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民谣词典243--244:藤缠树,缠死树。树包藤,常青藤。

 刘沟村图书馆 2023-04-30 发布于河南

               网络图片

243.

藤缠树,

缠死树。

树包藤,

常青藤。

夏日在群山之间穿越,橡树林一片接着一片,覆盖了群山。蓊蓊郁郁苍苍茫茫,一直铺排到很远。

忽然会看到在一大片苍青之间,一棵橡树死去了,干枯的枝桠很是孤寂。

这棵橡树是被藤缠死的。

一根青藤刚刚缠上橡树的时候,对于橡树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一棵大树嘛,有根青藤缠绕,和老鸹野雀向旺处飞是一样的。青藤不缠绕橡树,橡树是会寂寞的。

一年过去,青藤缠绕到了树梢。两年过去,青藤缠满了橡树的枝桠。三年过去,青藤把橡树覆盖了。橡树的叶子接收不到阳光,就没有光合作用,慢慢地树叶在夏日黄了,慢慢地树叶在夏末落了。再过一年,青藤的叶子越发浓密,橡树就没有叶子了,然后橡树就死了。

橡树死亡的过程,就是民谣说的:藤缠树,缠死树。

在树林里,也有的老树把一棵青藤抱在中间,让这根青藤成为了老树的一部分。老树发芽的时候,青藤也发芽,老树的叶子在秋日落尽,青藤的叶子还在树梢上青丝丝地存留更长一些时间。因为青藤把根扎在大树里,从大树的身体里汲取自己需要的一切,所以老树叶子落了,青藤的叶子还会继续青着。

老家木寨上庄有棵老枫杨树,树上曾生长过一棵冬青树。秋后,枫杨树半红半黄的叶子落完了,树上寄生的那棵冬青树在冬日里长青着。民间认为,那棵冬青树是一只鸟噙过来一根冬青树枝搭鸟巢的时候,遗落在枫杨树的树杈上,就活了,就成了一棵树,寄生在老树上。

老树中间有根藤就叫树包藤,老树上头有棵树,就叫树抱树。树包藤,藤就会长青。老树抱小树,小树也会长青。这样的植物依附关系,就是民谣说的:树包藤,常青藤。

这个老民谣,原来是纯粹的自然民谣和生态民谣,慢慢地被引申为文化民谣。一个人混得体面,就有人攀附和依附。攀附者众,依附者多,让体面者不堪重负而轰然倒塌。这样的攀附和依附,在生活里,很容易见到。然而一个体面人有一两个攀附者和依附者,是适度的攀附和依附。这些攀附者如同寄生树,就会日朗起来,青葱起来,得瑟起来。因为一棵大树的寄生能力是有限的,寄生者众多,大树也会倒塌的。一两个攀附者,大树就会把它们养育的红光满面肥头大耳装模做样。

最可怕的是攀附者身边又滋生一堆攀附者,组成了一个攀附者协会,弄一群攀附者日天日地,糊弄鬼也糊弄人。我尻,那就麻烦了。

但是总有人对攀附者呸呸呸,吐三口唾沫的。

244.

大石头,滚上坡,

大米干饭来吃我。

先有我,后有我哥。

然后才有我魏婆。

爹娶我妈我打锣,

爷爷抓周我端盒。

我从舅舅门前过,

看见舅舅抱外婆。

记得魏爷娶魏婆,

我在轿前敲大锣。

说颠倒颠的话,引起人们发笑,是民谣一大功能。有很多民谣没有多大意义,特别是有很多民谣属于童谣,让孩子们笑笑就是最大的意义。

石头都是从坡顶滚下来的,民谣里的石头却从山坡下边,滚到了山上。这大概就是西西弗斯终生向山顶滚石头的原因吧,西方的寓言和东方的民谣,是异曲同工的。

老日子里,村庄的孩子们对于大米干饭充满了渴望,在民谣里,却说大米干饭来吃我,翻过来说的话,加重了渴望的强烈。

对于时间里发生的生命来源问题,在民谣也是反过来的。先有我,后有我哥,然后才有我魏婆。这是不可能的,在民谣里变为可能,民谣就被民间所接受了。

人们都知道儿子是母亲的孩子,没有母亲何来儿子?但是在民谣里则会出现:爹娶我妈我打锣,爷爷抓周我端盒的颠倒语境。孩子过生日有个抓周的习俗,在一个盒子里放满了寓意个人命运的物件,让孩子来抓。一般都是爷爷端着盒子让孩子来抓的,民谣里的爷爷抓周,端着盒子的是孙子,这样的时空颠倒,令人捧腹。

至于这则民谣最后四句:我从舅舅门前过,看见舅舅抱魏婆。记得魏爷娶魏婆,我在轿前敲大锣。是对时空里人物关系倒置的两个重复,加重了一些人物记忆,让民谣更有生命力。

在民间,人们把外婆叫做魏婆,所以这个民谣里的魏婆魏爷,都是河南方言或是南阳方言。民谣的地域性就置放在方言里,才会带着民谣本身的地方味道。

这个民谣,属于乡村魔幻和乡村荒诞,就是魔幻主义的鼻祖马尔克斯,也不会如此通过颠倒的视角来看待人物和时间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