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学员学习感悟 丨 刘东河

 寻医文化 2023-04-30 发布于辽宁

学习感悟




公益群学员 - 刘东河



五一劳动节快乐

紧跟李树森老师引领,穿越历史,按圣贤思路与古圣对话。

这次给出的《道德经》烧脑题,更如朝圣路上的一盏明灯,给后学指明了思考的方向和方法试格之。

老师提出要大家重新认识《道德经》,首先给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方向,即提醒我们注意道与德两个方向,及两者的关联。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个注意两极摸清关联的方向提醒,看似简单,却非常关键!很多人包括我读《道德经》或读其它书籍,往往抓不住方向,因而更谈不上方法,糊里糊涂,漫无目的的读,所以读不出味道,摸不到门径。这次经老师提示,好像忽然开了一扇窗子!

是啊,《道德经》讲的就应该是道和德,放在一起成为一本书,二者关联,就是该书旨要!我们不能偏离这个方向。走对了方向,就离目的地不远,偏离了方向就会越来越远,南辕北辙!

老师的提示,非常符合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后世在写作文中也在不经意间运用,如小学时造排比句,就常是“有的……,有的……,还有的……”三个打底,不用四个。作文结构有“首先、其次、再者”等等。

李树森老师告诉我们《道德经》第四十五章中五个大,形成排比阵式,也只列了前两个用,后三个就用“等等”省略。这样的文本结构,看似有种美中不足的缺陷,其实正是古圣的高明留白之处,话不说完,弓不张满。有弹性,有思考空间,视觉上不呆板,听觉上不疲惫。因为缺,所以反而不弊少弊端。

说到此,更联想一件长期让人困扰的“中西医之辩”,大成若缺。正是我们对中医理论最好的诠释。

那些并未深研中医的中西学者都说中医能愈病,但总无人说明愈病之理,西医虽治不了病,但能说的清楚是什么病。

中医象思维看似深奥难懂,好像讲不明白道理,其实正是“科学”之处!为什么?大象无形,大音希声,语言文字有限,根本不能表现现象于万一,为何偏要以为用文字能解释事物的全部真相?

本不可能完全表露的真相以为文字能做到,本身就是文字工作者的痴心妄想!古圣高明就在于,知何为可为不可为,不强解读。只用贴近的比喻,引发思考,绝不限制真相本身!这是聪明之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也印证老师在前面提到的大成若缺,因其不弊!古圣因其不执言,所以千古不失言。西人因固执一言一说,所以一个学科推翻又一个学科,总也解释不了真相,最后掩饰为进步、更新、升级!这也许就是区别。先思考到这吧,请老师指正为盼。


李树森老师附言

刘东河表现出色,学习《道德经》有彻悟之感,给予表扬和奖励。希望大家抓住机遇和挑战。

不要说自己不行,只要有灵感一定要深入其中,日夜兼程的思考才能醒悟《道德经》的背后哲理。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