屏幕上也能展现出一张画的“好”?当她在屏幕上放大画作局部时,无穷的细节让人变得兴趣盎然,“能不能通过再创作,让画动起来,以另一种方式观看画中细节?”

图片彭薇,《有故事的房间之四十二》,2021年

屏幕看画的观看方式影响了彭薇的创作思维,于是她想到以另一种方式创作。绘画的局部和细节成为另一种表现媒介——动画的主角,动画形象都源于彭薇画中的元素。“动画是以绘画做的游戏,它们是绘画的延伸,与绘画互相呼应,但却是不同的叙事方式。”于彭薇而言,“动画丰富了我的故事,变成了多重叙事,也衍生了不同的故事。”

彭薇创作的动画,不是那么“流畅”,画面形象和她画中人一样带着“蠢萌像”,它们和画作的气质、目的一样——通过动画来讲故事。无论绘画还是动画,彭薇试图通过这些作品,重拾“讲故事”与“看故事”的双重经验。


“拆解”与“重构”的故事

三年前,彭薇来到刚开馆的南池子美术馆。园林式建筑、回廊、庭院、房间……就像她的“故事系列”一样,“到处是穿越感,一间房连着另一间房”。然而,南池子美术馆是一座仿明清的古建,这座布满雕花窗的传统空间,与彭薇画中的古建筑、古人却有点“违和”,要在里面展示彭薇的作品,反而显得主次难分,该如何呈现?

彭薇面对另一项从未有过的挑战——既是作品的创作者,又是第一次成为展览的策展人,如何策划疫情三年后的首次个展?

图片彭薇,“有故事的房间”展览现场,南池子美术馆,2023年

彭薇想到本雅明的中短篇小说集《讲故事的人》,这本成书于他去世后的著作,被编撰分为三个部分:“梦境”、“旅行”、“游戏和教学法”。对于彭薇来说:“做展览也是一次汇总和编辑,于是我就借用了这本书的篇章,来规划我的空间,这与我画画喜欢移植、挪用的方式很像。”

抽象派艺术大师保罗·克利的画作《新天使》(Angelus Novus)启发了本雅明的文学创作,彭薇在策划“有故事的房间”时,再又借《讲故事的人》为策展思路,由此形成了一次文学与艺术遥相呼应的展览。

图片彭薇,“有故事的房间”展览现场,南池子美术馆,2023年

有了主题和思路,策展的时候,又该怎么整理、叙述?如何在一个并不完美的空间中讲好一个故事?彭薇明白,她必须从创作者的身份跳出来。于是,60幅绘画与20个动画短片被彭薇按照本雅明书中的三个章节拆分为三个篇章,同时也如同她画中同时发生而错综迷离的故事一般,分布在南池子美术馆层层堆叠的楼阁里。

情感间相互关联而又各自独立的碎片化画面和影像没有逻辑,借自敦煌壁画千回百转的建筑样式,藉以拼合重组,又在动画中拆解挪移,通过“讲故事的人”的线索在南池子美术馆中串联起来,演变成为一个新的故事。

图片彭薇,“有故事的房间”展览现场,南池子美术馆,2023年

一个个看似独立的空间,在美术馆的房间中迂回,彭薇希望展厅内的光影,能营造出进入敦煌洞窟中或是进入梦境的感觉,让观众沉浸其中,走进故事。

“我想用艺术的方式来讲故事,包括展出的绘画、动画,以及南池子的空间,整个都是一体的。”彭薇表示,“故事却是讲不清的感受,艺术最善于表达的就是这种感觉。”


讲故事的女人们

事到最后,每次旅程,每次冒险都围绕着一个女人,或者至少一个女人的名字。因为经验的红线就是这样紧攥住我们,从一个人手里传到另一个人手里。

——本雅明

在2023年年初筹备“有故事的房间”之时,脱口秀演员淡淡胡无意间闯入彭薇的生活,以西南方言表演的《女人最美的年龄》等作品,“就像在讲述我以前的经历,就像我在20多岁时看到的中年女性”,最终,淡淡胡也出现在了彭薇的作品中。

走过绘画与动画建构的旅程之后,进入展览最后一件作品——《讲故事的人》。四屏录像重新回到展览的主角——讲故事的人。在这里,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中国古代才女蔡文姬,脱口秀演员淡淡胡以及当代艺术家彭薇,一起成为代表性的“故事讲述人”。

图片彭薇,《讲故事的人》在“有故事的房间”展览现场,南池子美术馆,2023年

伍尔夫是对彭薇影响至深的作家,《一间自己的房间》的文学力量,伍尔夫雌雄同体的写作,都对她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圈粉无数的蔡文姬和她的《文姬归汉》,也是一个极具意义的代表,她的故事,究竟是美谈还是悲剧?淡淡胡在脱口秀中的个人经历,展现出的超越性别问题的深度与广度,体现了怎样的女性视角?东西古今,不同角度,跨时空的女性,通过视频讲述她们自己的故事和经验。

对彭薇而言,“当我用绘画、动画和录像来交互叙述我的故事时,这真的像游戏,就像小朋友在游戏中习得新的技能,我在这些游戏中,又学到新的讲述经验的办法。”

图片彭薇,《讲故事的人》,四屏录像并置

录像中代表不同人物头像的雕塑、陶俑,是彭薇很早就买回来的,3D模型也是很早便已扫描完成,“偶然的交接,灵光乍现,让他们自己说话,过去的种种经验,某一刻凑在一起,正好合适。”

四个“讲故事的人”的视角,也正好延续了疫情之前彭薇的个展“女性空间”——以女性的身份讲故事。如果说女性主义是一种“武器”的话,彭薇的讲述则是一种女性的表述。女性的写作与表述,更像是碎片化的集合,她们更擅于表现那种讲不清楚的感受或经验,“可能没有那么强的逻辑,但女性特质更强”。

图片艺术家彭薇

艺术史家、评论家巫鸿认为,彭薇的作品被一条线索贯穿:它们都以女性为起点和终点,或者更准确地说,它们传达的都是艺术家与曾经存在过的女性形象的跨时代对话。

撰文/黄辉

*若无特殊标注,

本文图片由南池子美术馆与艺术家提供

在线上从“元邦”进入

“有故事的房间”

图片

2023年4月29日- 5月29日,元邦将迎来元宇宙艺术中心(MAC)的开馆展。本次展览将为大家带来当代水墨艺术家彭薇的个展《有故事的房间》,展览在元宇宙艺术中心错落摆放艺术家三年来的15件影像作品,邀请观众一起在虚拟空间中探讨和体验“故事”。

4月29日,艺术家彭薇位于南池子艺术中心的同名个展也将同期开幕,线下与线上的联动开幕也将艺术观展的体验与形式打开了全新的维度。

展览名称:《有故事的房间》

展览艺术家:彭薇

地点:元邦元宇宙艺术中心

展期2023年4月29日20:00- 5月29日 20:00

参加展览流程

STEP1 

下载元邦APP

IOS

ANDROID


STEP 2 
进入元邦城入口

图片

STEP 3

点击左上角“前往彭薇展览《有故事的房间》”

一键跳转至元宇宙艺术中心传送门前

图片

图片


图片

 线上订阅 

《艺术新闻/中文版》2023年4月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