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卡登封“小故宫”中岳庙,巧遇千年古庙会,感受别样的中原风情

 楚语乐游记 2023-04-30 发布于浙江

参加“日出嵩山,漫品登封”活动的第三天,我们来到了中岳庙。本来是要欣赏这里的古建筑,没想到正好碰上每年三月初举行的庙会,我们不仅亲眼见证了这一千年庙会的盛况,也有幸参与其中,感受到了别样的中原风情。

中岳庙位于登封市嵩山的南麓,背倚黄盖峰,面对玉案山,是秦朝时期为祭祀太室山的山神而建立的公祠,北魏时正式定名为中岳庙,变身为道观。自秦以来的2000多年的历史中,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宋太祖、乾隆帝等都先后在中岳庙留下了足迹。

受这几位皇帝的封赏,中岳庙先后进行过扩建和整改,但是明朝以前的建筑都在崇祯17年的一场大火中毁于殆尽,现存的殿宇是清乾隆帝按照北京清故宫的建筑格局重修的,所以有“小故宫”之称。

现存的中岳庙呈规整的轴对称格局,自南向北沿中轴线分别是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钟楼、鼓楼、财神殿、无字碑亭、化三门、峻极门、崧高峻极坊、中岳庙纪念碑、峻极殿、寝殿和御书楼等建筑,两侧有古神库、四岳殿、请经堂、凝真阁、十方院和送子观音殿等建筑。

这些殿宇基本都是年代感极强,而且很有故事的建筑。它们的四周遍植古树,林中是青石板路,即使游人很多的时候,殿宇之间也显得很古朴。

中岳庙庙会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和十月的初五至十五期间举行,各有11天,是登封乃至整个中原地带最为古老、持续时间最长的庙会。庙会至今仍保留着拴娃娃、拜干爹、摸铁人、舞狮子、开旱船和跳火龙舞的民间习俗。

疫情期间,中岳庙会暂停了两年,今年疫情解禁,庙会恢复举行。我们有幸赶上,并参与了这场盛会。

我们到达中岳庙时,景区还没有开放,当地的民间艺人们已经聚集在庙门前,穿上整齐的民族服饰,摆好架子鼓,为即将到来的表演做准备。

开放时间到了,香客和游客们一齐涌进中岳庙。香客们拿出约50公分宽、数百米长的布带,每隔一米左右站立一人,分列两侧,手执布带,几步三拜,一直从庙门处拜到御书楼。香客告诉我们,手执长带拜到御书楼可以得到福报。

时间稍晚一些,中岳庙里的游客就多了起来,道士们开始唱起了经,开旱船和挑花篮的民间艺人也开始唱起来、舞起来。中岳庙会开始变得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十分热闹。殿宇的四周,香火的烟雾四处飘荡,香烛的气味四处飘散。

在中岳庙门外的广场上,登封市小巷娃曲剧团早已经搭好台,奏起了乐,唱起了曲。旁边的广场早已经摆起了摊,设起了点,各种地方美食、新潮饮品、特色文玩和非遗项目纷纷登场。吃、喝、玩、乐在这里可以一网打尽。

我参加过大大小小几十场庙会,见过传统的,也见过改良的,听过戏曲、看过舞狮、玩过杂耍,它们都没有中岳庙里这场庙会来得有特色。据说庙会期间,不仅登封市民会到场,洛阳、汝阳、焦作、偃师、巩义等周边城市的老百姓也会千里迢迢赶来参会。

中岳庙因为古建而肃穆,因为历史而厚重,因为故事而传神,因为庙会而灵动。本来只是一座冷峻的道观,因为有了庙会,变得富有烟火气,成为一处鲜活的旅游打卡地。

这场庙会从每年的三月初五一直持续到三月十五,总共有11天。如果你是在这段时间内前往嵩山游玩,一定要记得到中岳庙里看一看,参加这场延续千年的庙会。相信你会从这场庙会里感受到别样的中国习俗和中原风情,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