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20230430国锋同志其实不姓“华”,祖籍在河南范县,他有三个哥哥

 Marksman99 2023-04-30 发布于广东

国锋同志原名苏铸。

姓苏,名铸,字成九。他的父亲叫苏庆惠,母亲叫王二女。他的祖籍在河南范县,他有三个哥哥。

国锋同志于1921年2月16日出生在山西交城县永宁南路南关街一座农家小院里。他的父亲叫苏庆惠,母亲叫王二女(苏王氏)。

苏庆惠出生于1874年,是交城杜家庄人。根据记载,他的祖籍是河南范县苏家堡(如今的濮阳市范县濮城镇西苏庄),其交城的苏氏族谱记载着这样一段文字:一世祖苏守林明初由范县(河南)越太行,过太原,定居交城。

苏庆惠15岁时离开交城杜家庄进入交城县城隆盛裕皮坊当学徒(也有资料说是在义成合皮坊当学徒)。当时,交城的皮毛业十分兴盛,皮毛甲天下,所产“交字毛”皮件享誉北方地区,并且大量出口到俄罗斯、英国、美国等国。交城皮商是晋商十二行帮之一,县城有皮坊店百余家,驻交美、德、法、俄、日等外国洋行有四十多家。中国实业志曾记述交城的毛皮业:“山西以牧羊著称,硝皮业亦随之发达。全省硝皮业之发轫,以大同、交城两地最早,在明末清初之季,已有硝皮场之经营,交城皮货以滩皮为最著,制工之精美远在大同之上。”


苏庆惠为人忠厚老实、勤劳能干。隆盛裕皮坊的东家叫王酋,对他十分赏识。


几年后,王酋将二女儿王二女嫁给了苏庆惠,王二女成为了苏王氏。


苏庆惠与苏王氏结婚后,夫妻二人勤劳节俭,靠皮革手艺赚钱生活。


苏庆惠与苏王氏育有四个儿子。第四个儿子出生后,苏庆惠给儿子取名为苏铸,还给取了一个字——成九。


由于疾病等原因,苏庆惠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都在年幼时夭折了,只有老三和老四长大成人。


对此,1948年苏铸在填写的《干部成分调查表》中写道:“我兄弟原本四个,我三哥出生时,我大哥夭折了。我生下时,我二哥夭折。”


苏铸有三个哥哥,但最后长大成人的只有他和他的三哥。

1928年,苏铸7岁时,苏庆惠因病离开了人世,终年54岁。


此后,苏铸与三哥在母亲的抚养下艰难度日。苏王氏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她坚持送两个孩子上学读书。


失去主要劳动力的家庭,日子过得非常困难。三儿子小学毕业后,苏王氏为了一家人的长远生计,让三子继承了父业,去学制革手艺,但依旧让四子上学。


苏铸读书刻苦用功,成绩很好。1933年,他考入当时交城最好的学校念高小。

1935年,14岁的苏铸考入交城县最高学府——商业职业学校。


在商业职业学校读书期间,苏铸刻苦用功,成绩突出。他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十分关心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1936年,已经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东征打到了交城。红军到过交城90多个村子,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还开仓救济百姓,宣传抗日。红军的行为、主张,在交城广为传扬,也使追求真理和正义的苏铸由衷钦佩。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铸立志抗日救国。他说:“当亡国奴活不下去,日本侵略者的残忍,再也不能忍受。”


1938年,苏铸与同学一起参加了抗日队伍。他回到家里悄悄收拾几件旧衣服,瞒着母亲,离开家门,和同学连夜步行80多里路,找到了牺盟会,毅然参加了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交城抗日游击队。


1938年10月,经老红军李伯林介绍,苏铸入了党。这一年,他17岁。

参加游击队后,苏铸改了姓名,将原本的“苏铸”改为了“华国锋”。


为何改名?


1947年,苏铸同志在阳曲县担任武装大队政委时,抽空回家一趟。他的侄女苏凤仙跑到他身边问:“叔,您为什么改名啊?把名字改成了华国锋。”


苏铸告诉侄女:“我改名是因为革命的需要,华国锋这三个字取自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


注:也有资料说这个名字是取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之意,也有说取中国人民抗日救国先锋之意。

从此,“华国锋”这个名字伴随了他一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